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学研究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庄子》中燕子形象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17/6/2    点击:1354




                   《庄子》中燕子形象

 

                                                 孙永建


摘要:本文通过对庄子文本中燕子形象的分析,指出燕子形象表达了庄子独特的社会批判风格,即通过批判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实现精神自由,这种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发生深刻变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国际社会中人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

关键词:庄子;燕子;精神;自由

 

庄子文本中的燕子形象具有承载了庄子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庄子的审美思想,显示了道家思想文化的独特魅力。对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追求永无止境,对绝对真理的追求需要无数人的努力探索。

在《庄子·山木》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中介绍孔子有一段时间生活困窘,思想上却依然悠然自适,并与学生颜回探讨天人合一的问题,其中讲到“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解释参与世界的发展变化比较容易,而不去求取额外的利益追求就比较困难,进而孔子以鷾鸸(燕子)形象作比喻以加深理解。

“鸟莫知于鷾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社稷存焉尔!”

“鸟莫知于鷾鸸”,众鸟中没有谁比鷾鸸(燕子)有智慧,这种智慧是生存智慧。唐初道士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以下简称“《疏》”)言:“智能远害全身,鸟中无过燕子。”远离祸害,保障生命安全,是鸟类共同的本能追求,也是人类的共同目标。

燕子的“知(智)”具体表现为“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适宜停留的地方或时间不会再细看的。《疏》言燕子“飞入人舍,欲作窠巢,目略处所不是宜便,不待周给看咏(视),即远飞出”。生存第一,时间和地方不允许则立即作出判断,毫不犹豫,不再纠结和留恋,安全至上。

“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即使口中所衔的果实食物失落了,也会立即放而离开魏晋人郭象《庄子注》(以下简称“《注》”)说这是讲燕子“避祸之速”。《疏》言燕子“假令衔食落地,急弃而走,必不复收,避祸之速也”,懂得舍弃。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以下简称“《释文》”):“言不可止处,目已罗络知之,故弃之。”这表现了对危险形势有高度警觉。

“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燕子和其他鸟类一样都畏惧人类,但是又飞入人的房屋,并没有远离人类。这里指出了现实中的矛盾统一。《注》:“未有自疏外于人而人存之者也。畏人而入于人舍,此鸟之所以称知也。”把握矛盾统一因而也就有了大智慧。《疏》:“袭,入也。燕子畏惧于人而依附人住,入人舍宅,寄作窠巢,是故人爱而狎之,故得免害。亦由(犹)圣人和光在世,混迹人间,戒慎灾危,不溺尘境,苍生乐推而不厌,故得久视长全(生)。”世界本身充满了神奇的辩证法,如果机械、片面的看待世界变化,则不利于长久的生存与发展。

“社稷存焉尔!”把巢窝建在人类中间,未受侵害并与人类长期和谐相处。《注》:“况之至人,则玄同天下,故天下乐推而不厌,相与社而稷之,斯无受人益之所以为难也。”《疏》:“圣德遐被,群品乐推,社稷之存,故其宜矣。所谓人益,此之谓乎!”清郭庆藩补充道:“家世父曰:有土而因有社,有田而因有稷。社者,所以居也;稷者,所以养也。鸟亦有其居,鸟亦有其养,鷾鸸之袭诸人间,不假人以居而因自为居,不假人以养而因自为养也。”郭象、成玄英揭示出最接近人类,却并不依赖人类房屋,而是自力更生,自建燕窝,也不依赖人类供养,而是辛勤劳作,自出谋食,因而赢得人类信任、呵护。

通过赞赏燕子在严峻形势下的生存智慧,孔子向颜回解释了“无受人益难”,不为爵禄物欲所惑大部分人都难以做到,通过燕子这个典型,能把握住这个底线,就会进入一个新的人生境界,这里孔子具备了“天人合一”的和平文化心理,成为顺应自然变化、掌握命运得失的精神富有者。通过孔子与颜回的这则寓言故事,有一次说明了庄子思想的哲学思辨特色:批判社会、注重精神追求的庄学风格。

与孔子、老子等先秦诸家相比,庄子尤其注重精神修养,追求精神的高尚富有。这是庄子借孔子之言对现实生活经验的一种规律性总结:既是对自然界中燕子生活习性观察而形成的认识,也是对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巨变规律性的深刻把握。目的是维护人的权益,把人民群众的生命看做是第一位的。这根主线始终贯穿与庄子文本,成为道家文化的精髓,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华。

正是因为精神的纯净与坚定,燕子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具有坚强的免疫力,成为楷模与表率。也正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断批判,反抗对人的精神压迫,实现人的精神解放,维护人的精神自由,因而在中华民族中具有长久的影响力,引领社会发展方向,成为人们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中华民族是不受操纵、追求自由的民族,是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民族,是追求和谐共赢的民族,不但要在物质上求得解放而且也要在精神上寻求解放。

燕子形象所传递的思想追求对我们参与世界大家庭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活动具有借鉴意义。在国际社会上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周边安全形势严峻,世界各种力量的利益边界交织,中华民族在面对外部世界时,也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族之间之间和谐相处,保持底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头脑清醒,解放思想,谋求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1.

 

 

 

作者简介:

孙永建,蚌埠医学院讲师。


上一篇:道家生态伦理视阈下的城市低碳经济建设探析     下一篇: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之间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