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子学苑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图说庄子成语故事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17/6/24    点击:2342




            图说庄子成语故事

 

  张洪涛 主编

                            

 

 

  

                                                                 庄周梦蝶

 


   图片19.png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故事】有一天,庄周睡觉的时候两臂抬起又落下,落下又抬起,像鸟翼扇动,脸上还露出婴儿般甜梦的笑容。他的妻子看到后摇醒他并问:“你在干什么"?睡眼惺忪的庄周似乎没有听到妻子的询问,突兀地问道:“我是什么?“

“你不是我的丈夫庄周吗?” ,妻子惊诧不已。

“ 不、不、不不”,庄周仍然是恍兮惚兮地,“我是想问--我是谁?

“你是庄周啊”,妻子更加惶惑不解。

“不,不不,我不是庄周,庄周只是我做得一场梦,我实际上是一只蝴蝶”

“怕是你在做梦吧,那么我现在让你醒醒吧”,说完妻子拧了庄周一把。

庄周感叹地说:“既然我是庄周,那么刚才就是一场梦了,在梦里,天是那么的蓝,花是那么的艳,空气是那么的清新,风是那么的轻柔!我是一只漂亮的蝴蝶,煽动翅膀,飞呀飞呀,穿过树林草丛,飞的那么悠闲,那么惬意,压根不知道我是庄周”。

“可是我现在仍然不能确定:我本身就是庄周,只是在梦中才是蝴蝶呢?还是我本身就是一只蝴蝶,只是在梦中才是庄周?”

【寓意】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寓意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现比喻扑朔迷离变化莫测的情景,或对往事的追忆。

 

 

 

 

鹏程万里

 

图片2.png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故事】传说有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小鸟很不理解地问它: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天边呢?

【寓意】现用来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以己养鸟


 图片4.png

【出处】《庄子·至乐》

【原文】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故事】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王让人驾车迎接它,并且在宗庙里对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于是海鸟眼花,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吃,一杯酒也不喝,三天后就死了。鲁王这是用别人供养自己的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寓意】这篇寓言的深层寓意在于启发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性,绝对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丝毫也不顾及工作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它们有些什么特点,有些什么规律。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主观愿望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蜗角之争



 图片5.png

【出处】《庄子·则阳》

【原文】“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故事】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过盟约,齐威王背弃了盟纳。魏惠王恼怒了,将要派人去刺杀齐威王。
    将军公孙衍听说这件事情,感到可耻,就对魏惠王说:“君王是一个大国之君,何以派一个平民去报仇。我愿意受领大军二十万,为君王去讨伐齐国,俘虏它的人民,牵走它的牛马,然后倾覆了他的国家,将大将田忌赶走;然后再打伤他的背部,折断他的脊骨。”
    魏臣季子听到公孙衍这番话,感到可耻,就对魏惠王说:“譬如筑十丈高的城墙,已经筑好了七丈,可是又把它毁坏,这是劳役们最痛苦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七年不打仗了,这是我们国家兴旺的基础。公孙衍是个昏乱的人,他的话是听不得的。”
    贤士华子听到公孙衍和季子的这番话,感到都浅薄,就对魏惠王说:“花言巧语地说讨伐齐国的,是昏乱的人;花言巧语地说不要讨伐齐国的,也是昏乱的人;花言巧语地说讨伐和不要讨伐都是昏乱的人,也是昏乱的人。”
    魏惠王说:“那么,怎么办呢?”
    华子说:“君王只要追求‘道’就行了。”
    惠施听说这件事,〔恐怕魏惠王不能领悟,〕就在魏惠王面前推荐了戴晋人。
    戴晋人对魏惠王说:“有一种叫作蜗牛的东西,君王知道吗?”
    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有在蜗牛的左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角氏;有在蜗牛的右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蛮氏。两国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掀起战争,死在战场的尸首就有几万具,他们追赶败兵,十五天才能够返回来。”
    魏惠王说:“哈!这大概是谎话吧?”
    戴晋人说“我愿意为君王证实这件事情。依君王的意思说,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没有穷尽呢?”
    魏惠王说:“没有穷尽。”
    戴晋人说:“如果把心神遨游无尽的境域之中,再返还到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就感到似有似无的一样,君王知道这个道理吗?”
魏惠王说:“知道。”
    戴晋人说:“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有个魏国,魏国之中又有个梁邑,梁邑之中有个君王。这个君王和蛮氏相比,有没有分别呢?”
魏惠王说:“没有分别。”
    戴晋人走后,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寓意蜗牛很微小.它的两只角上的国家,还要不停征战.很可笑吧? 对宇宙来说,我们生存的地方,不也是小的可怜么? 我们人类为了如微尘般的国土不停的征战,不也是很可笑么? 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涸辙之鲋

 

图片6.png

【出处】庄子·外物》

【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 、 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故事】庄子家里贫穷,所以往监河侯借粮米。监河侯说:“可以,我马上要收到租金(统治者在自己的领地里向老百姓收取税赋、租金等收入),等收了租金,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庄子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啊,你要我做什么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你有没有一升半斗水让我活命呢?’我说,‘可以啊,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平常我所需的水,我没有可生存的地方,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寓意】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

 

 

                不龟手药

 

 

图片7.png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故事】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禁不起举。剖开来作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不是它不够大,而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所以我把它打破了。

    庄子说:“你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的东西。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祖祖辈辈以在水中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道:“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那人得了药方,便用它去说服吴王。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让他统帅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就是因为用途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可见你的心如蓬草一样屈曲不通啊!”

【寓意】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螳螂捕蝉

 

图片8.png

 

【出处】《庄子·山木》

【原文】“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故事】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但是大臣们说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对大臣们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吴王问他:“你为什么早晨跑到花园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放声地鸣叫着,喝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想要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就在树下瞄准了它。它们三个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忌看到它们身后隐患。”吴王想了想,恍然大悟,说:“原来如此!”于是便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寓意】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屠龙之技

 


图片9.png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故事】:有个人叫朱泙漫,他想学一种出奇的本领,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向他学宰龙的本领。
  朱泙漫在支离益那儿学了三年,家产都花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了手。他
给人介绍如何杀龙的方法,大家都很羡慕他,孩子们要求看他的杀龙宝刀,一个老头说:杀龙的绝技虽然好,但现在根本没有龙可杀,你到哪儿去施展那绝妙的本领呢?
【寓意】:比喻脱离实际,毫不实用的所谓技术或理论。

 



               越俎代庖


 图片10.png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故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杰出的领袖叫唐尧。在唐尧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可是唐尧很谦虚,当他听说隐士许由很有才能的时候,就想把领导权让给许由。唐尧对许由说:“日月出来之后还不熄灭烛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来,不是太没有意义了吗?及时雨普降之后还去灌溉,对于润泽禾苗不是徒劳吗?您如果担任领袖,一定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着这个位置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您来治理。”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来代替你,不是沽名钓誉吗?我现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虚名干什么?鹪鹩在森林里筑巢,也不过占一棵树枝;鼹鼠喝黄河里的水,不过喝饱自己的肚皮。天下对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厨师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饭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来代替他下厨房做菜。”

【寓意】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螳臂当车


 图片11.png

【出处】《庄子·人间世》

【原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故事】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hé),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其太子蒯瞆(kuǎi g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是个有凶德的人,到卫国后,就先去拜访卫国贤者蘧(qú)伯玉,请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说: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有好处,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并进一步说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想支撑起车辙中前进的车轮, 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  
【寓意】原并无贬意,寓意出发点虽好,但力不能及。现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必然招致失败。

 

 

                         臧谷亡羊

 


图片12.png

 

【出处】《庄子·骈拇》

【原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

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

【故事】古时候, 有臧和谷两个牧羊的孩子, 赶着羊出去放牧, 结果他们的羊全都丢失了。主人先问臧为什么会丢失羊。他说, 他带着书籍去放羊, 因为读书读入了迷, 羊跑了也没有发觉。主人又问谷干什么去了, 他说, 他参加掷骰子玩儿, 玩着玩着, 就把放羊的事忘了。这两个孩子失职, 一个为了读书, 一个为了贪玩。虽然事情性质不一样, 但是他们的错误是相同的: 都不专心于自己的本份工作。造成的结果也相同: 他们的羊都丢失了。

【寓意】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即动机虽然有好有坏,但结果是一样的。常用来指不专心自己的本业,致使工作受到损失。

 

 

随珠弹雀

 图片13.png

【出处】《庄子·让王》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故事】鲁哀公听说颜阖是个贤明的人,想请他出来为国家出点力,便派人先送一份礼物去。颜阖家里很穷,住在一个破烂的村子里,这一天正披着件粗麻布旧衣,在那儿喂牛。鲁侯派的人来了,向颜阖问道:“喂,这儿是颜阖的家吗?”颜阖说:“是的,这是我的家。”那人这才知道他就是颜阖,便说明来意,把带去的礼物当面交给他。颜阖不受,说:“恐怕你听错了?要是送错,你会获罪的,还是回去问问清楚吧!”那人就这样被打发走了。可是不一会,又来了,说:“没有错,就是送给您的,无论如何,求您一定收下!”那人放下礼物就走,颜阖还有什么办法推辞呢。
  《庄子》说完了这个故事,接着发表了一段议论,大意是说: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贵送上门来,也并不欢迎,这样的人是难得的。一般的世俗君子,都宁愿冒着危险、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岂不悲哉!其实道理很明白: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以“随侯之珠”,去弹“千仞之雀”,人们一定要笑他是个大傻瓜。为什么呢?因为他所用的珍珠太贵重,而所打的雀子太轻微,得不偿失啊!那么,生命难道不该比宝珠更要贵重得多吗,为什么轻易以生命去求富贵呢?

