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子学苑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试论庄子《逍遥游》中的自由观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22/4/8    点击:1070



试论庄子《逍遥游》中的自由观

徐可心

(安徽大学 哲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摘  要]庄子以“鲲鹏”、“朝菌”、“彭祖”等物引出 “逍遥无待之游”,消极避世的自由观之下暗含对心灵、精神自由的追求。庄子的自由是一种先超越生命无常、世俗困境,再回返淳朴自然之本心,进而升腾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逍遥游》涉及了物质世界的真实性与自由的人生价值观,呈现了丰富的精神自由观念并成为庄子人生哲学的起点,同时,“各适己性”的自由观离不开“与物同化”的平等观作为其展开的前提,也为人类重新思考自身所处自然中的位置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自由观;平等观


庄子生活在礼乐崩坏的战国时期,与此同时的其他诸子百家都积极地投入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浪潮中,唯独庄子不屑于此。相对于西方古典自由主义外拓的形而下的自由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现实、客观的自由观,庄子在逍遥游中表现出的自由观更加具有内求性、主观性、超越性。《逍遥游》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最高概括,深刻地体现了庄子对自由的认识。庄子的自由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的自由观,它超越了外在现实的困境,超越了生命的无常,超越了世俗认知对自由的固化,这种自由观亦是延续千年的人生智慧。

一、庄子与自由

战国时期攻伐激烈、民不聊生,孔、孟、墨、荀处士横议,建言献策,著书立说,而庄子对政治斗争采取回避的态度,对人生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幻想摆脱一切外物以及肉体的束缚,追求一种个人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由于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缺乏锦帛玉器、天时地利;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身肉体的束缚,也就是庄子所谓的“有待”和“有己”。(1)庄子的自由思想成为人们摆脱现实物欲束缚的清醒剂,更是抚慰心绪、升华灵魂的安神丸。载录其思想的《庄子》一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分为内篇与外篇,按照传统意见认为,内七篇基本上代表了庄子的思想体系。从《庄子》内篇的谋篇布局上来看,道德层次上的自由主体的建构成为庄子哲学的出发点,这就是为什么内七篇以《逍遥游》开端的原因,以内圣为指向的《大宗师》和以外王为构思的《应帝王》终篇,则揭示了与自由主体相关联的内圣外王的政教生活。

西方关于自由的学说有着很长的历史,从古希腊时期自由就受到人们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使人突破神的束缚;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更是将自由立为人们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近代以来西方自由主义学说更是盛行:洛克的自然自由与社会自由、卢梭的“道德”“公意”为核心的自由观、康德的道德律、马克思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等等,大部分是建立在某一或某些基础概念之上的一个自由观念体系。人们也习惯于以自由的概念来表述庄子“逍遥游”所指向的内涵,如严复以自由言“逍遥游”,“挽近欧西平等、自由之旨庄生往 往发之详玩其说,皆可见 (2)。章太炎认为:“庄子的根本主张,就是‘自由’、‘平等’……庄子明自由平等之义,在《逍遥游》、《齐物二篇。‘逍遥游’者自由也,‘齐物论’者平等也。”(3)而蒙培元进一步将此庄子之所以为庄子者,概括为自由论:“庄子哲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心灵的自由境界。《庄子》内篇的《逍遥游》,正是庄子哲学的主题所在。(4)

在《庄子·逍遥游》中,自由则在一幅鲲鹏变幻的大气象中得以显现。北海有一条叫做鲲的鱼,形体千里之巨,它经过锤炼积累,待到六月大风来临幻化为鹏鸟,乘着大风飞上万里高空。由鲲化为鹏,可以翱翔于无际天空,看似无所束缚,但是鹏依旧要凭借大风才可以飞到南海,这风是其助力也是其限制。接着又讲到位藐姑射山上的神人,不食人间烟火,只吸食风露,可以乘云驭龙。神人之所以可以如此自由,是因为他看破了人情冷漠、道德堕落,弃绝了世俗欲念而隐居于世外桃源,提升到自由之境。最后讲到关于大瓠的故事,惠子有个大瓠容量大到盛得下五石的水,却脆弱得不能承受住这水的重量,如果剖开做成瓢,却因为太大不能放在水缸里。庄子对惠子说,你把这个大瓠子做成腰舟绑在腰上使自己漂浮在江湖之上多么悠然自得,由此表达对自由漂游的期愿。

