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子学苑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庄子》六句经典,带来了哪些深度思考?

来源:庐阳书院    时间:2023/9/9    点击:334



《庄子》六句经典,带来了哪些深度思考?

 

第一句: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这句话是“呆若木鸡”这个成语的出处,原文出自《庄子·达生》。

 

故事大概是,一位斗鸡高手为齐王豢huàn养斗鸡,这只鸡起初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高手却说它还差得远;直到它达到“呆若木鸡”的境界,即便面对其他鸡的挑衅也沉稳不动之时,高手才肯定说:它现在可以百战百胜了。

 

 

其实,呆若木鸡,讲的是一个人的内功。一个有内功的人,看上去木木呆呆、反应不快,其实是大智若愚、深沉厚重。

 

反过来,那些没有内功的人,看似机智伶俐,实则花拳绣腿,一遇到有真功夫的人,他就倒下了。呆若木鸡,修炼内功,比在外表上用功更重要。

 

 

第二句: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

或不免于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不皲手之药”的故事,出自《庄子·逍遥游》。讲的是,宋国有一家人世代洗衣为生,于是发明了一种药方,专门防治冬天时双手皮肤冻裂。一个外来客听说后,找过来说:“我愿以百金购买此药方。”

 

这家人欣喜不已,商量说:“咱们世世代代洗衣服都赚不了一百金,这买卖太划算了,赶快卖给他。”

 

 

这个外来客得到了药方,便去投奔吴王,将药方用在吴越大战的战场上。这年冬天,吴越水战,吴国士兵的手没有冻伤,大败越国人,这个外来客也因此得到了土地和爵位的封赏。

 

同一个药方,有人因此得分封之赏,有人则拿它当随处可见的护手霜。这是为什么呢?庄子说:“所用之异也。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出手去做,效果不一样,有人会把大事做成小事,有人则会把小事做成大事。看上去,这是一个人眼光好坏、能否把握机遇的问题,但背后真正的差别,是人与人格局境界的差别。

 

 

 

第三句: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干涸的水泽中,有两条小鱼拥在一起,相互吐着唾沫滋润对方,不让对方因干渴而死去。两条小鱼的情谊,让许多人为之感动,“相濡以沫”也成为一个著名成语,比喻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帮助。

 

然而,《庄子》原文中还有后半句:“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在困境当中相互忧虑、相互挂念,用少得可怜的一点水互相帮助,不如都回归到江河湖海当中,这才是给对方更大的善。

 

 

很多时候,我们都纠缠在小善小爱当中。比如,朋友受了委屈,你陪他一个晚上,帮他一点点梳理情绪,这就叫“相濡以沫”。

 

而庄子说,你完全可以“相忘于大道”,就是说,不要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走在1米宽的田垄上,而是切换到旁边100米的大道上,在更宽广的大道上,你和朋友完全可以相互放手,豁达逍遥,这不是更好吗?

 

 

第四句: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秋毫,就是秋天鸟兽新生的细小毫毛。秋毫之末,就是毫毛的尖端,细微到肉眼都快看不见了。庄子便说,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这毫毛之末更大;相比起来,泰山却是渺小的了。

 

乍一看,这是谬论。泰山怎么会小于毫毛呢?

 

其实,秋毫泰山讲的是从“体”到“用”、从“本质”到“结果”的关系。就像一枚导弹发射,在源头处一毫米细微的偏差,到最后都是几千里的错误。从这个角度来讲,秋毫大于泰山。泰山已是结果了,起初的起点才重要。

 

 

那我们人生中有没有这样的“秋毫”?答案是有的。你人生的秋毫,就是你心中的起心动念。

 

起心动念一丝丝的偏差,看上去不是大事,有几个坏念头也不会有什么大影响,但那个坏念头背后藏着泰山,藏着你的不良习性、不当知见,可能在十几年后,给你带来泰山压顶般难以承受的结果。所以,观照内心深处细微的起心动念,它轻于毫毛,却又重于泰山。

 

 

 

第五句:

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一个人撑船渡河,看到前面一艘船将要撞过来,于是喊道:“快撑开,要撞到了!”

 

他喊了一遍、两遍,船上却无人应答。喊到第三遍,此人已是怒从心头起,准备骂人了。结果等到离近了一看,是艘空船,根本没人在船上。此人哈哈一笑,怒火瞬间消失。

 

 

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都是跟随着外界的波动而波动。比如,假使我们自己在那艘船上,看到对面的船上来的是自己的儿女,就会欢喜;看到对面没人,就是不喜不怒;看到对面是陌生人,就会愤怒了。这就是“心为之所动”。

 

所以庄子讲:“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一颗空灵的心,就像一艘空船,轻盈自在,没有那么多的我知我见,便能够减少情绪化的烦恼,依道而行。

 

 

第六句:

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孔子教导颜回说:“你要做一次心上的斋戒,而不是身体上祭祀的斋戒。”

 

何谓“心上的斋戒”呢?《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木匠梓庆需要做一件木器,他选择先做斋戒。他斋戒3天,忘记了利;斋戒5天,忘记了名;斋戒7天,忘记了自我。此时,梓庆的心是如此的纯洁、敏锐、空灵、合于大道,而后他投入创作,自然而然做出了令世人惊艳的作品。

 

 

心纯见真。心斋,就是让我们掸掉心上小我的浮尘,回归纯粹,回归大道。

 

静思,对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

 

面对人生重大决策,比如找对象、结婚、换工作……做决策前,做一次静思,思考一些本质性的问题,比如“我渴望的到底是什么?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经过静思,你一定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上一篇:庄子故事: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     下一篇:​庄子《列御寇》:人生最大的监狱,就是自己的头脑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