【寓意】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因而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此名句可说明大材必须大用;大材小用,埋没人才者必将招人嗤笑。

 

 


               大相径庭


 图片14.png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故事】春秋时期,楚国狂士接舆对肩吾说北海有一座姑射仙山,山上的神仙可以让世界五谷丰登。肩吾认为接舆的话大而无当、大有径庭、不近人情,就对连叔说接舆在吹牛。连叔沉思了一会,对肩吾说接舆的话不一定是没有道理的。

【寓意】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运斤成风

 

图片15.png

【出处】《庄子·徐无鬼》

【原文】“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故事】楚国的郢都有个勇敢沉着的人,他的朋友石是个技艺高明的匠人。有一次,他们表演了这样一套绝活:郢人在鼻尖涂上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垩,让石用斧子把这层白垩削去。只见匠人不慌不忙地挥动斧头,呼地一声,白垩完全被削掉了,而郢人的鼻尖却丝毫没有受到损伤,郢人也仍旧面不改色,若无其事。
  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知道了,他非常佩服石的绝技和郢人的胆量,很想亲眼看一看这个表演。于是,国君就恭恭敬敬地把匠人石请来,让他再表演一次,石说:“我的好友已经去世,我失去了唯一的搭档,再也没法表演了。”
【寓意】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同时也寓意搭挡配合非常重要。

 

 

 

                         鬼斧神工

 

图片16.png

【出处】《庄子·达生》

【原文】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 

【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个技艺特别高超的木匠,名叫庆,人称梓庆.他能制作各种精巧的木器,人们看了都非常佩服.有一次,他用木头削雕成一个.它外形美观,花纹精细,见到它的人都特别惊奇,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而好象出于鬼神之手.
    见到这个
子后,鲁国的君主也连声喊绝,特地问梓庆说:"你是用什么法术制作它的?"
    梓庆笑笑说:"我是一个凡人,哪里有什么法术."
    鲁国的君主听他这样说,有点不大相信,又问道:"那你是怎么样制作它的?"
    梓庆说:"在制作时,我聚精会神,心中没有杂念,并不想借此获得什么赏赐,封官等等,而是忘掉名利,集中心思考虑怎么才能制作好它,自己四肢的形态都忘了。然后到山林去仔细观察,找到合适的木材,与此同时,心目中对
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在作加工制作时,把所有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上面,心里只想着子,避免主观成见。经过这样的专心致志和精雕细刻,就可以制成子。"
    君主听了,才明白了这
子之所以像经过神工鬼斧制作得那样好的缘故。

  【寓意】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莫逆之交

图片17.png

【出处】《庄子·大宗师》

【原文】“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故事】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讲到子祀、子兴、子犁、子来四人交谈说:“谁能以无为头脑,以有为脊背,以死为屁股,知道死生存亡为一体就可以成为朋友。”四人相视而笑,觉得莫逆于心,就相互结为好朋友。

【寓意】思想一致,情感笃深,没有抵触,感情融洽;喻指非常要好、情投意合的朋友。

 

 

绠短汲深

 图片18.png

【出处】《庄子·至乐》

【原文】“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颜渊从鲁国到齐国去,准备与齐国的国君谈治理国家的大道理。孔子不放心,子贡问何故,孔子说:“我想起管子的一句话‘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对待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颜渊难以做到。” 

【寓意】比喻浅学不足以悟深理,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痀偻承蜩

 

图片19.png

【出处】《庄子·达生》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承蜩犹掇之也。

【故事】孔子在楚国时,见到一个驼背老人举着竹竿粘蝉,如同从地上拾取东西那样容易,便问他奥妙所在。老人说:“我练习到5、6个月的时候,捉蝉时蝉跑掉的就已经很少,这之后就更少了,到后来就像在地上取东西一样的容易,我的方法是站稳身子,全心注意蝉的翅膀,不去左顾右盼,不因纷杂的事物而分散我对蝉翅膀的注意力,怎么会捉不到呢?”孔子感叹道:“用心专一静定,就能聚精会神,技艺自然神妙,这样说这位驼背老人大概是可以的吧。”

【寓意】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

 

 

 

 

                       捉襟见肘

 

图片20.png

【出处】《庄子·让王》

【原文】“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参隐居不仕,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他住在卫国,面容憔悴,手脚都长满了茧子,衣服破烂不堪,生活十分困顿,有时连续三天不生火,十年没做新衣服,正一正帽子,帽上的缨绳就断;拉下衣襟,胳膊肘就露出来了;鞋子往上一提,就露出了脚后跟。但曾参并不以此为苦,他穿着破衣烂鞋,整天唱着歌,自由自在地生活,天子不能召他为臣,诸侯不能攀他为友。 

【寓意】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探骊得珠

 

图片21.png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

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

【寓意】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徒而无功

 

图片22.png

【出处】《庄子·天运》

【原文】是犹推舟子涉地,劳而无功。

【故事一】孔子作为有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的礼制。他认为统治者只要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恢复礼制,天下就会安定。为此他曾周游列国,向各诸侯国国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请他们采纳。遗憾的是,他的那些政治主张并不像他的教学见解那样受人敬佩和欢迎,到处碰壁。孔子的学生颜回便去问鲁国一个叫太师金的官吏:“我的老师孔子到处游说,劝人家接受他的主张,可是到处碰壁。这次去卫国,你看情况会怎样?”太师金摇摇头说:“我看还是不行。现在战乱四起,各国国君为争地盘都在忙于打仗,对你老师的‘仁义道德’那一套非常反感,谁会去听那些不合时宜的说教呢?如蔡、陈两国就是如此。如果到卫国去游说,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太师金又举例作进一步解释:“船在水里是最好的运输工具;车是陆上最好的运输工具。如果硬要把船弄到陆上来运货,那是白费力气,劳而无功。你的老师要去卫国游说,好比是把船弄到陆上去运货一样,其结果,必然是劳而无功,可能还会招灾惹祸。你们不要忘了去陈国的教训,那时你们到陈国不是没人理睬,而且七天弄不到饭吃吗?”

【故事二】古时候,有个鲁国人很会编织麻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生绢。有一天,他们夫妻俩商议着想要搬到越国去居住。

有人对他们说:“搬到越国去,你们将会贫穷的。”“为什么呢?”那人说:“你织的麻鞋要卖给别人穿的,可是越国人都习惯光着脚走路;你妻子织生绢是为了做帽子的,而越国人却习惯披头散发。无论你们俩怎样努力工作,再会做生意,都将徒劳无功,你说能不贫穷吗?”鲁国人连连点头,打消了搬家的念头。

【寓意】花了劳力却收不到功效,形容白费力气。多用于指往返奔走,而事情没有成功

 


               得鱼忘筌


图片23.png

【出处】《庄子·外物》

【原文】“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故事】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寓意】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

 

 

得心应手

 

图片24.png

【出处】《庄子·天道》

【原文】“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故事】古时, 师襄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师文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无奈地说:“你可以回家去了。”师文扔掉琴,叹息道:“我不是不会指法,也不是不能完整地弹一首曲子。而是我心不在琴弦上,心里也没有音乐。由于内心找不到音乐的感受,所以手指就不能和琴弦相配合了。你再给我一些时间,让我找一找音乐的感受。” 
    过了不久,师文回来见师襄。师襄说:“你的琴炼得如何?”师文告诉他:“我已找到音乐的感受,请听我弹一曲。” 
    当春天时叩击商弦弹南吕调,凉风突起,草木都结出了果实。秋天时叩击角弦弹夹钟调,和风徐徐地吹起,花草树木都开花发芽了。夏天时叩击羽弦弹黄钟调,霜雪交下,河塘里都结冰了。冬天时叩击徵弦弹蕤宾调,阳光变得炽热,厚厚的冰块一下就融化了。一曲将终时,则以宫弦为主与其它四弦一并奏起,这时吹来了和丽的风,天空中漂着吉祥的云朵,降下了甘露,地下涌出了清清的泉水。 
    师襄抚心高蹈说:“你的弹奏真是妙啊!即使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也比不上你。我得挟琴执管向你学琴了。”

【寓意】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望洋兴叹

 

图片25.png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寓意】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虚与委蛇

 

图片26.png

【出处】《庄子·应帝王》

【原文】“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故事】列子是壶子的学生,后来他遇到郑国的神巫季咸,很想拜他为师。他对壶子说:“从前我以为你的水平最高,没料到我碰到一个水平更高的人。”

    壶子淡然一笑说:“我还未与季咸较量过,你怎么就断定他的水平比我高呢呢?你去把他请来,让我和他比试比试!”

