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来源:网络 时间:2022/11/28 点击:547
庄子为后来艺术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对绘画的观物方式影响重大
庄子一直以来,都是各领域专家学者们,研究讨论的重点人物。庄子的哲学是美学,庄子逍遥游式的生活方式,和诗意化的审美经验,成为后代无数文人,争相追捧的学习典范。
庄子本人也经常借助艺术,而谈论如何达到“道”的精神境界,他借助艺术阐释“道”,反之用“道”揭示艺术的实质。
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正处在公元前三、四世纪中国战乱不息的时代,社会四分五裂。
庄子蔑视当权者,拒不与之合污。他所提倡的回归自然、解放个性等对个体的关照,对后来文人创作的影响深远。
他从个体的角度出发,认为个人不因世俗事物所羁绊,应该超脱于形骸之外,他所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人如何不受形体的束缚,将自然的本性解放出来,与自然同呼吸的精神,绝对自由的问题。
庄子这种形体,超越现实而对心神的追求,为后来艺术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庄子强调真正能产生美感,不是那些“外在”,而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崇高。
庄子拓展老子“气”与“象”的观点,提出了“精”、“神”的概念,通过“象罔”的追求,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中,有关“虚与实”的主次关系,提供了早期的论点。
从《庄子》一书中可以看出,庄子所描述的圣人都是遨游于方外的。
庄子说“游于方外无生死”,在方内,天地万物各有其形,指的主要是万物之表,而在方外,无万物,无形体,浑然一体。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无何有之乡”。
方内是宇宙之流、万物之表。空间上有限制,时间上也是有限制的,立于方外事物之间没有了分别,空间和时间,也都可以忽略不计。
人的一生不过是一场梦而已,庄子认为人们,应该保持身心处于方外,由方外鸟瞰方内,这样身心才能更为宽广,更为宁静。不去争辩,不去执念,顺其自然的去,顺其自然的来。
庄子美学中,所谓的与天然弥合在一起,也就是立于方外,将事物之间的区分看作无,化有为无,任随他们有或是无。庄子时刻追求的是,忘记他们的区别,而要让自己活得自在。
庄子这种游于方外的观物视角,是他获得了常人无法感知的“自由”,一种身心都不受束缚的自由,而这种遨游于宇宙之外,俯视天地的自由视角,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观物方式。
上一篇:庄子对生命的关注,贯彻了其思想的始终 下一篇:道家的“心斋”和“坐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