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学研究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庄子清廉思想现代阐述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19/3/11    点击:1189



庄子清廉思想现代阐述

                 刘勇

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十分重视对廉政的倡导。“清正廉明”、“吏治清廉”一直被视作从政者的主要行为规范。在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中,“廉洁”、“廉平”、“廉正”、“廉直”、“廉谨”也是主要的道德准则。所谓“廉者,民之表”,“廉者,仕之本”,“廉耻,立人之大节”,“廉耻者,士人之美节”等说教,可谓俯拾即是。庄子倡廉,主要由人的生命现象着手,看穿人的生命本体,然后提出一系列修行指针,最后抵达清廉的境界。

战国时代,当许多士大夫把立名看作是使生命不朽的一种方式。为了名汲汲奔波不顾一切时,结果劳而无功,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历史常常开这样的玩笑,那些淡泊名利的人,不但当世出名,还流芳后世。庄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洒脱和淡泊名利可谓到了极致。庄子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处于生产力低下,物质不丰富,科技欠发达的时代;又兼诸侯争霸,连年混战,田园荒芜,民不聊生。面对此情此景,庄子能够清廉为政,退隐之后又能安贫乐道,不为功名利禄所惑,潜心治学,著书立说。其思想境界之高尚,信念意志之坚强,对宇宙起源研究探索之精深,均非同时代的思想家可比。

1、藐视权贵、安贫乐道

古代对“清廉”的说解。此语原出《庄子说剑》,文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清,《说文水部》:“朖也。水澂之皃。”本义为水的清朗澄澈,引申为清廉、公正的高洁品格。庄子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虽然生活上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心不动,不贪财。在道德上他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庄子强调追逐名利的根源在内不在外,在主观不在客观。“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人都是因为不满足才去求取,四处争夺而不以为自己是贪;知足者却会处处辞让,舍弃一切而不认为自己是廉。廉和贪实质上并不取决于外界因素,而取决于自己内在的价值尺度。自古道:“立心宜正”。所谓心正,是指做人做事的心态、动机和出发点不偏向、不倾斜。心正则行端,行端则“百度不侵”。庄子视权贵如腐鼠,提倡心斋、坐忘;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道德高尚,超脱物欲,不争名利,达到忘我境界的人是最好的人才。“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庄子·齐物论》)。”庄子认为真正的人才心胸开阔、广博豁达,能容万物于胸中,只有点小聪明的人斤斤计较,整日里勾心斗角。他主张:忠诚、恭敬、有能力、有心智、守信用、清廉、守节操、仪态端庄、不乱心智,才是人才并积极推行清廉的道理。

在那乱哄哄的时代时,人民都处于倒悬状态,庄子极欲解除人心的困惫,可是,现实的无望却使他无法实现心愿。由于他既无法使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安顿自我,又不愿像神学家们在逃遁的精神情状中求自我麻醉,在这种情形下,惟一的路,便是回归于内在的生活——向内在的人格世界开拓其新境界。

庄子过得并不富裕,常常是窝在小胡同里打草鞋(“穷闾厄巷,困窘织屦”)。《庄子.外物》一篇中曾写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这个监河侯却大打官腔,气得庄子“忿然作色”。不过庄子虽然如此贫苦,饱受富贵者轻贱,却没有像苏秦一样就此“头悬梁、锥刺股”地发愤图强,也来争个官当当。他血脉里浸染着浓厚的楚文化遗风用恣肆汪洋,立意悠远,天马行空,傲骨铮铮逍遥人生走出了一条廉政之道。