    一次季咸去见壶子,出来后对列子说:“啥啥,你的老师活不多久了,最多还能撑十天吧。”

    季咸第二次去见壶子,出来后对列子说:“你的老师幸亏碰见了我,今天的脸色好多了。”

    季咸第三次去见壶子的时候,脚跟还站稳,掉头便走。壶子对列子说:“你知道季咸为什么一见我就跑?事上万事万物无不遵循道的规律,跳还出道的范围。这几天,季咸说是来看我,实际上是与我斗法,我则跟他虚与委蛇。他在心里变成婴儿,我也变成婴儿;他变为畦田,我也变为畦田;他变为悬崖,我也变为悬崖。因此,季咸感到我难以捉摸,不好对付,所以落荒而逃。

    从此以后,列子经过壶子的教导,大有长进,终于达到忘我的境界。

【寓意】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

 

 


                栉风沐雨

 

图片27.png

【出处】《庄子·天下》

【原文】沐甚雨,栉疾风。

【故事】相传在尧的时代,中国有大川三百条,支流三千多,小的河流到处都是,一旦发生大水,江河横溢,常把田地和房子都冲毁了,人们生活十分痛苦。后来大禹担起了治河的重任,他亲自拿着治水的工具,和人们一起开通水道,疏通洪水,终于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因为太劳累,以至腿上无肉,小腿上的汗毛也被磨光了,身体常常浸沐在暴雨中,头发被强风给吹动着,每天顶着烈风急雨不断辛勤地工作,只希望早日消除洪水,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寓意】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鼓盆之戚  

 

图片28.png

【出处】《庄子·至乐》

【原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故事】庄子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惠子得到消息后,怕他过分优伤,便跑去劝慰,谁知一进门就见庄子屈着两膝蹲坐在院中,手捧一只瓦盆边敲边唱着,似乎并不哀戚。惠子生气地说:“你们夫妻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生儿育女的,总该有些感情吧!怎么她死了,你一点也不悲伤?不哭也罢子,竟唱起歌来,真太绝情了”

    庄子说:“不,你错了。世上的人都是悲死乐生的,对于她的死,我哪能不悲呢?妻子刚死时我也悲痛过,可转念一想,人当初没生时,也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之前,也就没有气,到孕育造化出了阴阳二气,二气又凝成形,这就从无生命而变为有生,因有生而又有了死,如此生生死死,循环变化,也就像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换一样。既然如此,人死了为什么还要为之悲伤呢?人死后在大地上长眠,他们的亲人却要为他们悲痛欲绝,我认为这是不懂得自然造化的道理。所以我不再哭了,而是捧着瓦盆和着节拍为之歌唱。”
     惠子见他说得有理,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寓意】 旧指死了妻子。

 

 

                       摇唇鼓舌

图片29.png

【出处】庄子·盗跖

【原文】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争,群雄四起。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鼓吹其仁义之道。庄子对孔子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在《盗跖》这篇文章里,以编造的盗跖批孔子的故事来攻击孔子。跖指着孔子讥笑道:“这人就是鲁国的巧伪人孔丘,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全凭‘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天下的学士忘其求学之根本,而一心巴望侥幸于君主能封侯显贵。”这正是对孔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有力嘲讽。

【寓意】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或游说,泛指卖弄口才。 

 


 

 

 

                               濠上之乐

 


图片30.png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故事】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梁上散步相遇,庄子见桥下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庄子说鱼很快乐。惠子问他,你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庄子反问惠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快乐呢?惠子无言以对。 

【寓意】悠闲舒适的情趣。

 


                昭然若揭


图片31.png

【出处】庄子·达生》

【原文】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故事】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与老师扁庆子探讨修身处世的问题,孙休抱怨没有遇到英明的国君,有怀才不遇之感。扁庆子认为只有凡人天天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像高举太阳和月亮那样一点也不掩盖,这样是成不了圣人的。

【寓意】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视为畏途

图片32.png

【出处】《庄子·达生》

【原文】“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故事】春秋时期,周威公与田开元谈论养生之道,田开元举出鲁国单豹与张毅两人养生的例子,强调要注意文化修养。庄子知道后感慨道:有人听说前面杀了人,于是视为畏途,告诫全家带上刀结伴而行是明智之举。殊不知纵情声色享受比杀人还可怕。

【寓意】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二缶钟惑

图片33.png

【出处】庄子·天地

【原文】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华,则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故事】战国时期,大哲学家庄周在《庄子》中讲述了“二缶钟惑”的道理:有三人同做一事,一人迷惑则事可成;有两人迷惑,事则不成。现在天下人都迷惑了,高雅的思想进入不了人们的意识,而对低级庸俗的东西感兴趣,就像对缶钟的容量搞不清一样。

【寓意】指人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分庭抗礼

图片34.png

【出处】《庄子 渔父》

【原文】“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故事】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
  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
  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
  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
  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
  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伥地上车。
  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寓意】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以强凌弱


图片35.png

【出处】《庄子·盗跖》

【原文】“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欺寡。”

【故事】孔子有位朋友叫柳下季,他的弟弟跖是战国初期奴隶起义的领袖,人称盗跖。有一次,孔子去找跖,想劝他别再为害天下。跖对孔子说:“你所说的话如顺从我心意就让你活命,如违逆我心意就让你死。”孔子说:“跖足可以南面称王,但却被称为盗,应该以此为耻。”听了这些话,跖非常生气,大声斥责孔子说:“不要拿名利引诱我,把我当做愚昧的人。”然后,话锋一转,跖又说:“自黄帝时起,就争斗不止,血战不停。尧和舜兴起后,又设立了百臣。商汤流放了他的国君,周武王杀死了商纣。从那以后,大家都凭借强大欺凌弱小,以多数侵略少数。所以自商汤、周武王开始,他们都已属于作乱的一类人了。现在,你却把文武那一套东西教给后世,蒙蔽天下之主,借以求得富贵。所以我认为,天下的盗贼都比不过你。为什么人们不叫你盗王,而偏叫我盗跖?”最后,跖说孔子所说的那些,都是他所不愿听的,并叫孔子立刻离开。孔子叹气说,自己这是自讨苦吃,摸老虎胡须还险些被老虎吃掉。

【寓意】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

 


                以火救火


图片36.png

【出处】 《庄子·人间世》

【原文】“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颜回,来向老师辞行。颜回说:“我听说卫国国君独裁凶暴,荒淫昏乱,不管百姓死活,人们怒不敢言,所以我打算给卫国国君当个医生,替他治理国家······”

 孔子却说:“我看你这是去送死啊,你也不想一想,那位卫国国君若听贤臣忠言,何必你去?他身边难道就没有贤臣了?正因卫君是愚顽之人,专听奸人谗言,排斥贤良之士,才弄成这样。你若是去了,如果坚持正义,他们会迫害你;若是屈从他,岂不助长他的恶行?我看你是以火救火,更助长他的威风。”

 颜回于是就不再提去卫国的事了。

【寓意】比喻危险或恶行不仅不能够制止,反而助长其势。

 

 

东施效颦

 

图片37.png

【出处】《庄子·天运》

【原文】“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故事】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胸口疼痛,所以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她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胸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子和孩子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寓意】不能盲目的去模仿,要不然就会适得其反。有时也用于自谦。

 

 

 

亦步亦趋

 

图片38.png

【出处】《庄子·田子方》

【原文】“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故事】春秋时,孔子的学生颜回对老师十分崇拜,事事追随摹仿,连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腔调,都要学孔子的样子。有一回,颜回对孔子说:“老师慢步走,我也跟着慢步走;老师快步走,我也跟着快步走;老师跑,我也跟着跑;老师飞奔,我只能惊异地瞪着眼睛,从老师脚步扬起的灰尘中看着您的背影了!” 

