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学研究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庄子的自由与平等思想探析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22/4/12    点击:735




庄子的自由与平等思想探析

张勇涛

 

摘要:平等和自由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庄子的平等立足于他的道气哲学,以道生万物为逻辑起点,阐述物我平等,物物平等,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庄子将自由表述为“逍遥游”,但是不仅体现在心灵与精神的自由,也与人们的政治生活相关联,同时兼具对人和政治自由的思考。对于当前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仍有强大的启示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道;平等;自由

 

道与平等

庄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庄子思想表达的平等便是立足于道,平等可以看做道创生万有的一种表现形式,以道为思想基础和渊源。《庄子·大宗师》说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1庄子的“道”是先天地生,长于上古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想。在思考庄子思想及其发散性观点中,始终不能脱离庄子对世界的本源,对“道”的理解,“道”是庄子宇宙感的核心源头。在庄子看来,在道的视域中,万物皆是平等存在不仅是在存在生成论意义上,也是在发展论意义上,道创立万物,并通过气使万物得以正常运行。《知北游(十二章)》论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2气的聚散与万物之生灭也是自然而然,万物同质的,万物之精神源于道,形质受之于气,没有除了“道”和“气”之外其他的法则来干预,万物之间是平等的,共同受大道之气而生生流行。万事万物的孕育,萌生,发展,成熟和衰亡,都是自然而然,都离不开“道”的力量。“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知北游》[3]。道创立并疏导万物,万物都具备“道,都在“道”之中,或者说“道”内在与万物之中,物并不是自己创生自己,而是“道”在发生作用和决定的,道是宇宙的法则,万物生息在“道”之下都是平等无差的。

道是不可知晓其来龙去脉,也是不可细说其运行往来,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这是庄子的平等思想背后的一种令人敬畏而又无法把控的理论基础,也就是“道”,“道”是自本自根的,万物平等的思想也就伊始便有了根据。庄子的“道”是普遍的,是无所不包的,是贯穿万物的,道广大包容,这是“道”的品格,万物于“道”之中,自然是物我无间,“道”无所不在,“道”的准则和施力也是无所不在的,“道”浑然一体,对于“道”而言,没有任何畛域和限制,而对于“道”的运行,也是浑然一体,毫无割裂的,道参与万事万物的千变万化之中,道对于万事万物的意义浑然的体现在万事万物之中,宽容与平等的思想自然而然的在天地之间贯通。道的生命是无始无终的,道给予万物的生灭也是循环往复,从不断绝的,在这个意义上,万物也是生生不息的,大起大落之循环是自然而然,众生平等也是大道的精神所在。

庄子曰:“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4]天上地下之间,物与物之间是相互平等的,根据庄子《齐物论》的思想,天地万物之间是相通相融的,齐物的概念更重要的包括,尊重不齐的存在,然后视为齐,既包含了万事万物平等共处,相通相融。同时庄子认为,万物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也就是“不齐”但这并不影响物之间的平等。庄子所强调的平等思想,不是万物丧失其独特性,或者为了某种平衡而丢掉自我的存在方式,平等更是从不齐中体现的,万物发展正是一个由“不齐”到“齐”的过,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求同存异的过程相互尊重,物与物之间和谐发展,认识到万物之差异,从而得以实现万物的平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道“的时域去理解和思考物,物与物之间并无高低贵贱卑劣之分,这是”道“流行的根本性所要求的。也是从庄子的角度出发抛开贵贱的思想去平等的看待世界,:“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秋水》)5]在我们所理解的世俗世界中,或者说无法上升到”道“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贵贱问题是必定存在的,人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便会导致自私和狭隘,而”以道观之“,物与我便有了共同的思想价值和精神渊源。而如何跳脱出低级狭隘的偏见呢,如何做到以道观之,便是需要我们进行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面对问题时,持之泰然,超脱烦恼,如吾丧我,消解掉对自身对他人的执著,学会宽容,容纳自然,走向自然。达成这种精神境界,在思考问题时便能更多与”道“契合,才能做到以道观物。

 

