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子学苑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生死观

来源:网络    时间:2023/12/29    点击:296




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生死观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庄子·大宗师》)

万物生灭,本是宇宙规律,即使宇宙本身,也有一个诞生和消亡的过程。世间万物唯有“变”是不变的。万物如此,人也如是。生死本来就是如黑夜白昼一样的自然现象,但是在人类社会,生死被赋予了更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拉扯。统治精英用生死来区分阶层,愚化百姓,巩固统治。文化精英,用生死蛊惑民众,创造彼岸,抹杀个性,抹杀自由,使世人成了彻底的工具。

庄子将生死问题回归自然过程,“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死生这是命。这个命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命运,而是人无法更改的自然规律,就像白天黑夜。白天黑夜的变化不是命运的安排,而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对于这些规律,我们人类只能接受。既然是自然规律那么,生,没有什么值得高兴,死,也没有什么可以悲哀。

现在有一些没有后代的破房子的视频,博主说没有结婚,没有儿子的结果就是如此悲哀。但是,如果房子主人明白“死去元知万事空”的道理,明白生死无非就是白昼黑夜一样,那有没有后代,对他有影响吗?即使他有万千子孙,就能让他改变生死的规律?所以,将有子孙继承自己的事业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悲喜,只是传统上对种族繁衍需求的一种文化表达。

庄子的生死观其实就是现在的唯物主义的生死观。唯物主义就是将人的生死看做一个物质转化的过程。庄子也有同样的观点。“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庄子认为,生,本来就是无,然后有了气,再变有形状,然后有了生命;死是人的形又变成了气,气又变成无。虽然庄子没有科学地解释人的生命过程,但是他认为生是他物聚成人形,死是人形散成他物,这一点是合乎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的,也符合物理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的。

庄子的哲学中,生死既然是自然的过程,那世界当然就没有神,没有彼岸。人活着,就是在当下世界的活动过程,死,也是当下世界的变化。庄子中没有宗教的极乐世界与天堂,没有神与佛。庄子书中所说的神人“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只是庄子对自由理想的形象化歌颂与向往,与后世明显违反自然规律长生不老的神仙不是一回事。事实上,道教有神仙,将庄子供奉为南华真人,恰恰违反了庄子的生死观。

既然没有天堂,没有极乐世界。那也不存在修仙,成佛等等的修炼。庄子主张,在活着当下世界,用自然赋予的能力,去把握自己能把握的东西,做应做的事。这也是俗语所说的,“一次生前孝,胜过墓地万次扫,清明泪洒万堆纸,不如在世一碗粥”。

把握好活着的当下,就能坦然面对死亡的变化。所以,庄子对妻子的死,甚至能鼓盆而歌。

生死的道理,其实很容易懂,普通的人也明白。只是,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生死看得开,并不意味着感情过得去。对生死的重视,更多的只是感情的一种寄托。

 


上一篇:读庄子《马蹄》,理解什么是“道法自然”     下一篇:万物一马:天地无生无灭之道,通透之道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