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学研究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庄子 “逍遥游”义辨(三)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时间:2023/8/25    点击:431



庄子 “逍遥游”义辨(三)

――以《庄子》内篇为探讨范围

 

吴战洪

 

4.道论辨析

庄子论道内容散见于《齐物论》、《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诸篇中。关于道之源出及演化,庄子于《齐物论》曰:“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5]66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乃气化生成,如《三五历记》曰:“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溟涬始牙,濛鸿滋萌,岁在摄提,元气肇始。”又曰:“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29]然则“未始有物” 之时,可谓化生万物之“元气肇始”之际,此般境界混成化育,至真至朴、自律自适、无是无非、无私无欲,庄子认为乃大道生发之所在,一如《人间世》曰:“唯道集虚。”[5]130大道虚静之德,足可为世人取法为修身处世之术,如《人间世》中曰:“虚者,心斋也。”[5]130后世衍进,世人渐为物利私欲拘滞身心,日益滋生智识对立、是非争竞,故而道废朴散,人伪世乱而患害加身,庄子于《齐物论》中摹世人纵欲挟智而交争之状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近死之心,莫之复阳也。”[5]48-49故庄子主张“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5]66,义如王叔岷注:“案不用,谓不用智也。不用智而其智自全,此不用之用,所谓明矣。”[5]70可见,修道归真以除害,乃庄子道论内涵之固有要义。

关于大道之形、质,庄子于《大宗师》述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5]230其要旨有四:一、道有实质内涵与至伟功效,如“有情有信”,“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云者;又如庄子于《德充符》中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5]200即谓大道创生育养鬼、神、天、地、人。“道”与“天”对举,明大道于生养人类方面功德同天,然则庄子之道可谓天地自然之道①,一如老子言之“道法自然”[28]451。二、道以自然化成为德,不以施事造形为能,如“无为无形”,“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云者。三、道无处而不在,历久而弥新,而德尚谦卑,如“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云云。四、道可修习而获得,如“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云者,王叔岷注:“马氏《故》引王应麟曰:‘屈子言“道可受兮不可传。”庄子所谓传,传以心也。屈子所谓受,受以心也。耳受而口传之,离道远矣。’”[5]231即谓大道超拔于形色欲利,唯可以真朴之心悟得之,如老子曰:“众人皆有余,我独匮。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似俚。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8]450

在阐发大道特质后,庄子言曰:“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崐崘;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5]230陈鼓应注曰:“这一节神话,疑是后人添加,亦无深意,无妨删去。”[6]182然陈氏亦仅作怀疑而已,在尚无确证之下,当勿轻删为要;从学理渊源看,此节内涵实承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28]441之论旨,以“得之(道)……以……”之句式,渲染强化道于物、人、神之生发成长居功至伟,详之:万物唯主动修知践行大道,才可道法自然,德配天地,如“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得之,以袭气母”云者;方得自律自作,安久无患,如“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云者;才能和怡身心,善始善终,如“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云者;方能辅化天下,济世建功,如“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云者。故此节大道功效之述与上文大道特质之论衔接顺达,互为表里,当以不删为上,王叔岷先生即随文校诠,而无删减之说。

关于如何修道,《大宗师》中借女偊教卜梁倚学道之寓言以明之,女偊曰:“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5]237“三日而后”、“七日而后”、“九日而后”云者,明庄子主张修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必确泥于实日之数,如王叔岷注:“此以三、七、九诸日论入道次第,……然不必为内修家语,数目字连用,习见于古书,《淮南子·道应篇》:‘昔尧之佐九人,舜之佐七人,武王之佐五人,亦其例也。’”[5]238王叔岷注“朝彻”引俞樾云:“《尔雅·释诂》:‘朝,早也。’‘朝彻’犹‘早达’也。郭《注》曰‘豁然无滞,见机而作,斯朝彻也。’正得其义。”[5]239正合道家主张勤修而早达道境之论,如《老子》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者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28]444成玄英注“见独”云:“夫至道凝然,妙绝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往独来,绝待绝对。覩斯胜境,谓之见独。故《老经》云寂寞而不改。”[1]254老子正以“独”况道,如《老子》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28]451又如成玄英疏曰:“天下万境疏远,所以易忘;资身之物亲近,所以难遗。”[1]254然则“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 “见独”、 “无古今”、“入于不死不生”云云,明庄子认为修道是一个由外至内、先易后难的渐进式养德历程。庄子认为,于险恶乱世中唯有经过循序渐进的主动心灵超拔,方可挣脱乱世功利名欲的羁绊,终而接达大道,庄子假女偊之言描述大道情状曰:“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5]237王叔岷注:“杀生者,生生者,道也。道生、杀万物,而道不死、不生。《列子·天瑞篇》:‘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5]239大道以顺遂化成万物为德,即“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王叔岷注:“成《疏》:‘将,送也。’案为犹于也。《应帝王篇》:‘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唯其不将、不迎,所以无不将、无不迎。《知北游篇》:‘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5]239王叔岷又注:“案《齐物论篇》:‘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唯其通成、毁为一,所以无不毁、无不成。”[5]240即道一任万物之成、毁,顺辅其本真而不私意妄作,庄子主张修配此般大道至德,实乃力倡一种尊重自然,贵朴尚和的生存方式,以期促进整个社会拨乱反正。

庄子又借女偊之口阐释道之别名曰:“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5]237王叔岷校注:“《释文》:‘撄,《广雅》云:乱也。’成《疏》:‘撄,扰乱也。’与此撄字同义。宁借为寍,《说文》:‘寍,安也。’《尔雅·释诂》:‘安,定也。’《国语·吴语》:‘吴、晋争长未成。’韦《注》:‘成,定也。’‘撄宁’即‘撄成’。‘撄而后成’,犹言‘撄而后定’耳。”[5]240联系庄子于《人间世》中描述的世道纷乱险恶之况,及前文庄子假女偊之言论及的渐进达道之途,其谓道为“撄而后成”(于险乱中艰难超拔而后定得)之物自在情理之中了。

综上可见,“逍遥”包含之“顺适齐同”、“消灾除患”、“和怡身心”、“超拔济功”诸意义均于庄子大道内涵有征,然其在《庄子》寓言中是否得以体现和落实呢?

 


上一篇:庄子 “逍遥游”义辨(二)     下一篇:庄子 “逍遥游”义辨(四)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