道与自由

庄子的逍遥游是庄子自由思想的突出表达,逍遥便是无所待,逍遥与自由都是与“道”的精神的契合,与平等相同,庄子思想的自由观念也是同“道”而生,天地万物受“道”影响,因任自然,都有存在的价值,各尽其用,各尽其才,都在天地之中表现着自己的意义,无所谓受缚于何物,万事万物的生长都是自由自在的。这种“各适己性”的自由观的前提是与物同化的平等观,平等和自由是庄子这些思想的重要体现,庄子的阐述他的道的思想的时候也无一不体现着平等观和自由观。

“道”生成宇宙,无所无谓,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根,又影响着世间万物,无处不在,自由就是“道”的品质中突出的表现方式,庄子乐于表达并追求的是自由的绝对性,他认为真正,的逍遥游就是“无所待”。《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真正的自由不是物的极其扩大,也不是相比于常人和常理更加不可思议,御风而行离不开风,不是真逍遥,大鹏需要翅膀,不然也做不到扶摇直上,它们只是表面的令人向往的自由,而真自由必须是“无所待”的。这里表达的思想,还包括庄子心中的自由,或者说庄子认为,我们所有的真正的自由,不是羡慕旁人的,不是依附旁人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自由,不是需要做到腾飞万里,乘风破浪,“无所待”就是自由,事实上还体现出,每个人追逐自己的自由也是自由的,没有一个受束缚的定义来阐释何为自由,脱离一个传统的“自由”概念。章太炎说:“无待,今所谓绝对。唯绝对乃得其自由。故逍遥云者,非今通称之自由也。如云法律之内有自由,固不为自由;即无政府,亦未为真自由时时困其身心……亦不得自由。必也一切皆空,才得真自由,故后文有外天下、外物之论,此乃自由之极至也。”[6],庄子心中的自由是极致的精神自由,精神洒脱,置身事外。

“无”便是万物平等和自由的最好体现,压迫分歧,尊卑贵贱,都是在“有”的基础上,庄子特别强调“无“的重要性,就是认为那些无端的束缚会形成对我们自身本真的限制,那些表面功夫的强调仁义礼乐,反而会使我们丧失本心,社会的参与,本来应该是”道“的流行下正常的自然的交往联系,然而,在这种联系中缺失的我们丧失了最初的自然性,违背了本性,也违背了道的准则,这样如何谈得上自由呢,“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庄子·天地》)。[7]欲望争执,悲欢喜怒,这些都是充满了“有。“无”是心灵的无拘无束,也体现在一个“游”字上,游于天地之间,游于宇宙之间,这是一种心灵的体道,天地万物是有,游于其中而无所束缚,这是一种和谐的“无”,物我两忘的境界,体道便体量道的无所谓高深和无所谓久远,进入道中的自由世界。

 

道与人的平等和自由

“道”虽然形而上但是并不代表我们无法体证它,这是我们作为人的自由能动性的体现,体会“道”或者说以“道”修身。庄子的逍遥游境界事实上只能生活中理想之境,现实的人们受到太多功名利禄,七情六欲的影响,我们很难去体证道而感逍遥。“真人”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庄子·山木》)8我们不是积极的迎合世俗世界也不是一味的寻求避世,而是在和现实之间保持联系也保持距离。这是一种顺乎世俗、苟同他人、无可无不可的顺世态度。这些都是庄子的理想人格价值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的实现方式9]。

庄周在《齐物论》中阐述了自己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的思想,这里的天地便是自然万物,是宇宙中的一切自然生命体,是我们脚下所站,抬头所望的一切,人自己本身在天地万物之中,便是相融相通,天地与我,同体融合的,这是处于第一感官和视角的我,与万事万物所融合而唯一的体验,也是做为类的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融合,有机统一。是庄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的体现。庄子把人之本性与万物本性系之于同一个“道”,强调人与自然万物在道的意义上是合一的,实际上是要人回到人“栖居”于自然的关系之中去,他反对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当然,他也没有简单地将二者等同起来,毫无原则地一视同仁