2、洞达放逸、富不让禄

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天运》”。追求富有的人,不会让出他的利禄;追求显赫的人,不会让出他的名声;迷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权柄。得到了利禄、名声和权势,便唯恐丧失而不安,一旦丢掉,便又悲苦不堪。他们一点也看不见自己那个样子,眼睛只盯住自己所无休止追逐的东西,这样的人只能算是被大自然所刑戮的人。庄子曾指出:“名者,实之宾也。”(《庄子·逍遥游》)“名也者,相轧也。”(《庄子·人间世》)他把“名”这种使人异化(虚伪、相互倾轧等)的东西暴露无遗。而“困窘织履”、“往贷粟于监河侯”的庄子,并没有追求名利,而是拒绝相位。他视相位如“腐鼠”,宁可“快吾志”,而不愿“为有国者所羁”,表现出庄子淡泊名利,藐视权贵的一种境界。

庄子在探究人生境界过程中,对追逐名利危害做了深刻剖析,发人深省。他认为,名利心过重,禁锢天赋,塞人心智。“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凡沉溺于感官享受之人,其智慧就浅薄,名利心过分强烈,会降低灵性。“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抛弃追求虚名私利杂念,一线生机便从脚跟升起,直达全身。而名利充斥头脑,则会使人变得笨拙。贪求名利会扰乱人的意志,使人迷失本性。庄子告诉人们,“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他认为人是本,名利是身外之物,人不能沦为外物的奴隶。庄子大声疾呼:“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有德行的人须彻底抛弃私心杂念。不贪钱财,不图富贵;不以仕途通达为荣耀,不因生活穷困而失志;不将天下人的利益据为己有。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很淡,“利”束缚不了他。他曾经淡然拒绝楚国委以相的邀请,他认为:为“利”辛苦,为“利”奔波,却丧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乐,“心为形役”,太不值得了。名利二字历来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名利权势原本都是身外之物,他们是为生命服务的东西。可人们往往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甚至为了名利权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人类社会进入公元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生产逐渐丰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然而在一派光明的背面,物欲横流,欲壑难填,贪污腐败、黑恶势力猖獗等丑恶现象也随之滋生和蔓延开来,并且愈演愈烈。庄子认为:“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明此以南向,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为官能做到“万物无足以铙心”,必能淡泊名利,始静心为民。“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肥”,唯“爵禄不入于心”始为廉。庄子为吏,时间虽短,而政风远播,且其足历天下,洞察万方,故对为君,为吏,为民,皆有灼见,他主张“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要为了谋求高官厚禄而纵欲恣行,也不要因为穷困而随波逐流。提倡“所谓得志,非轩冕之谓也”,得志并非得到高官厚禄,而是尽心尽力地做事,使民众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裨益,从而自己也获得人生的快乐。非特唯善养生。其言治国,首倡君民平等说,以君为民,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无贵无贱。言“古之君人者,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以正为在民,以枉为在己。”执政为民之旨明也。庄子做漆园吏期间,不因做小官而气短,用非常心做平常事。从平凡上见功夫,立求不凡。庄子有“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心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在自已的天地里享受闲适,让心灵进入一种自由和快乐的状态中去,忘记那些难以忘记的烦恼,从心造的笼子里解救出来;他不慕富贵、不建功名。他说功名富贵的笼子可以抛弃,人生在世,生存尚且不易,生存之外又要背上人际关系、等级观念、繁文缛节等重负,为什么不能真诚相见、开颜谈笑、逍遥一下呢?

3、安命无为、得鱼忘筌

庄子安命无为的内蕴极端沉实、清寂、冷肃。像中国红茶,耐人细品,回味无穷。当世俗名利夹杂而来,欲望充斥整个生活,冲突在空气中弥散着怨愤的气息,不必去刻意躲避什么,也不必去强求什么,只要保持住自己那颗宁静圣洁的心,能“出淤泥而不染”,“举世浑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便可闲适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做到终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达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境界。 生命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获得,而在于放下。“溺水三千,只取一瓢。”庄子,蝉蜕于拖累,任凭世间污浊种种,茕然独立于澹澹涡水之滨,飘然欲仙。其淡然物外的生命态度,一种朴洁无华而又高贵宏富的心灵之愿令世人佩服。