【寓意】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曳尾涂中


图片39.png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很有才学,楚威王想请他来辅佐朝政,派两个使者带上许多珍珠玉帛,在濮水岸边见到隐居在此钓鱼的庄子,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
     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了已经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龟,宁愿死去留下骨头享受尊贵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使者只好
悻悻而去

【寓意】原意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用来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似是而非

图片40.png

【出处】 庄子·山木》

【原文】 “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故事】 战国时期,庄子带学生游学各地,见伐木工人砍树,问为什么不去砍大树,工人说因为它已没有用处了。到了朋友家,仆人问杀鸡的事,主人说杀不会打鸣的鸡。学生就问庄子:前者因为没用保全了自己,后者因为有用不被杀掉,是有用好还是无用好呢?庄子对学生说:“应该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似是而非,这样才谁也抓不住把柄。”

【寓意】 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也指似针对此实针对彼。

 


                 每况愈下

 

图片1.png

【出处】 《庄子·知北游》

【原文】“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故事】 战国时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很有研究,就去向庄子请教,问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庄子说:“我讲的‘道’各处都有,无处不在。”
  “那请您具体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吗?”东郭子非常客气。
  庄子不假思索:“在蚂蚁洞里。”
  东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于这么卑下的地方?”
  庄子又说:“‘道’,在稗草、砖瓦碎石之中。”
  “这不是愈加卑下了吗?”东郭子更为奇怪。
  庄子继续说:“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东郭子听庄子越说越低下,心里很不高兴。 
  庄子这才向他解释:“要满足您的要求,把‘道’的本质说明白,就得像在集市上检查猪的肥瘦一样,愈是猪的下部,愈能看出猪的肥瘦。因为猪腿的下部是最难长膘的,如果腿部也长满肉,其他部位当然更肥了。所以,我今天告诉您‘道’所在的地方,尽是卑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道’,那么‘道’存在于其他的地方,也就不言自明了。”
  “噢,原来是这样。”东郭子很佩服庄子的才学。
 
【寓意】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由“每下愈况”演化为“每况愈下”,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弃璧负婴

 

图片2.png

【出处】《庄子·山木》

【原文】“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

【故事】春秋时,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带着一批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进行游说,但成绩不佳。孔子灰溜溜地回到鲁国,他的一些朋友见他一事无成,日渐同他疏远,他的不少弟子也先后离开了他。孔子心中十分难过,便去向隐士子桑请教。孔子说:“我平时对待朋友和弟子都很注重礼仪,讲学也非常尽心,为何在我艰难困苦的时候,我的朋友疏远了我,我的弟子离开了我呢?

子桑听了,就讲了一个林回弃璧负婴的故事给他听:

林回是瑕国人。一次,强大的晋国向弱小的瑕国发动攻击,城中的百姓纷纷逃出都城。林回身怀玉璧,背着自己刚满周岁的儿子随着人流逃难,不久,他便累得气喘吁吁。他果断地把身上的玉璧扔掉,而背着孩子继续逃难(弃璧负婴)。

有人问他:“对于一个逃难的人来说,财宝是最为重要的,否则你逃出去后将无法生活;其次,拖累要越少越好,这孩子既不值钱,背在身上以是个大的累赘,但你却宁愿把价值千金的玉璧扔掉,而背着孩子逃难,这是为什么呢?”

 林回答道:“我和玉璧只是利益的结合,而这孩子却是我的亲生骨肉,我和他血肉相通,有着天然的联系。这种父子之情,是任何财宝无法代替的。”

 子桑讲完故事,又继续说道:“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凭借利益相结合,那么遇到艰难困苦就会互相抛弃;你的朋友和一些弟子都是为了利才来亲近你的,可是你现在艰苦困顿,无利可图了,他们就离开了你,有何奇怪呢?你只有同你的弟子和朋友建立深厚的感情,待他们像亲骨肉一样,他们才不会离开你!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

 于是,孔子回去后,便抛开经书,不再进行严肃的说教,也不需弟子们对他行揖拜的礼节,而是努力培养师徒间的真挚感情。到此,弟子们对他的敬爱与日俱增,再也没有人离开他了。

【寓意】指重视内在的自然的联属关系。

 

 


             沉鱼落雁

  

图片3.png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故事】春秋的时候,有一个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会到溪边去浣纱,溪中的鱼看到西施,觉得自己长得比西施丑,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底去。
  汉朝的时候,也有一个美女叫王昭君,她要出塞去嫁给番王的时候,天空飞过的雁,看到王昭君长得那么漂亮,都惊讶的忘记该怎么飞了,全坠落到树林里面。
  后来,大家在称赞一个女人长得很漂亮,就说她有“沉魚落雁”的容貌!

【寓意】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吮痈舐痔

 

图片4.png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秦王有病召医。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故事】春秋时,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善于阿谀为奉迎。奉宋王之命出使秦国。他到了秦国,大拍秦王马屁,取得了秦王的欢心,秦王一时高兴,赐车辆一百乘。

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

庄子说:“听说秦王患过疖瘤和痔疮,召请属下的医生治疗,能用嘴吸出疖瘤脓血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疗治的部位方式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真不知你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有什么可得意的,你走开吧!”

【寓意】比喻卑劣地拍马屁奉承人。

 

 

 

                 邯郸学步

 

图片5.png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故事】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寿陵少年。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一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寓意】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尾生抱柱

 

图片6.png

【出处】《庄子·盗跖》

【原文】“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故事】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有一次,他的一位亲戚家里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醋,但他并不回绝,便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尾生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位亲戚。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以乡里老大的身份,批评尾生为人不诚实,有点弄虚作假。尾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帮助别人是应该的,虽然说了谎,但出发点是对的,

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寓意】用以比喻坚守信约。有时也指人死板。

 



                学富五车

 图片7.png

【出处】《庄子·天下

【原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故事】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他的著作要用五辆车子拉,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斡旋五国兴衰,但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他分析事物之一,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寓意】形容学识渊博。

 

 

                         相濡以沫

 

图片8.png

【出处】庄子·大宗师

【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

 【故事】庄子家贫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叫他外出借粮食,他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许诺秋后再借,庄子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就回家了。妻子让他再去别的地方借。他说世间也许有两种可以称之为爱的情感,一种是相濡以沫,一种是相忘于江湖。要像车辙里的鲫鱼一样相濡以沫过日子,还不如到江湖里畅游两相忘啊!妻子不再说什么,只好偷偷地流泪。

【寓意】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特指夫妻之间的永久爱情。

 

 

                                   得意忘言

 

图片9.png

【出处】《庄子·外物》

【原文】“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与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故事】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工匠)在堂下砍制车轮,听到读书声,就放下锥子和凿子,走上去问:“您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说:“是圣人之言。”工匠问:“圣人还活着吗?”“已死了。” “那您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齐桓公大怒:“寡人读书,你一个工匠瞎议论什么?有说法还可以,讲不出来道理,杀无赦!”工匠说:“我是从我干活中体会出来的。比如砍制车轮,太松了就滑而不牢固;太紧了就涩而放不进去车轴。不松不紧,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嘴里却说不出。其中有个分寸,我无法向我儿子说清楚,他也听不明白,所以这活儿就得我一个人干,到了七十岁还在砍制车轮。古人和他们不可言传的意思都已死了,那么你所读的,不是古人之糟粕又是什么?”

    古人之书,能说的,是“物之粗者”。其深意,则是“物之精者”。物之粗者虽为糟粕,犹可一读;但执泥于糟粕,则不如不读。所以要去芜取精,取其精华而忘其糟粕。

【寓意】 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了。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望尘莫及

 

图片10.png

【出处】《庄子·田子方》

【原文】“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故事】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官员,他叫赵咨。赵咨为官清廉,从不欺压百姓。
    有一次,他的一个手下和一个小贩发生了矛盾,那个手下把小贩打得鼻青脸肿,临走前还张狂说:不服你到官府告我去啊!小贩知道他是赵咨的手下,但是赵咨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是一个清官,因此他相信赵咨肯定会为他伸张正义。于是,小贩就去找赵咨,说明了一切情况。赵咨听后,非常地生气,把那个手下叫来说:你怎么这么张狂,是谁叫你打人的?来人,打五十大板!那个手下一下子吓倒了,忙喊:赵大人,我下次不敢了,你就饶了我吧!最后,赵咨还是没有饶他,把他赶出了官府。随后,赵咨把所有的手下叫来,告诉他们谁都不许欺负老百姓,否则严厉处置!
    就这样,赵咨在当地的老百姓中树立了威信,人们都很尊敬他!
    在汉灵帝时,赵咨被调到敦煌当太守。在当太守期间,赵咨向上不畏权势,向下不欺负老百姓。在那个政治腐败的年代,像赵咨这样的官员很少!因此,官场的赵咨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有一次,自己上司的一个亲信在自己的地盘上撒野,杀了一个人。赵咨想把他法办,但是在上司的极力阻挠下,那个人还是被带回去了。为此,赵咨生了一场大病。经过这件事,他也看明白了官场的黑暗,觉得自己心灰意冷了。于是,他决定辞官回乡。
    朋友听到他要辞官回乡的消息,都纷纷劝他。可是赵咨去意已决,谁也挽留不住。就这样,赵咨借病辞职归乡,带领子孙回家务农去了。
    由于赵咨是个人才,因此朝廷多次派人劝他再次出来做官。赵咨开始极力婉言拒绝,但是还是经不住别人的再三推荐,不得已应召出来,担任东海(今山东省和江苏省东北交界一带)相。赵咨的再次出山,让很多的人高兴,这其中就包括曹暠(hào)。赵咨任敦煌太守时,曾推荐曹暠为孝廉,为此曹暠非常感激赵咨。
    赵咨赴任的时候,路经荥阳(今属河南省)。当时的县令正是当年他曾经举荐的曹暠(hào)。曹暠听说赵咨要路过他那,非常地高兴。于是,一大早就到郊外去迎接。他心想:赵大人对我可有知遇之恩啊,这次我一定要好好地招待他。终于,赵咨的车到了。曹暠那个激动啊,大步向前迎了上去。不料,赵咨根本不停车,继续往前赶路。曹暠一看,大叫:赵大人,我是曹暠,请留一下!但是,赵咨好像没有听到一样,车子继续向前。这下,可急坏了曹暠,他赶忙向前追赶。可是赵咨的车子跑得实在太快,曹暠只能见到车马扬起的尘土,根本追不上他们。
    曹暠的手下看到这样情况,纷纷表示不解:赵大人和你不是好朋友吗?他见到你怎么不停下来呢?
    曹暠对手下说:赵咨声望很高,可能不想见我们这些小官吧。
    没有见到赵咨,曹暠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我一大早的出来迎接,结果赵大人却没有和我们见面,这要是传到别人那里,一定会耻笑我。于是,曹暠把官印交给主簿,又去追赵咨的车了。就这样,他一直追到东海,与赵咨相见后,才告别回家。

