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学研究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方以智关于“形声之均”的讨论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20/3/20    点击:990



方以智关于“形声之均”的讨论

郑朝晖

 

中文摘要:方以智发挥了庄子关于均的思想,将均视作人造工具,认为所有的物都具有形与声两个属性,由此可以发展出产生形声的物均,以及产生文字音韵的言均,而那些掌握了人类全部思想精华并能创造新概念的人,则能成为主体之均。

 

庄子有关于天均的思想,而后世学界最重视发挥均这个概念的学者,非方以智莫属。“均”是方以智思想体系中的中心概念之一,学界一般从形而上学的角度讨论其思想价值,而对“均”概念蕴含形声统一观念以及由之而推及的对语言世界的探究,尚缺乏足够的重视。方以智解释均的含义,是从人造物,即制造陶器的工具与铜钟的定音工具入手进行解释的。方氏所说的均,既是指测量工具本身,陶均与木均,也指工具测量的对象,形质与声音,也就是“东西”的两个属性。同时,均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无论是形质还是声音,都是旋转的结果,旋转是一种圆周运动,这大概与方氏重视环中思想有关。方以智说:

均者,造瓦之具,旋转者也。董江都曰:“泥之在均,惟甄者之所为。”因之为均平,为均声。乐有均钟木,长七尺,系弦,以均钟大小、清浊者;七调十二均,八十四调因之(古均、匀、韵、女+匀、钧皆一字)。均固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古呼均为东西,至今犹然(《南齐豫章王嶷传》:“止得东西一百,于事亦济。”则谓物为东西)。

方氏谓“均固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并谓“均为东西”,实是将形声视为物质的基本特性,将声的地位提高到了与形质同等的高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就可自然而然地将声音的极致形态,即语言也视作一种存在的“东西”,拥有与陶均、木均一样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不断产生新意义的“言均”,换句话说,即成为世界本身。

竹中之均明知无言,而何以言?因后世以不可闻者自誇其闻,啍啍譊譊,以传为市,故言其何言之行生者征之。土型乎,钟木乎,岂得已哉?

此处所说的竹中之均是隐语,指孔子,这些说明均也可以用来描述创造均或者掌握均的主体存在。方氏在此处将语言区分成言说与无言两个部分,所谓无言,实是指不可言说的道本身,不可言之道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是无形而已,常人局限于语言自身,不知道无言之道的存在。从另一个方面而言,道因其无形也只能借助于言而显现出来,明知无言而言,如同陶器、乐音须借陶均、木均而生。显然,方氏认为,均既可以是一种物均,也可以显示为言均,物均与言均可统称为轮尊。

万古所师之师惟有轮尊。轮尊无对而轮于对中。见所为因缘和合,成器而适用者,皆方老之所为也。方老不自谓为之而归于无为之尊,则方老率众执事芸芸者,皆轮尊之所以为也。

使用轮尊一词,当然具有主格化的含义,但轮字亦重在揭示均的动词特性,即旋转运动。轮尊本身是一个绝对概念,但他又“轮于对中”。此处的对指一切具有对称性质的概念,当然也就包括从东西概念引申出来的东方与西方之对称。方氏认为,日月的东西代错,是轮尊在自然界的显现,他表现为日月的东西升降过程。

东起而西收,东生而西杀。东西之分,相合而交至;东西一气,尾衔而无首。以东西之轮,直南北之交,中五四破。观象会心,则显仁藏密而知大始矣。密者,轮尊传无生法忍以藏知生之用者也,昭昭本均如此。

在方氏看来,通过“观象会心”的质推之法,从日月东西交轮的现象中,就可以明了东西交轮是“本均”的基本属性。本均即是轮尊,因其含有物均与言均,而可推知,言说无言之道的理论言说也是东西交轮的。所以,方氏认为,东方与西方的天文理论,虽有差异,如东均者知日、西均者知夜,但两者实可统一于轮尊。

步东之差者,守所立之甲乙,时已推移,而不知变;步西之差者,不知说夜所以说日者也,而习说夜之法,扫说日者贪食而畏夜,形累而影迷。此轮尊生物之公差也。故生转均之人,明此日夜之无日夜,以复人人自有之轮尊。