庄子对于名利的态度来,其曰:“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此话之底蕴实就是说:我只消填饱肚子,再有个睡觉的地方,行了;什么功名利禄,我全不在乎!庄子认为,权势、名利、财富乃身外之物,它们对人生无任何益处,反而还会危及生命本身。“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在凡俗人看来非常珍贵、趋之若鹜并毕生追求的东西被庄子视若粪土。他对芸芸众生喧闹于尘世忙个不停的追名逐利表示深刻惋惜和哀伤:“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他的行为也充分体现了视权势、名利、财富如粪土的观点。韦政通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写道:“庄子名 利不动,哀乐不人,置生死于度外,实乃精神世界的超人。”

庄子认为人们离不开衣食等物质条件,但过度的物质享受是对身体有害的,他对追逐名利的危害做了深刻剖析,发人深省。他认为,名利心过盛,禁锢天赋,塞人心智。“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凡沉溺于感官享受的人,其智慧就浅薄。名利心过分强烈,会降低灵性。因此要有所节制,“人之所取用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庄子•达生》)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庄子•缮性》)。庄子生活在“小人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以身殉天下”的时代,人们对名利的追求蜕变扭曲为虚伪和贪婪。人性已被物化,失去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的自由。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势必利令智昏,无恶不作,最后自酿苦酒,自掘坟莹。因此他希望人们能“不以物害己”(《庄子•秋水》)“不与物迁”(《庄子•德充符》)“不为物役”(《庄子•逍遥游》),而应该淡泊名利,保持人格的独立,实现精神的超越和自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以他“逍遥游”的大智慧,驰骋在战乱频仍“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残酷社会。庄子告诉我们,让我们多看一下自己的内心,让我们的内心自由,放飞心灵,不要被纷繁的世界给扰乱。在庄子看来,世间的贫富、穷达、毁誉均系身外之物,仅是暂时的现象,不能持久,而真正具有永恒价值的则是人的生命本身,因此他主张要破除欲望,把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从自己的心中驱赶出去。“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抛弃追求虚名私利的杂念,一线生机便从脚跟升起,直达全身。对待名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庄子至乐》)”于是他躲开荣誉和功利,避免刑罚,恪守中道以求得全生保身。

利,的确是一道不容易迈过的坎,多少人为了它奔波一生,为了它耗尽心力,最终陪伴自己的还不是一坯黄土!庄子是一个大智之人,他智慧的光芒穿透几千年历史的尘埃,交给我们后人的永远不会是那些小技巧,而是境界和眼光。茫茫尘世中,感觉总被许多东西负累着,心中总摆脱不了世间纷纷扰扰的纠缠,总有着生不逢时的感慨。庄子渴望平静的生活,主张人不要为利而忙碌,呼唤人性的复归。他的观点是“不争”、“游动”和“忘我”,“忘我”包括忘掉自己的能力、忘掉自己的身份、忘掉自己的不快。忘我的境界一旦达到,就能够真正做一个自然的人、自由的人,就能真正实现逍遥游。面对这种形势,一方面我们应当以先贤庄子为榜样,做到为政者洁身自好,清廉自律,努力当好人民的公仆;为民者奉公守法,不为功名利禄所惑,大力反腐倡廉,强化廉政建设,为和谐安定的社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马恒君著:《庄子》,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  丹著:《<庄子>心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 王先谦译注:《庄子集解》,中华书局出版社,1854年版

[4] 陈鼓应著:《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版

[5] 陈鼓应著:《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

[6] 王弼译注:《老子 庄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7]  刘勇著清廉庄子[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9.1

[8]  胡道静主编:《十家论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

[9] 孟庆祥等译注,〈庄子〉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月版

 

 

 

 

通联:安徽省蒙城县政协办公室  刘勇


 

【网易自营|30天无忧退货】施华洛世奇制造商“星空原色水晶笔”限时仅29元>>          

 


上一篇: 庄学中的“言意之辩”及现代诠释     下一篇:庄子哲学咨询思想探讨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