【寓意】原意是远望着前行者车马所扬起的灰尘,就是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善始善终

 

图片11.png

【出处】《庄子·大宗师》

【原文】“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故事】秦朝末年,家境贫寒的陈平爱好道表法里的黄老之术,他担任过魏王咎的太仆,项羽的都尉,刘邦的军中尉。他献计使项羽疏远谋士范增,汉朝建立后,他被封为曲逆侯,历任惠帝、吕后、文帝三朝丞相,他能应付各种情况并能善始善终。

【寓意】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抱瓮灌园

图片12.png

【出处】《庄子·天地篇》

【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故事】子贡访问南方的楚国,回来时又准备到晋国去,经过靠近汉水南岸的一个地方,见一老头儿正在灌溉田地。他的灌溉方法很落後:先开好一条通到井底的坡道,然後抱着一个水瓮,一步步走到井里去,取了水,再抱到田里去浇。这样一趟一趟地来回走,费力大而功效极低。子贡对他说:“老人家,您为什么不用汲水工具来灌溉呢?例如有一种叫做‘桔槔’的,利用它来灌溉,一天能浇一百畦,又快又省力,您难道不知道吗?”老头听了,很不高兴,勉强笑道:“谁说我不知道呢!但是,我不愿意用那种玩艺儿。我这样干了快一辈子了,还不是过来了?再说,我也习惯了。”

【寓意】讽喻安于拙陋,不求改进的落後保守思想。

 

 

              

             不近人情

 

图片13.png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故事】春秋时期,楚国狂士接舆对肩吾说北海有一座姑射仙山,山上的神仙可以让世界五谷丰登。肩吾认为接舆的话大而无当、不近人情,就对连叔说接舆在吹牛。连叔沉思了一会,对肩吾说接舆的话不一定是没有道理的。

【寓意】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虫臂鼠肝


图片14.png

【出处】庄子·大宗师》

【原文】俄而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其妻子环而泣之。子犁往问之,曰:“叱!避!无怛化!”倚其户与之语曰:“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故事】子犁和子来是知己好友,经常一起探讨人生哲学。不久子来生了病,气息急促将要死去,他的妻子儿女围在床前哭泣 。子犁前往探望,说:“嘿,走开!不要惊扰他由生而死的变化!”

子犁遐思一会对子来说:“伟大啊,造物者!又将把你变成什么,把你送到何方?把你变化成老鼠的肝脏吗?把你变化成虫蚁的臂膀吗?”

子来说:“父母对于子女,无论东西南北,他们都只能听从吩咐调遣。自然的变化对于人,则不啻于父母;它使我靠拢死亡而我却不听从,那么我就太蛮横了,而它有什么过错呢!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是好事,也因此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现在如果有一个高超的冶炼工匠铸造金属器皿,金属熔解后跃起说‘我将必须成为良剑莫邪’,冶炼工匠必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金属。如今人一旦承受了人的外形,便说‘成人了成人了’,造物者一定会认为这是不吉祥的人。如今把整个浑一的天地当作大熔炉,把造物者当作高超的冶炼工匠,用什么方法来驱遣我而不可以呢?”于是安闲熟睡似的离开人世,又好像惊喜地醒过来而回到人间。

 【寓意】 指造物赋形,变化无定,人亦可以成为微不足道的虫臂鼠肝。只有随缘而化,才能所遇皆适。

 

 

 

                                 不材之木

图片15.png

【出处】 庄子·人间世》

【原文】 “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故事】 有个名叫石的木匠去齐国,来到曲辕,遇见土神庙旁的一棵栎树。它大得(可以)遮荫几千头牛,量树干周长有一百抱;它比山高出十仞以上才有枝杈,它可以做船将近十几条。看树的人就像集市的人一样(多),这位木匠师傅却不去围观,继续走路不停下。他的弟子看了个饱,赶上石木匠后,说道:“自从我拿起斧头跟随师傅,还没见过怎么美的木材。师傅(却)不愿看(它),走路(都)不停下,为什么?”

(师傅答)道:“算了吧,别说了啊!(这是一种)疏松的木头。用来做船会沉,用来做棺材会(迅速)腐烂,用来做器具会很快损坏,用来做门会流树汁,用来做柱子会被虫蛀。这树是不能做东西的木头,毫无用处,所以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

【寓意】本意寓意“无用之用” 现在寓意貌似强大的事物往往华而不实。看问题、观察事物不能被表面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贻笑大方

图片16.png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故事】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被见识广博的人耻笑。

【寓意】 指让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内行人笑话。

 

 

 

                                 姑射神人

图片17.png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六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是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故事一】姑射被誉为掌雪之神。 《喻世名言》之《张古老种瓜娶文女》中有这样一段话:“雪似三件物事,又有三个神人掌管。哪三个神人?姑射真人、周琼姬、董双成。周琼姬掌管芙蓉城;董双成掌管贮雪琉璃净瓶,瓶内盛着数片雪;每遇彤云密布,姑射真人用黄金箸敲出一片雪来,下一尺瑞雪”又道:“当日紫府真人安排筵会,请姑射真人、董双成,饮得都醉。把金箸敲着琉璃净瓶,待要唱只曲儿。错敲破了琉璃净瓶,倾出雪来,当年便好大雪。曾有只曲儿,名做《忆瑶姬》:姑射真人宴紫府,双成击破琼苞。零珠碎玉,被蕊宫仙子,撒向空抛。乾坤皓彩中宵,海月流光色共交。向晓来、银压琅,数枝斜坠玉鞭梢。荆山隈,碧水曲,际晚飞禽,冒寒归去无巢。檐前为爱成簪箸,不许儿童使杖敲。待效他、当日袁安谢女,才词咏嘲。” 原来这“ 姑射真人”乃掌雪之神,也只有她才当得起“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故事二】姑射山座落在山西省临汾市城西,因庄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而被称为道教圣地、仙境神山。是1987年山西省政府公布的首批风景名胜之一。

    这里是黄河流经之地,在远古洪荒时代,在这方富饶的大地上就有人类居住。他们茹毛饮血、生食野果,击壤而耕,繁衍生息,艰苦创业。大约在尧当政前夕,这里就已聚住着以鹿女为代表的先民部落,其中有的住在姑射山桃花洞、清廉洞,有的住在山下黄河(即豁都峪涧河滩)南岸的姑射村(古城)等。虽然居住相对分散,但大的活动仍由古城部落首长组织领导。由于当时全域树木茂密,野兽众多,虎狼肆虐,不断伤人,先民难以安宁。部落首领无奈,便发布诏书,寻找对付恶兽之策,征召灭兽之人。这时古城有一位姑姑便自报奋勇,愿承灭兽重责。于是她便带领众人磨石为器,曲木为弓,开始向恶兽斗争。经一段时间的追杀,多数恶兽被射死,少数恶兽受惊跑入峪内,为防其再次复入古城境地,她(他)们又前往峪口昼夜把守,随时射杀复入之兽。最后在她们英勇奋战,艰苦努力,穷追猛杀之下,恶兽几绝不再伤害百姓,先民们得以渔樵耕织,过上平安生活,同时也不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华夏文明。
    鹿女家乡的姑射人为感谢和表彰她的功德,先后将她早期住地起名为鹿女洞(今名桃花洞),将石洞所在的山脉起名姑射山,将她受命射杀恶兽的地方起名为姑射村,将峪口守候灭兽之地起名为侯村(今分东侯、南侯、北侯三村)。同时又将姑射人所在部落起名为姑射国。以上姑射村、姑射山、姑射国之名中的“姑”是对鹿女姑姑的简称,“射”是“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表示射箭、射击,意即姑姑用弓箭射杀猛兽,为民除害。同时“姑射”二字,也寓意古城姑姑英姿貌美。如无名氏《桐江诗话.畅道姑》载秦观诗:“超然故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另外,用“姑射”定名也是后人对鹿女姑姑及其丰功伟业的永久怀念。  

