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子学苑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放下执著,天下之大,四海之广,就会任我翱翔

来源:网络    时间:2024/6/28    点击:115



放下执著,天下之大,四海之广,就会任我翱翔

 

传统文化集锦2024-06-28 07:39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生与死,命运使然。就好象昼夜相继之常态,这是自然的规律。意思就是不论是生与死,还是日与夜,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所谓,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死亡是生的必然结果,至于是不是生的开始,没经历过,不知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该你操心的就别瞎操心了。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

不论是对于命运,还是自然规律,都不是人能够插手干预的,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可说是事物之常情。至于什么“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精神可嘉,不自量力。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人们视上天为生命之父,并且终生爱戴它,何况那更加卓越的道。人们都认为君主的地位至高无上,甚至有人为了权位不惜搭上自己的老命,更何况那揭示世间普遍规律的真理呢?

人在紧急情况下,下意识脱口而出的,往往就是人内心最真实的反馈。正如韩愈所说,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人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往往会感叹“老天啊,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一头撞墙上,不由自主的会喊“我的妈呀!”这才是人的真实情感的表露。

不论是视父为天,视天为父,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至于忠君之说,在自由民主平等为主流思想的今天,没几个人会真正认可这种个人崇拜的观念,但是如果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水池没有水源也慢慢成为无水荒滩,鱼儿们也只能在挤在这干地上苟延残喘,呴字读音为xǔ,相呴以湿和相濡以沫都已经是汉语成语了,相呴以湿意思就是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现在比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相濡以沫则是彼此之间吐沫互相润湿,现在常用来形容夫妻之间感悟真切。也许我们为鱼儿们真挚的友谊正感动呢,庄子却告诉我们,“干嘛呢,干嘛呢,与其如此,哪里比得上各自在大江大湖自由自在,放弃执著才能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难道庄子是告诉我们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吗?当然不是!之所以会相与处于陆,要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是因为感情好,而是因为不懂得放下那些束缚我们的枷锁,抱着那随时可以干涸的泉水不放,使我们被困于此绝境。放下执著,天下之大,四海之广,就会任我翱翔。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唐尧和夏桀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与其在这里赞誉唐尧而责难夏桀,不如忘记这两位君主的善恶是非,甚至将什么君主不君主的都忘掉,同化与大道之中。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天地赋予我形体,给予我生命以使我勤劳,用衰老让我得以安逸,最后又用死亡让我得以安息。所以说把生命的来临视为一件好事的同时,也要将死亡的到来视为一件好事。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有人可能会说让我一生辛劳有什么可感激的,要是让我一生享受荣华富贵才更好呢!那是真正没有体会过生活,少不更事的无知少年的想法,人只有在付出以后,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

遯字的读音为dùn ,“遁”字的异体,逃脱、丢失的意思。

将船藏在山谷里,将山藏在大泽中,应该很安全、保险了吧,然而夜间来个大力神背着就跑了,睡着了的人是不会发现的。不论是大东西,还是小东西,就算是找到最适宜的地方藏得再好,还是有丢失的可能。

有学者认为藏山于泽不合理,认为“山”应该同“汕”,鱼网的意思,藏山于泽的意思就是将鱼网藏在深水大泽中。这种解释看起来好像更合理,但是谁告诉你庄子的文章要用合理来解释了,本来就是天马行空的思想,还要被俗人通过合理解释来束缚吗?如果不能藏山,何来小大有宜之说,天下又如何来藏呢?

要说不合理,谁没事干了想着要藏舟、藏山、藏天下,只不过是庄子想讲道理,随手拿来做例子的。

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

因此,如果把天下藏于天下之中,那就决对不会发生丢失这样的事了,这才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真理。

庄子是真能想,把天下藏于天下之中,当然就不会丢了,谁会来偷?谁能偷得了?但是由此也揭示出了一个考虑问题的特有角度,把看待问题的角度上升到视天下如一指的高度。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而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所以,圣人会生活在一个各种事物都不会丢失的境界之中,那么在这种境界中人与万物合而为一,共存共生,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什么丢失可言了。早夭和长寿、出生和死亡,圣人们都能不介怀,善待之,就这一点,人们都争相效仿呢,更何况他们混同万物,恒一对待的这种境界。

不论生还是死,从整个宇宙的角度去看,只不过是世界运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世间万物会有所增加或减少吗?也就是说质量守恒定律圣人们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已经搞清楚了,不过是从哲学的角度进行了论述。

既然守恒了,还用得着为得与失,增与减去操心、烦恼吗?忧从何来,为谁操心。既然没有了忧愁,留下的还有什么?不就是快乐、平静和安康吗?这不就是人们一直在追寻的东西吗?

 

 


上一篇:庄子:逍遥的“六”个境界     下一篇:庄子说圣人之过?文明之罪?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