此是说,东西方的天文理论虽各有所重,但讨论的都是轮尊生物之公差,只是因为他们各自偏于时物的,或者说日月代错的某一方面,而陷入所谓对立之中,不知日月对称才能成就东西代错之轮。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从统一的轮尊出发,思考东西理论的贯通,而形成全均的思维方式。

全均者曰:名教者寄声托形之场也,时乘者太极阴阳匋也,轮回者消息也,迦延狱者名教场之杵也。心科榜于悬崖,则独均之砺石也。又有安乐先天均,独明轮率,则以元会征成坏,固东西大生死之指南车也。

所谓全均,是贯穿于东西论道之言,使东西学说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东西。名教时乘与迦延轮回适成对称,禅宗与心学相互补充,再加上邵雍独明“元会运世”之轮率,而形成对生命世界即东西大生死的正确认知。方氏认为,“均备五行而中五音,所旋所和,皆非言可传。”均是形声的统一体,且因为其旋其和,变化无穷,因而语言难以穷尽“均”,只能通过言与无言的统一来表达统均,“旋形和声之统迹者,众均皆有其书,而不立者立其所以统。”在方氏看来,与物均一致,言均也是形声合一的,只不过东西学说各有所重,东学重形,西学重音。

用形之义详于东,而托形之声出于西。清静音闻,谁耳顺乎?弦歌杳矣;诗乐故事,孤颂虽行,且嗤满半。独均与别均之裔争而各裔又争。独均已不知呼天之声,泥于理解不能奇变,激发纵横之曲必让塗毒之鼓。然别均守其专授不加陶铸,反呵宗教不二者葛藟而发挥观玩撄宁者为芸人之田;曾不知模仿镂空之伎俩,与穴纸雕虫同迷于耕织,何异乎?

方氏说,倘若东学拘于用形,西学拘于托声,除了带来意气之争外,也不能明了全均之精义,而致独均(心学)不知呼天之声,别均(禅宗)不知现实世界,两者都不能明了真理所在。“西言一切法皆是法,何能推新均,出那伽大定之外?东均之赞曰代明错行,不收我,何以为代错?”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东西互济,反因对治”“造具均、和调均之合一手”,做到言与无言的统一。

贯泯随之征乎交轮几也,所以反覆圆图书也,是全均所漏泄之本,熟读而破句者也,立而不立者也。虽言之而不言者自在,可闻而不可闻者自在。大尊嘱此以作均征而救众均,又何睱避刹幡之禁忌,而故锢人于笼统乎?

全均本不可言,只能立而不立,通过熟读破句的方式以意领之。但方氏还是反对采用“笼统”的方式来言说无言之道,因而他强调自己不避刹幡之禁忌,而要漏泄天机,用圆∴图书来表达此无言之道。∴是一个神奇的梵文字母,它是一个表音工具,但也具有图形性,当它进入汉语的视域后,其形声统一的特性很容易被观测到。方氏因而将其与周易卦象的形声特性相关联起来。

华严者,易之图也,即其四十二字母,即悉昙与文殊问字金刚顶之五十母,大般若经言一字入无量字,从无量字入一字,以入无字,此亦收尽天地古今之理、象、数,如六十四卦也,而乃以善知众艺名。声音与象数相表。言为心苗,动静归风,呼吸轮气,诗乐偈喝,其几也等切,其一节之用也,犹易有四道,而制器亦在其中。

在方氏看来,华严经与易图的语言特色是近似的。华严字母乃至所有的梵文字母,是一切字的根本,是无字与有字的统一,如同周易六十四卦一样,是理与象数的统一。另一方面,象数之形与字母之形一样,与声音互为表里,皆有其音,声音表达了心声,皆可通过等切标示出来。总之,完整的语言表达一定包括形声两个部分,声源于气,“气,发为声而出为言。” 同时,气亦凝为形,气的形声特性为语言所继承,“气发为声,形讬为文”,是形声合一的。