鹿女姑姑为民除害的英勇事迹传遍古临汾和三晋大地,很多先民请她帮助,于是四处奔走射杀恶兽,取得丰功伟绩,颇得先民赞扬。由于她经常奔波它地,胆大技高,常不在家,人们就把它神化,特别是信奉道教的哲学家庄周,在其《庄子 .逍遥游》中引肩吾转述接舆的话,把鹿女神化。是因为庄子文中有:“肌肤若冰雪”之句,古人才将姑射山上的神人封为掌雪之神的。

之后在文界和民间相传不断,越传越神。有的说她的作为感动了玉皇大帝,特例将她录入仙界,指令其白天为鹿,夜复人形。有的说她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功力非凡,专门下凡人间,为民消灾、除害、降福等。民间传说,鹿女长大后与焦变相爱结婚,一年后生下一女,起名鹿仙女,鹿仙女在母亲的精心抚养下,越长越好看,当长到十七八岁时,更是聪慧迷人,可谓“窈窕淑女”,天仙美人,“君子好逑”,“钟鼓乐之”。身为当时帝君的尧王得此传闻,四处走访终于在姑射山找到鹿仙女,两人一见钟情,结为良缘

【寓意】原指姑射山的得道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断鹤续凫



图片18.png

 

【出处】《庄子·骈拇》

【原文】“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脚杆很短。他想这样一起走路不方便,就把他们捉来,砍下鹤的一截腿杆接到野鸭的脚上,这样他们都不能走路了。

【寓意】比喻行事违反自然规律。

 

 

 

盗亦有道

图片19.png

【出处】《庄子·胠箧》

【原文】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

【故事】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或有人问,智,圣,勇,义,仁,不是儒家圣人之道吗?焉能用于盗贼身上?盗跖认为,强盗如果要发展壮大,成为大盗,或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须采取圣人之道,否则,就只能成为蝇营狗苟的鼠辈之贼。

【寓意】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说明道的普遍性和意义。

 

 

 

                斗升之水

 图片20.png

【出处】《庄子·外物》:

【原文】“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故事】庄周在旅行途中听到有声音叫他,他在车辙中发现一条鲋鱼,鲋鱼即将缺水请求帮助,说:“我是东海中海神的臣子,您有没有一升半斗的水让我活命呢?”庄周说他要向南去找吴越之王,引西江的水来救鲋鱼。鲋鱼生气地说:“您这样说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找我呢!”

【寓意】比喻微薄的资助

 

 

                扶摇直上

 图片21.png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故事】庄子先说北海有一种鲲鱼,大得不得了,后来这种鱼变成了鹏鸟。鹏鸟也是大得不得了,奋飞起来的时候,张开翅膀像悬在天边的云。当时有一位专门记叙奇特事物的齐谐,他说:鹏鸟要从北海飞到南海时,翅膀一打,击水的面积广达三千里,乘着扶摇盘旋而上,高达九万里!但是牠得待每年六月,风吹得最大的时候,才飞得起来。另外有一种云气叫野马,还有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是任何生物都能用气息把它们吹起来。可知鹏鸟虽大,但是所待者大,必须长期等待;尘埃虽微,却因所待者小,几乎随时可飞。可是二者各有所待,又无不同。能了解这一点。才能用高远的眼光去包容一切,无拘无束,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寓意】用来比喻快速上升,也用来比喻仕途得意。

 

 

 

                     华封三祝

图片22.png

【出处】《庄子·天地》

【原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请祝圣人,使圣人富,使圣人寿,使圣人多男子。”

【故事】 唐尧在华州巡游,守卫华州封疆的人对他说:‘咦,这不是圣人吗。请让我为您祝福。啊,请求上天让这位圣人长寿。’唐尧说:‘我请求你不要这样说。’‘那我请求上天让你富有。’唐尧说道:‘我请求你不要这样说。’‘那我请求上天让你子孙繁多。’唐尧再次说道:‘我请求你不要这样说。’守卫封疆的人问他说:‘长寿、富有、子孙繁多,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您偏偏不希望得到,这是为什么呢?’唐尧回答说:‘子孙繁多就会使人增加畏惧,富有就会使人招惹更多的祸事,长寿就会使人蒙受更多的屈辱,这三件事都不是可以用来滋长德行的,因此我拒绝了你的祝福。’”

【寓意】 以圣人的标准这不是好的祝福,而在民间这三种祝愿都是最美好的。后寓意美好的祝福。

 

 

 

                      捧心西子

图片23.png

【出处】 《庄子·天运》

【原文】 “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故事】 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寓意】 形容美女娇弱之态。

 


                秋毫之末

 图片24.png

【出处】 《庄子.齐物论》

【原文】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这不是您能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不愿干的事情。

【寓意】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寿陵失步

 图片25.png

【出处】 庄子·秋水

【原文】 “子往呼!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故事】 "邯郸学步"这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源出于<<庄子.秋水>>。书中写道:辩士公孙龙,向庄子的门徒魏公子牟,请教学习庄子哲学的方法。公子牟先是用"井底之蛙"为喻,大大嘲笑了公孙龙一通,说他学识浅薄; 最后又廛了个故事,以拒绝公孙龙的请求。
   故事大意说:
战国时期,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好看。北方燕国寿陵地方,有个少年,不顾路途遥远, 千里迢迢地赶到邯郸,来学习当地人的走路姿势。他成天呆在大街上, 观看人家怎么走路,边看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又摹仿着做,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再跟那个人后边走几步。可是费了很大劲,学来学去,总觉地不象。这个少年心里想,也许自己多年习惯了原来的走法, 所以学不好,于是他索性丢掉了原来的走法,从头学习走路。从此,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想着手脚如何摆动,又要想着腰腿如何配合,同时又要留意每一步的距离,....把他弄得手足无措。他一连学了几个月,越学越差劲,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法,反而把自己原先的步法也忘掉了。最后他的钱花光了,不得不返回寿陵。可是他已经忘记怎样走路了,没办法,只好狼狈地爬了回去。
  后来,人们从这个寓言故事概括出"邯郸学步"这句成语,用来比喻盲目摹仿别人的长处不成,反而丧失自己固有技能的人或事。这个成语也写作了"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名句。现在邯郸市区北关,有座跨沁河两岸的拱券石桥, 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成,人称"
学步桥",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命名的。

【寓意】 不要盲目崇拜别人,要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跳梁小丑

 图片26.png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故事】战国时魏国相国惠施,在和庄子的一次谈话中,举自家一株大樗(chū)树为例,说树的主干臃肿,小枝多卷曲,不成材,木匠师傅对它连看都不看一眼,以此讥讽庄子所说的“大而无用,众所同去。”

 对此,庄子这样回答道:你难道没看见过野猫吗?它们隐伏起来,伺机猎取出来活动的小动物,东窜西跳,不避高低;往往触到机关,死于网罗之中。还有牦牛,庞大的躯体像天边的云。它能使自己很大,却不能抓老鼠。现在你有大树,担心它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植在虚无的乡土上,广阔无垠的旷野里,它可以生长得更加枝叶繁茂,来往行人可以逍遥自在地在它下面乘凉歇荫。因此,它并不因为所谓无所可用而感到有什么困苦。庄子在这里要说的是,“无为虚谈,可以逍遥适性,荫庇苍生”,以此驳斥惠施“大而无用”的讥讽。

【寓意】比喻那些品格低下或并无什么真才实学者,为了达到个人私利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极尽捣乱、破坏之能事,但终究没有什么了不得,成不了大气候,只不过是真正地暴露了他自己的丑恶嘴脸罢了。

 

 

 

瓮里醯鸡

 

图片27.png图片28.png

【出处】 《庄子·田子方》

【原文】 “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

【故事】 春秋战国时出了很多思想家,据说他们当中,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有一回孔子去向老子求教,问道:"您老人家德高望重,修身有名。古之为人凡属君子,都是非常注重修身的。我今天来就想当面向您讨教,如何修身修道才能成为一个圣贤?什么才算是大道?您能告诉我吗?"

