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子学苑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庄子哲学中的道:形而上之本原与人生之归宿

来源:网络    时间:2024/5/16    点击:134



庄子哲学中的道:形而上之本原与人生之归宿

 

太极行雲2024-05-14 13:40四川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同样也在庄子哲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虽身处不同的时代,却都通过深邃的思考,将“道”作为探寻宇宙与人生奥秘的起点与归宿。

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以独特的视角探索着世界的起源,他言:“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这是对宇宙诞生与存在的深邃追问,也是对现实形下存在的形上本原和根据的探究。这个本原和根据,便是庄子哲学中的“道”。

庄子论道,其言辞间充满了对道的敬畏与赞叹。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里,道被赋予了无形的存在,超越感性认知之域,它自我生成,自我存在,没有生它者,它是万物的本原,生育天地万物。同时,道对于物生养并不具备道德属性,它的作用纯粹而自然。在空间上,道是无限的;在时间上,道是永恒的。

庄子进一步分析道的特点,他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这里,庄子反对将道经验化,他认为道是超越名言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无法用感官来感知。这种超验性,使得道成了一个神秘而深邃的存在。

关于道的无限性,庄子以生动的比喻来阐述。他说:“道在蝼蚁”“在稀稗”“在瓦甓”“在屎溺”等,无处不在。同时,他又从道的特征入手证明这种无限性:“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这意味着道既是无穷无尽的,又无孔不入,渗透于每一个角落。这种无限性不仅体现在空间的广阔,更体现在对万物的包容与渗透。

更值得一提的是,庄子认为道生万物同时又内在于万物中,成为物之为物的本质。这正如《庄子·在宥》所云,“至道之精”乃“物之质”。道为物之质、物之本,这标志着庄子宇宙观的本体论特质。

既然道是万物之源,那么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万物之主,制约着万物。这是老子哲学中的思路,庄子沿袭了这一理路,并从多角度加以发挥。他列举了众多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和古代帝王贤臣,认为他们都是以道为宗,借助于道的力量发挥威力,成就事业。这种对道的崇拜与敬畏,体现了庄子对道作为宇宙主宰者的认同。

同时,庄子也不满足于一般地讨论道物关系,他将“人”从“物”中分离出来,具体论述道人关系。他说:“道与之貌,天与之形。”“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这里,庄子明确指出了人生的哲学根据在于道。道不仅赋予人以生命,还决定着人之从生至死的整个生命过程。因此,得道便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而道的无处不在,则意味着个体可以融入大道之中,实现与道的合一。这种合一,便是庄子所谓的“浮游乎万物之祖”,“游心于物之初”,“游乎无何有之宫”等理想境界。

在《庄子·大宗师》中,庄子更是将道养育天地万物、道的非道德性、道是得道者逍遥之处这三者结合在一起而予以阐述。他说:“吾师乎!吾师乎!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这里,庄子表达了对道的深深敬仰与向往,他认为道是无私的,它养育万物而不求回报;道是永恒的,它超越时空的限制;道是自由的,它让得道者能够逍遥于天地之间。

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他们都将道作为哲学的核心范畴,通过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揭示了道作为宇宙本原和人生归宿的深刻内涵。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道不仅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更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通过理解与实践道,人们可以超越现实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与逍遥。

 

 


上一篇:庄子论空船之境     下一篇:庄子:放下心中的尺子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