“道通为一”的本体论前提下,庄子主张万物相互平等的伦理观。鉴于其不仅涉及到人与人而且涵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齐物论》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因此庄子的这种伦理观也是一种生态伦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属人世界的不断扩大,人与自然矛盾的加剧,生态问题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不可避免问题,环境破坏、生态污染植被减少,这些问题不仅对自然本身造成严重伤害,也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类造成极大地安全隐患,严重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平衡。我们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时,就会就自觉地想起来中国传统的思想家庄子在几千年前的思想。是自然的人,从本性而言应该我们自然而然就是是平等的,“天地之养也一,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不仅无高下之分,也无贵贱之别。“以道观之,何贵何贱?……万物齐一,孰短孰长?”(《庄子·秋水》)10

庄子平等思想主张“物我平等”,要求消除人与自然的隔阂,倡导人与自然合一,和谐相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五位一体”理念,把自然和经济社会联系起来,打造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共建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文明。庄子反对人们以“鲁莽灭裂”的残暴手段肆意破坏自然,人为了自身的繁衍和发展需要利用自然条件生产财富,但是环境与人是有机共通的,需要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昔予为禾,耕而鲁莽之,则其实亦鲁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则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耨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飧。”在庄子的视域中,自然与人类都是万事万物的范畴集合中,都是道的生生流行所给予的。而现在我们看人与自然也是同理,人和自然是并列又对立,但根本上是相通相融的,人类对待自然如何,自然反馈给人类也如何,近些年极端天气的频繁增多,涝旱灾害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庄子所为齐物,那么可以明显看出庄子在思考得万事万物是人与万物,庄子的思考重点是人不是物。“齐物与知识无关,它只和生命有关,只和生存的态度和境界有关。只有齐物,才可以让人从物的世界中摆脱出来,心才可以物物而不物于物。物物是做物的主宰,物于物则是做物的奴隶。我们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不在乎这个世界。在不在乎中,心获得了解放和自由。”[11]我们身处这个社会,人人平等于社会平等息息相关,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织,发生作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造成人与人在经济方面的不平等,呈现出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庄子平等思想提倡“人我平等”,主张摒弃等级贵贱,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共同富裕”理论倡导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发展的红利和成果,推动全民实现全面小康,消除贫富差距,共享平等。这就是新时期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千百年中国人自己的愿望诉求,庄子对于政治生活的压迫和束缚感到愤慨和无奈,但是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发展力落后的封建时代了,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以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公平正义,民主和法治,这都是与庄子对于自由理解的进一步现实性丰富,现在的中国,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社会愈加和谐,印证了庄子对于平等和自由的些许构想和设计。

庄子生活的世界是礼乐崩坏的战国年代,庄子所提倡的自由思想在那个艰难的现实条件中不难看出有一点心酸之意,庄子对于自由的推崇更多是精神境界上的自由,对于政治自由便体现出了无可奈何,庄子反对在迂腐不堪的政治生活中委曲求全,被社会纲常的无情束缚,反对封建社会对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损害,反对这些种种的“有”。庄子的自由不能直接概括为唯心主义的自由观,要能看得出庄子的自由观背后还是对现实条件的警示和批判,庄子强调心灵的自由,强调无所待,正是因为他看到了世界有所待的弊病和苦难。庄子对于真正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也应该成为社会文明前进的动力之一,对于人性的思考和解放问题也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探讨。新的时代,人类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我们对于世界万物和宇宙天地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理性,而纵观世界,人类的生活仍然不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更难以谈得上庄子心中的自由与平等,人自身的异化,不同阶级的压迫似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更深一步,用更高级的剥削手段来压迫着人的真正自由,其实,庄子的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在千百年来都是形而上且难以触摸的,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大,我们似乎更加丧失其自然性,我们更难体证道的流行。庄子在战国所提出的对于人之自由的探讨,对于个人意志的觉醒,在文明发展中始终熠熠生辉。成为千百年仁人志士为争取自由反省现实的指路明灯。

 

 

 

参考文献:

1][2][3][4][5]崔大华.庄子歧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2

7[8]10]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章太炎,国学讲演录·诸子略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9葛荣晋.庄子人格论述评[J].《学术界》1990年第二期

11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张勇涛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上一篇:论郭象对庄子之知的诠释和建构     下一篇:逍遥的境界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