 老子回答说:"你的名声我早有耳闻,你也是一个修身修道的人。不过至于说这修身修道,就好像山间泉水,你看到那泉水了吗?一眼望去清澈见底,日夜不停淙淙而流,是谁让它流的呢?又是谁让它那么清澈呢?就是自然,就是天地。再说天空,它为什么那么高?大地它为什么那么厚?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厚,都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君子修道就如泉水,就象天和地一样,有一个自然而成的过程。

 孔子回来后,跟他最好的弟子颜回说:"我这回去向老子求道,才明白对于道,我过去知道的太少了。我过去了解道的程度,就好像瓮中的醯鸡一样,眼界太浅了!我这回见了老子,他给我打开了瓮盖,使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寓意】 "瓮",就是装酒的大坛子。"醯鸡"就是酒坛子里边的小虫。"瓮里醯鸡"这条成语,是形容酒坛里的小蠓虫,一直在坛子里面飞,不知道天地的广阔。比喻见闻狭隘浅陋的人。后来也被用作自谦之辞。

 

 

              无病自灸

图片29.png

【出处】 《庄子·盗跖》

【原文】 “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故事】 孔子跟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柳下跖,人称盗跖。盗跖的手下有九千人,横行全国,扰乱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打劫牛马,掳掠妇女;贪财妄亲,也不祭奠祖先。他所到之处,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黎民被他弄得很苦。孔子对柳下季说:“大凡做兄长的,一定能教诲本身的弟弟。若是做兄长的不能教诲本身的兄弟,那么兄弟之间的亲昵相关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在你,是当世的贤士,然而兄弟却被叫作盗跖,成为全国的祸殃,并且不能加以管教,我私下里替你感想羞愧。我乐意替你前往说服他。”柳下季说:“兄弟不接受兄长的教诲,纵然像你这样舌粲莲花,又能拿他怎么样呢?并且盗跖的为人,头脑活泼如同喷涌的泉水,感情变化就像骤起的狂风,勇武刁悍足以抗击仇人,巧舌善辩足以袒护纰谬,驯服他的心意他就兴奋,违反他的意愿他就发性情,轻易用言语欺侮别人。老师万万不要去见他。”

    孔子不听,让颜回驾车,子贡作骖乘,前往求见盗跖。

 盗跖见到孔子勃然震怒,双目圆睁亮如明星,头发怒起直冲帽顶,说:“这不就是那鲁国的巧伪之人孔丘吗?你矫造说话,托伪于文王、武王的主张;你头上带着树杈般的帽子,腰上围着宽宽的牛皮带,满口的语无伦次;你不种地却吃得不错,不织布却穿得考究;你成天摇唇鼓舌,专门制造长短,用以疑惑全国的诸侯,使全国的念书人全都不能返归天然的天性,并且虚妄地标榜尽孝长辈的主张,以幸运获得封侯的犒赏而成为荣华的人。你其实是十恶不赦,快些滚归去!要否则,我将把你的心肝挖出来当午餐的膳食!

 孔子频频拜谢,快步拜别,目光失神恍惚不清,表情如同死灰,低垂着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颓丧地不能大口喘息。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巧遇上了柳下季。柳下季说:“迩来多日不见内心很不扎实,看看你的车马仿佛外出过的样子,生怕是前往见到盗跖了吧?”孔子仰天长叹道:“是的。”柳下季说:“盗跖莫不是像先前我所说的那样违反了你的心意吧?”孔子说:“正是这样。我这样做真叫做没有抱病而自行火灸一样,自找苦吃,急匆慌忙地跑去撩拨虎头、编理虎须,险些被虎口吞掉啊!”

【寓意】  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喙长三尺

图片30.png

【出处】《庄子·徐无鬼》

【原文】  “丘愿有喙三尺。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

【故事】  孔子去到楚国,楚王宴请孔子,孙叔敖拿着酒器站立一旁,市南宜僚把酒洒在地上祭祷,说:“古时候的人啊!在这种情况下总要说一说话。”孔子说:“我听说有不用言谈的言论,但从不曾说过,在这里说上一说。市南宜僚从容不迫地玩弄弹丸而使两家的危难得以解脱,孙叔敖运筹帷幄使敌国不敢对楚国用兵而楚国得以停止征战。我孔丘多么希望有只长长的嘴巴来说上几句呀!”

【寓意】  喙:嘴。形容人善于辨说。

 

 

白驹过隙

图片31.png

【出处】《庄子·知北游

【原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故事】 孔子有一次专程去向老子请教什么是“至道”,老子要孔子斋戒沐浴,说道:“人的寿命是极为短暂的,好像白马驰过狭窄的空隙,一闪即逝。死是人从有形转化为无形,道即精神可以永远留在人世之间。”

 庄子说:“在天地间,人的生命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跃而过。” 但是要是不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再长寿也是枉然。

  苏轼说:“ 曾经有三个老人相遇,问他们的年龄。一人说:‘我记不清我的年龄了,但记得少年时和盘古是好朋友。’一人说:‘海水变成桑田时,我就放下一个筹码,现在我的筹码已经堆满十间屋子了。’一人说:‘我吃蟠桃时,把桃核扔在昆仑山下,现在桃核已经和昆仑山一样高了。’以我来看,这三人和蜉蝣朝菌(都只能活几个时辰)也没有什么区别。”

【寓意】 本义指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指时间流逝的快的惊人,可以理解为庄子认为人生短暂。

 

 

                                 存而不论

 图片32.png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故事】 庄子主张,事物没有严格的界限,言论也没有固定的是非界限。所谓界限,一般是指左右、伦义、分辩、竞争八种,其实这种划分是不科学的。和人类社会无关的六合之外的事物,圣贤只是承认它而不予探讨和评论。六合之内的事情,则只探讨其本来面目而不做评价。至于记载先王治理社会的历史著作,圣人虽给予评价,但也不相互驳斥。

【寓意】 把问题保留起来;暂不加论述或讨论。后则多指对某种事物或问题尚未调查清楚,暂时放置而不予处理。

 

 

 

 

                       大瓠之用

 

图片33.png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故事】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我种了一种瓠(葫芦),容量达到五石,由于大而无用,我就把它打破了。”以讽讥庄子的理论大而无用。

 庄子听后,嘲笑惠子说:“怎么能说大而无用呢?,只是你根本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罢了。你有容量五石的瓠,为什么不把它做成船呢?那样,可以乘上它遨游在江河胡泊之上,而你却感到忧心忡忡,最后打破它。看来是你的思想飘忽不定,没想到罢了。”

【寓意】原指事物不同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后指量材使用。

 

 

                       见弹求鸮

 

图片34.png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故事】  瞿鹊子是长梧子的学生。一天,瞿鹊子对长梧子说:“我听老师讲了很多道理,使我获得很大益处,在你即使随便讲讲,也许认为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孟浪之言,而对我来说,却实在句句高妙,字字有用!请你多多给我讲点罢!”

长梧子说:“哟,哪里会有这么好的!真正的道理可不容易讲哩,连圣人都不一定讲得让人完全明白,况且我自己懂得又能有多少呢!再说,你也未免要求得过急了些,才听了我几句孟浪之言,便以为是妙道,这真是见到一个鸡蛋,还没孵出小鸡,还不知是不是公鸡,就想让它每天早上啼鸣报晓了;见到一颗弹丸,还没用它去打鸟,却急着要吃鲜美的鸮肉了。这怎么办得到呢?”

【寓意】 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数米而炊

 

图片35.png

【出处】《庄子·庚桑楚》

【原文】“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

【故事】老子弟子庚桑楚,学了一些老子的学说后,便隐居畏垒山。聪明的人和讲礼仪的人都离他远去,只有那些糊涂虫和傻瓜留居原地。三年之后,该地竟连获。当地人认为庚桑楚是圣人,欲奉之为君。庚桑楚极不高兴,并对儒家所赞颂的尧舜尊贤授能的思想进行了批评。他说:尧舜有什么可称道的呢?他们讲利义,事实上不过是把已经垒起的墙头扒掉再种野草,像把头发剪掉再去梳光,像是数着米粒下锅,琐碎透顶,怎么谈得到对社会有所裨益呢?

【寓意】原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琐碎,多劳而少益,主张无为而治。 后用来形容吝啬或生活困窘。

 

 

 

 

                                  腐鼠成滋味

 

图片36.png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于是鸱得腐鼠,鹓鹐过之,仰面而视之曰:‘赫!’今子欲以梁国赫我邪?”

【故事】战国时惠施任梁国相,庄子准备去探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是想来谋夺你的相位,惠施于是百般防范。庄子听到这事后,主动上门,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刚获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雏飞过,怀疑它要来抢食,就仰头向它发出“吓吓”的怒叫声。

    讲完故事以后,庄子说:“请问惠施先生,你是不是也像那只鹞鹰一样,以为我要来抢你的梁国相位?请你放心,这在我的心中,无非就像那只烂老鼠一样,我是看不上的。”

【寓意】形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忌妒贤能。也比喻腐俗小人自以为很珍贵的卑贱之物。

 

 

 

                 君子之交淡如水

 

图片37.png

【出处】《庄子·山木》

【原文】“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故事一】孔子在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后一度穷困潦倒,很多亲朋学生离他而去。孔子想不通,就去问子桑虖:“平时很同我来往很亲近朋友、徒弟,为什么在我两次被逐于鲁,而后险些在陈蔡之间绝粮将死之时,他们却不再同我亲近,甚至离我而去呢?”子桑虖回答说:“你难道没听说林回逃难中弃璧负婴的故事吗?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很傻,那是出于利益的人的想法。林回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出于天性。从利益出发的人,碰到艰难困若,马上会陌生如路人;从天性出发的人,碰到艰难困苦,反而相互关照。相互关照和相互遗弃的区别是很远的。再说,君子之间来往,象水一样淡泊,而小人之间来往则象甜酒一样可口。君子之交,不讲利害,便显得淡,但受天性约束,困难时想到照顾;小人一切从利害出发,因而有利则甜言蜜语,无利可图时便相互绝交。正是这种原因使你的那些亲朋学生离你而去啊!”