二、逍遥游中对自由的论述

只有到了“物个体”或“个体人”层面,“自由”才成为一个首要的问题。“自由”不但是“物个体”的问题,还是一个“物个”的运动的问题。“物个体”的存在形式是运动的、变化的,在空间中运动,在时空结构中变化,而运动和变化则体现着“物个体”的“自由”,运动和变化的幅度以及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个体”的“自由”的大小。(5)庄子在《逍遥游》开篇着意描写的就是“物个体”的这种运动和变化的状态,并在这种状态的描写中暗示“自由”的问题。“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鸟”通过“飞”来展现“自由”,“飞”是“鸟”的运动状态,是克服自身重量冲向更广阔空间的斗争。鲲在变为鹏的同时改变了“物个体”的运动方式,从在有界的海洋中游动转变为在无界的天空中飞翔。接着又引入小于鹏鸟的“物个体”为例,“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蝉与小斑鸠也可以飞,但是由于形体之小,活动的空间不同于鹏鸟,但是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自由”,只是“自由”的程度有差别。“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逍遥游》)朝菌、蟪蛄、人类和冥灵、大椿、彭祖之间有寿命长短之分,这种时间上的差异致使寿命短的“物个体”无法达到寿命长的“物个体”所认知的“自由”,但是也不能抹灭短寿命的“物个体”也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庄子并没有取消一切差别,混淆一切界限,只是表明任何“物个体”(个体的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因为“自由”是“物个体”存在的基本形式 ,但“物个体”“自由”又是各不相同的,这正如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思想都是相同的,都有同等的思想境界。

除了用不同“物个体”表述不同时空界限下享有不同程度的自由以外,庄子还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现他所认为的真正的自由。首先,在否定斥鴳之后,庄子讲到“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庄子·逍遥游》)这些德才兼备之人认为自己在世俗功名利禄中有所成就,殊不知是眼界已经被束缚在这世俗中,这样的生活看似完满,其实并非真正的自由之态。其次,庄子以宋荣子为例:“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宋荣子可以辩证的看待世人对他的功绩的评价,宠辱不惊,因此不会让自己的内心沉溺于此,故更为接近庄子所追寻的真正的自由。最后,在指出列子驭风而行仍然有所凭借后,道出了真正的自由:“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天地六合的正气是充盈在宇宙中的道,就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依照客观的自然规律上九天、游六合,游刃有余。因此,庄子的自由是“无待”的自由。人的身体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无拘无束地游于广袤天地的,因此这个“人”应该是人的精神、思想。因此,庄子的自由应该是“无待”的精神自由,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由。这种自由不考虑自己,不贪念功绩,不追求名声,亦是庄子笔下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三、逍遥游的自由精神

庄子的自由观主要分为三重境界:超越世俗利害而得自由——虚静以体道即遵照自然规律而得自由——通达绝对精神之“逍遥游”。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逍遥与游都是动词,尚未成为名词概念还不等于今日所说的自由,但游与逍遥的用法确实表达了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憧憬与追求(6)。在庄子的自由观里面,甚至在整个庄子哲学中,“逍遥游”与“道”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逍遥游”是庄子的最高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指归,更是庄子自由的实质“道”是庄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其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庄子所生活的时代和

社会,注定了他不可能从社会实践中获得行动的自由,只能从个人的精神生活中通过独特的精神修养获得超现实的、纯粹的精神自由这种纯粹的自由是庄子哲学和美学追求的核心,也是他自由观的最终归宿。下任何人都可以因为发挥自己主体精神的能力,而让自己提升到大鹏鸟所飞的高度。但是你需要一些努力,怎么去努力呢?首先是做到“外天下”、“外物”、“外生”。“外”就是超越,“外天下”就是要把天下的名利权位都设法超越;其二是“外物”,物就是物质、有形可见的一切,要超越有形可见的世界;其三“外生”,超越生命,就是不受生命、欲望所限制。前三个阶段都完成,便可到达一个新的阶段,即“朝彻”,意思是说早晨的阳光照亮大地,随后便需要“见独”,即是视宇宙万物为一体,我亦不是例外,要看到“一”的整体重要性。最后两步最为超脱,“无古今”,即超越时间的限制,抵达永恒之境,这便是“不死不胜”,“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不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为友。”(《庄子·天下》)与“道”同生共处,还有何束缚呢?自然是通达了绝对精神之“逍遥”,再无世俗利害缠身。

庄子的自由观并非完全倒向消极避世的一端,仍保有积极有为的一面。首先,庄子的自由是需要耐心积累才可以达到。逍遥游中的鹏鸟想要徙于南冥需要等待大风海动之时才可以扶摇而上,如果积累的不够,怎么能到达九万里的高空而莫之夭阏呢?同样,对于生活中面对的万事万物而言,没有一蹴而就,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理应踏踏实实完成每一步。其次,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就要摈弃心机思虑即“去知与故”,保持自然本真之性。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以人灭天,一切都要遵从法自然的原则:一是保持人的本初真性。要杜绝所有违背人类本性的做法,只有“顺物自然而无容私”(7)倘若蜩与学鸠不顾自己本性,执意要如鹏鸟一般飞上青天或徙于南海,不仅不能获得自由,反而会使自身受到伤害以至难以保全性命。最后,即使通过努力获得了一定的自由,但还只是“有待”的相对自由,无待自由则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即“乘物以游心”“游心于淡”“乘道德而浮游” “游心于物之初”的心灵的“逍遥游”(8)。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物我相融、主客一体,回归自然本性。李振纲认为:“如果把卢梭、伏尔泰建立在天赋人权论上的自由观称作‘政治自由’,把康德作为实践理性原则的最高‘悬设’的意志自由称作‘道德自由’,把斯宾诺莎、黑格尔以认识‘必然性’为前提的自由观称作‘理性自由’,把马克思的自由与必然、自在与自为、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理论称作‘实践自由’,那么庄子‘逍遥’无待的自由观则可以称作‘审美自由’或情态自由。它是人类自由进程中的早期形态,也将成为人类精神的终极归属。”(9)庄子的自由形态乃是至人、神人、圣人才可以达到的境界,虽然形体无法摆脱种种束缚,就像卢梭说的那样,“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但精神可以超越一切欲望的制约,回返纯洁素朴的自然状态,这种回返自然亦是“逍遥”的自由的现实存在形式,“境界”是指“个体人格”在观念层面向“生活本源”的“回归”,最高的境界是自觉地回归生活本身,自觉地回归生活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自觉地在生活并且去生活(10)。因此,庄子的自由观并不是教唆人们逃避现实,随波逐流,而是指引人们回到最原初的、最真实的本己体验中,以鹏鸟之胆势遨游于精神之四海,不再被具象的肉体所束缚终而达到绝对自由之境。