气凝为形,畜为光,发为声。声为气之用,出入相生,器世色笼,时时轮转。其曰总不坏者,通论也;质核凡物皆坏,惟声、气不坏,以虚不坏也。

理与象,气与形,皆虚实、有无之两端而一者也。气发为声,形讬为文,象即有数,数则可记。世有泥象数而不知通者,固矣;专言理而扫象数者,亦固也。

不过,在语言的形声关系上,方氏虽主张二者不可分离,既不能泥象数,也不能专言理,应该“两端而一者也”。但方氏似乎还是认为,声音与意义的关联度,要强于文字,或者说,声音在逻辑上先于文字,为意义之根,他因此说:“因呼立名,因名立字”“呼者,声之化出者也”正因为如此,一方面,方氏强调分析字义要结合形声而为言,他说:

以其理裁而宜之曰义,义者,我也;仪,戟也。古义、我、俄通声;从戈,取其裁断有金刚之勇也。知之曰智,古从矢、口,加于焉,加自焉,气出而自呼之也。巽入申出而信之于心曰信,古巽、申、信同声,或作亻+口,口如心之人也。

义(義)字,取我之音与戈之义。智()字,取吁之义与自之音,但也可说兼有自之义。信字,取出入为伸之意,亦取申之音。显然,在分析字的形音的过程中,方以智注意到了声音与意义的紧密关联,他因此在另一方面,特别重视对声义的挖掘,也因此而重视假借、转注的音训之法,“小借六义之转注、假借而通矣”

尽即古烬字,从聿从火从皿。今加人为侭,而尽为去声。其实尽心之声义用心之至矣:有知而无知之义焉,有成人究竟之义焉,有勇猛到头之义焉,有薪尽火传之义焉。愚以尽变化三字明荀子之针蚕云,明孟子之尽心九句,即孔子之志知从六句,亦可了然矣。

方氏认为,尽的“声义”是用心之至,至于无知、达于究竟、勇猛到头、薪尽火传之义均包括在内,这样的话,就可以明白孔孟荀所言的无言之道了。懂得音义优先性的人并不多,“知者方许入阿字法门”

学,古作斈,从爻。爻从二乂。乂者五也,天地之交也。加天地二画而口之,则吾字之声义矣,其声则呵呵也。古无家麻韵,乌乌翁翁犹今之哇哇也。考藏中阿与唵、遏同声,乃黄钟之本,所谓阿字门一切法不生而实具一切法,故人下地得此一声,此万国风气之所同也,本于脐轮之喉音,而发则为角。

在方氏看来,吾字由五与口组成,五为天地之交,吾字之声义即为天地之口,其发声为呵呵,是所谓黄钟之本,与梵文阿字门相通,阿字门能生一切法,是“万国风气之所同”。

方氏更认为,语词概念的发明者,可以均称之。也就是说,其创造的概念成为其在语言世界存在的标志,从而揭示了人在语言世界的存在方式,是成为概念存在。如方氏称呼颜回为“吾言无所不悦者”,称呼曾参为“鲁而唯者”,称呼子贡为“多识而知其不可闻者”;有时又简称曾子为“曾子之唯”,颜回为“颜子之卓”,都是以其语言贡献而为名。当然,更为重要的概念存在,是以均命名的存在。

开辟七万七千年而有达巷之大成均,同时有混成均。后有邹均尊大成,蒙均尊混成,而实以尊大成为天宗也。其退虚而乘物,讬不得已以养中者,东收之;坚忍而外之者,西专之;长生者,黄冠私祖之矣。千年而有乾毒之空均来,又千年而有壁雪之别均来。至宋而有濂洛关闽之独均。

方氏名孔子为大成均,老子为混成均,孟子为邹均,庄子为蒙均,如来为空均,达摩为别均,濂洛关闽为独均,其命名虽有因概念命名、因出生地命名的不同,但其实质都是因其主要思想贡献命名的。尤其是对庄子的命名,有别于一般的思想史归类,而将其视为东西合璧的大成传人。

 

总而言之,方氏之意,认为陶均可产生一切器具,木均可产生一切音乐,因此亦可以推论之,言均可产生一切语言(思想),甚至整个世界。同时,大概基于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人可以通过创造新的概念,成为语言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成为主体之均。


参考文献:方以智撰,庞朴注释,《东西均注释》,中华书局2016年版

作者简介:郑朝晖,湖北黄冈人,广西大学哲学系教授,贵阳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本文为《论方以智的游戏言说》的第一部分。

文章来源:安徽省庄子研究会第三次庄子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上一篇:“吾愿去君之累”:庄子“累”论探析     下一篇: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