   

【故事二】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

【寓意】君子之交心怀坦荡,所以无须存有戒备之心;不用讲究太多礼节及客套语,不用太过谦卑;可以轻松自然,心境如水一样清澈透明。

 

 

 

 

             神奇化腐朽,腐朽化神奇

 

图片38.png

【出处】《庄子·知北游》

【原文】“纂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事】智慧想弄懂世间的所有道理。便到北方游历。一天,智慧来到玄水边,碰到无所谓。智慧对无所谓说:“我想问你一些问题:具备怎样的思想,怎样的考虑,才真正懂得道理呢?具有怎样的地方,怎样的行动,才能与道理相处呢?从什么路径,用什么方法,才可以得到道理呢?”智慧连问三次,无所谓都不回答他。

    智慧得不到解答,于是又来到白水的南边,无意中又碰到了狂屈,智慧又将上面的问题去问狂屈。狂屈说:“唉!道理我是懂得,我告诉你吧!”狂屈心里正想说出来,可一转眼又忘掉了他想说的话。

智慧还是没得到解答,就回到帝宫里去见黄帝,向他请教,黄帝说:“没有思想,没有考虑,才能懂得道理;没有地方,没有行动,才能与道理相处;没有路径,没有方法,才能得到道理。”智慧接着问道:“你能说出道理、无所谓和狂屈都说不出来,到底谁真正懂得道理呢?”黄帝说:“无所谓是真正懂得的,狂屈也差不多,我和你都是不懂道理的人。因为真正的道理是说不出来的,能说的就早已不是道理了。人们往往把喜欢的认为是神奇,把厌恶的认为是臭腐;但天地间的事很奇怪,往往好的东西会变成坏的东西,坏的东西也会变成好的东西”。智慧听了黄帝的话后,认为黄帝说得很对,就再不去弄懂到底什么是道理了。

【寓意】人们将好的东西变成不好的东西形容成“神奇化腐朽”,将不好的东西变成好的东西形容成“腐朽化神奇”。 两句合用则表示事物的好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


 图片39.png

【出处】《庄子·知北游》

【原文】“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故事】东汉末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并在此称王,下令关羽北取襄阳,进兵樊城。关羽部将廖化、关平率军攻打襄阳,曹操部将曹仁领兵抵抗,结果大败,退守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为征南将军,以勇将庞德为先锋,领兵前往樊城救援。

庞德率领先锋部队来到樊城,让兵士们抬着一口棺材,走在队伍的前面,表示誓与关羽决一死战。庞德耀武扬威,指名要关羽与他决战。关羽出战,两人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两军各自鸣金收兵。关羽回到营寨,对关平说:“庞德的刀法非常娴熟,真不愧为曹营勇将啊。”关平说:“俗话说:‘刚生下来的小牛犊连老虎都不害怕。’对他不能轻视啊!”这里成语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思是说勇将庞德刚刚出世,锐不可挡,千万不能轻敌。

关羽觉得靠武力一时难以战胜庞德,于是想出一条计谋。当时正值秋雨连绵,汉水猛涨,魏军营寨却扎在低洼之处,关羽掘开汉水大堤,水淹于禁七军,俘虏了于禁、庞德。于禁投降,而庞德却立而不跪,不肯屈服。关羽劝他投降,庞德反而出口大骂。于是,关羽下令杀了庞德。

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话其实早就存在了,要不然关平不能说“俗云”,这里的“俗云”也就是出自《庄子·知北游》“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寓意】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有顾虑,敢做敢为。也比喻缺少经验,不知危险。

 

 

 

          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

 

图片40.png

【出处】《庄子·盗跖》

【原文】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故事】柳下跖 相传姓展,名雄,因家居柳下(今新泰西宫里镇柳里村),奴隶主诬称为“盗跖”,于是称他为“柳下跖”。春秋后期,社会矛盾激化,以致出现“盗贼公行”的局面。在众多劳动者反抗斗争中,柳下跖领导的起义是北方规模较大的一次。《庄子·盗跖》说他“从卒九千,横行天下,侵暴诸侯”,所到之处“大国入城,小国入保(堡)”。

一次,孔子想劝说柳下跖规顺,经多次求见,柳下跖才答应见他。见面后,不容孔子开口,就怒斥孔子是为统治者张目、愚弄百姓的巧伪人,并对孔子说,今天你来游说,如果说得合了我的心意,让我听着顺耳,留你一条性命;如逆了我的心意,让我不高兴了,就挖了你的肝下酒。吓得孔子慌忙告退,几近跌倒。

【寓意】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违背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独裁统治。

 

 

                  被绣之牺

 

图片41.png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故事】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想将国内的政事托付于你,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说:“你见过那准备用作祭祀的牛牲吗?用织有花纹的锦绣披着,给它吃草料和豆子,等到牵着进入太庙杀掉用于祭祀,就是想要做个没人看顾的小牛,难道还可能吗?你请回吧,我还做我的没人看顾、自由自在的小牛吧。”

 【寓意】比喻求得功名利禄而不能全余生的人。

 



               管窥锥指


图片42.png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不亦小乎?……”

【故事】 这里记述了一个故事:赵国学者公孙龙,秉性聪敏,学识丰富,博辩见长。他自以为是最高明了,后来听到庄子理论,佩服得了不得,于是对魏国公子魏牟说:“过去,我认为我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听到庄子的理论,很是惊奇。不知是我研究的不如他,还是表达出来的不如他?”

魏牟仰天大笑道:“你听说过‘莰井之蛙’的故事吗?一只井底的蛙,怎么能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海呢?又怎么能理解海是如此的伟大宽广呢?你用自己肤浅的知识验,想去体会深奥无穷的理论和学问,不是等于‘用管窥天,用锥指地’吗?”魏牟还对公孙龙说:“不过,从另一方面说,你也不必全部否定自己而去全盘摹仿庄子,你应该有你自己独特的见解。否则,将要如同‘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一样,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得,自己固有的特色也会丢掉了。” 

【寓意】意思是“从管子里去观察天,用锥子来探测地”。形容见识狭小、片面,知识和经验有限。

发展到现在,很多人用来作为谦虚之词。“管窥”、“管见”意思是理论很浅、经验很少、见识很差;一切都很不够、很不足。

 

 

 

                                 强聒不舍

 

图片43.png

【出处】《庄子·天下》

【原文】“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故事】宋钘和尹文主张绝对平等,认为让天下人都具备同样的生活条件,便知足而止,天下太平。

他们戴着上下均平的“华山冠”,以表明这种愿望和志向。他们提倡温柔忍让,以达到人们之间的团结;要求人们受到欺侮时不以为辱,以消除人们之间的摩擦和斗争;希望世界上停止征伐,停止武力。

他们持着这种学说周游天下,对上游说诸侯,对下劝说百姓。虽然天下人并不赞成这种学说,可他们还是不厌其烦地游说,一个劲地聒噪不休,硬要人们接受他们的主张。

【寓意】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游刃有余

 

图片44.png

【出处】《庄子·养生主》

【原文】“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故事】战国时候,有个厨师宰牛的技术非常高超。有一次,他给梁惠王宰牛,梁惠王见他宰得又快又好,惊奇地问道:“你的技术怎么能够达到这个地步的呢?”
  厨师回答:“我开始学宰牛时,眼里只看到整个牛,不知道从哪里下刀才好。以后经过摸索,我才逐渐掌握了牛的身体结构,哪里有肌肉,哪里有筋脉,哪里是骨头,哪里是骨节间的缝隙,心里都弄得清清楚楚了。这样,我再宰牛就顺骨缝进刀,慢慢转动那薄薄的刀刃,宰起来就觉得不费什么力气,里面还挺宽余呢(原文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所以我的刀子用了十九年,宰了几千头牛,还好像是新磨出来的一样。”
  厨师又说:“即使这样,遇到那些筋骨交错,非常难办的地方,我还是非常重视的。不过,当我宰完一头牛之后,我提起刀来,向四周看看,那时候我真是感到痛快,感到心满意足啊(原文是‘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梁惠王听了,连连称赞说:“我听了你的话,也受到很大启发啊!”

【寓意】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仍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井底之蛙

 

  图片45.png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拘于虚也。” 

【故事】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在井边喊道:“嗨,你咋住在这么个小地方啊!”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疲倦了,就在砖洞里睡一会,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被栏杆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他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寓意】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呆若木鸡

 

  图片46.png

【出处】庄子·达生》

【原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故事】纪渻子是春秋时期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名声太响亮了,齐王也把他请来训练斗鸡。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 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 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又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果然,上了斗鸡场,它只是貌似呆呆地立在那儿,并不主动进攻,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寓意】 引申表示十分愚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然而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就象武林高手,从不锋芒毕露,监阵气定神闲,呆若木鸡,待对方来袭,一招制敌。

 

 

 

 

 

上一篇:暂无上一篇     下一篇:图说庄子名言名句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