四、庄子的自由观与万物平等的思考

庄子自由观的背景是宽容,承认自己的生存、利益、价值、个性自由、人格尊严,必须以承认别人的生存、利益、价值、个性自由、人格尊严为先导。这种平等的价值观肯定、容忍各种相对的价值系统,体认其意义,绝不抹杀他人的利益、追求,或其他的学派、思潮的存在空间(11)。因此,“各适己性”的自由观离不开“与物同化”的平等观作为其展开的前提。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保有众多未知与不确定性的大千世界,而人类自恃万物之主宰,甚至蔑视自然,这便是不知自己不过是“朝菌”和“蟪蛄”,蚍蜉撼树罢了,过分的索取残害其他生灵只会助长自己的欲念,看似满足了肉体欢愉,实则亏空了精神世界,在物质世界里愈陷愈深,这如何能达到超脱逍遥之境呢?万物生于道,而又复归于道,顺应本然而生,在自然大道的光照下皆是本性自显、完满自足、平等一体的,虽然生来又形体、特质、作用之分,但在地位、价值、意义层面是无分无差的,只不过人的“成心”使其有了尊卑优劣之分。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依旧是两大主题,庄子的自由平等思想对此建设仍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积极内涵,尤其是在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形势下,各个国家更是需要以平等互信为基础,摒弃人种肤色地域的偏见,进行信息的交流互补,才能更好的应对这一危机。我们要重新思考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不应自诩为自然界的主宰者而违背客观的、必然的规律,人类的对自然的僭越触发了这场疫情,如若不改进思想必然会导致更多的灾难,中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退耕还林等诸多措施,都反映了中国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谋求发展。平等看待同源万物,顺应自然的发展态势,不仅可以使心神自由、涵养内在自我,还可以使万物共生,相得益彰, 上至宇宙天地,下至一草一木,从道的角度来看,均无高低贵贱之分,不能以人类的功用价值眼光来衡量其存在价值,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人类身处自然之中,被自然养育呵护,理应以一颗感恩之心约束引导自身的行为,知足知止,崇简抑奢,视万物与我同源同归,方能达到真正的精神逍遥之境。

 

 

On the Point of Freedom in Zhuangzi 's Wandering Beyond

Abstract: "Kunpeng", "Chaozhu" and "Pengzu" were used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free and unrestrained travel". The negative view of freedom implies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freedom. Zhuangzi's freedom is a kind of transcendence of life impermanence and secular predicament, and then return to the original heart of simplicity and nature, and then rise to a supreme realm of life. "Unfettered" involve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material world and the life values of freedom, and presents a rich spiritual freedom idea and become the starting point of zhuangzi philosophy, at the same time, cannot leave the " things' individualities "'s idea of "assimilation" and the object of equality as its premise, but also for the position of natural human to rethink itself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Key Words: Zhuangzi; Xiao Yao You (translated as A Happy Excursion/Wandering Beyond); Freedom; Equality

 

参考文献

(1)中国哲学史(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6.

(2) 严复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86:1146.

(3)章太炎. 国学概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34.

(4)蒙培元. 自由与自然——庄子的心灵境界说[A]. 道家文化研究[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76.

(5)王富仁. 论庄子的自由观——庄子《逍遥游》的哲学阐释[J]. 河北学刊,2009,29(06):39-46.

(6)刘笑敢.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55.

(7)郭庆藩. 庄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61:294.

(8)王素芬,丁全忠. 庄子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及其当代价值[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06):20-26.

(9)李振纲. 生命哲学:《庄子》文本的另一种解读[M]. 北京:中华书局,2009:18.

(10) 程志华. 存在即生活,生活即存在:“生活儒学”之形而上学的建构[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48-54.

(11)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5.


上一篇:蒙城是殷商氏族的发源地     下一篇:袁宏道对庄子破执以适世思想的思考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