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来源:网络 时间:2024/1/17 点击:238
庄子笔下至高境界:读读“逍遥游”就知道,“能征一国”
排不上号
国学启蒙运动2024-01-15 16:09河北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是对才智、品行、德行和能力达到一定高度的个人的描述。
这些人能胜任官职,行为能得到百姓的认可,品德能投合君王,能力能取信全国。
尽管他们已经超越常人,并得到了君王和百姓的信任,但他们仍然像小鸟一样看待自己,自视甚高,带有世俗的功利心,只图得个浮名虚誉。
“亦若此矣”,此是指代前文论及的“斥鷃”“蜩与学鸠”,甚至说,“鲲鹏”也在此列。
这句话的“故夫”是承上之词,表明所说之事承斥鷃笑大鹏而来。
一些人凭借自己的智慧,谋取官职,虽然品行能力都已超越常人,并取得君王和百姓的信任。
但是他仍像“斥鷃”一样,带有世俗的功利心,自以为是,最后只图得个浮名虚誉而已。
所谓的成功,不过是“翱翔蓬蒿之间”罢了。
那么,“翱翔蓬蒿之间”错了吗?
斥鷃飞翔能力有限,只能在蓬蒿等低矮植物之间翱翔,对于斥鷃来说,它的生活环境和飞翔能力决定了它的视野和认知。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斥鷃的翱翔蓬蒿之间也代表着一种平凡而朴素的生活态度。
它没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满足于在自然环境中自由飞翔,享受生命的美好。
这种生活态度并不消极,而是对自身条件和环境的清醒认识和尊重。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斥鷃的翱翔蓬蒿之间也可能代表着一种狭隘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它无法理解或欣赏更广阔的天空和更丰富的生活,缺乏挑战和进取心。
这种狭隘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可能会限制斥鷃的发展和成长,无法达到更高的境界。
由此,忽然想到“小镇做题家”——小镇做题家的成功,是否是一种“翱翔于蓬蒿之间”的成功呢?
在庄子眼中,其实算不上成功,毕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至多不过是“犹有所待者”。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也不过得庄子一句“虽然,犹有未树也”的评价罢了。
“御风而行”的列子,在庄子的眼中,大概和大鹏差不多,属于“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又或者说,用“成功”这个世俗的字眼,来讨论庄子的眼光,大概得算是一种亵渎,当然,庄子是不会在意的。
如此,“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无所待”的至高境界,也就是领悟了“道”的境界。
而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便是“至人”“神人”“圣人”。
庄子的眼光,大概比扶摇而上的大鹏,还要高上几万里。
我们是凡人,比不得庄子,即使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之心,限于种种,能如斥鷃一般“翱翔于蓬蒿间”,已然是一种成功了。
庄子的眼光在于,他看到了“大道”,也并未完全否定“翱翔于蓬蒿间”的“小道”。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大可不必因为庄子的话自怨自艾,“尽心焉耳矣”!
大道三千,取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