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子学苑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庄子》“之”“反”皆无他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17/6/1    点击:1510




《庄子》“之”“反”皆无他

——兼与张松辉、张景二先生商榷

□  张建同

 

近日,拜读了张松辉、张景两位先生的文章《<庄子>“之”证明庄子非楚人》,在庄学家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庄子思想和庄子文学艺术研究的当今,看到二位张公关于庄子故里探究的“新”发现,心中甚喜。

文章中,两位张公详尽分析了《庄子》中“之”与“反”的用法,并引用同时代的孟子的文章作证,来证明“庄子非楚人”,不可谓不深刻。根据这样的结论,结合“后来就有庄子为宋人和楚人两种主要观点”,那么,庄子就只能是宋人了。然而,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笔者观点,庄子是宋人,也是楚人,但无论他是楚人还是宋人,故里都只在今天的安徽蒙城。

关于《庄子》中“之”的使用,之所以说不是二公的新发现,是因为前人早有论述。仅举一例:1996年安徽省蒙城县出版的《漆园古今·庄子学刊》,辑录了吴腾凰、陆立之的文章《庄子者,蒙人也——庄子故里的再探讨》,其中就有这个内容,不妨我们共读之。

我们以《庄子》来讨论庄子。

有人说:《庄子》证明庄子是宋人,理由是:《至乐》篇中有“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这不是庄子骑马去楚国吗?庄子在楚国见到一空髑髅,白骨空壳,庄子用马鞭子从旁敲打它。其实,不能将一个“之”字孤立起来看,之字的含义可理解为到达,但在古语中也有其他意思,此处“之”字应是“于”字解,宋代朱熹注释《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句,“之,犹于也;辟,犹偏也。”一字误读自认会全句曲解,这在现代是难免的。

由吴、陆的文章可见,第一,关注《庄子》的“之”字由来已久,没有“一直被学界忽略”;第二,坚持“内证至上”原则(即“以《庄子》来讨论庄子”)是庄学家们的共识;第三,“一字误读自认会全句曲解”现象的存在,实属正常。

细读两位张先生文章之根本,无非要证明庄子非楚蒙人,其故里不在今安徽蒙城;乃宋“蒙”人,其故里在今天的河南商丘附近。果真如此,司马迁老先生也不用为难了,便可直接在《史记》中写上“庄子者,宋蒙人也。”因为楚国北方边界从未抵达过今河南商丘,即使在齐、魏、楚三国灭宋时,楚国也只得到其沛郡。然而,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司马迁之所以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只说庄子是“蒙”人,没有记载国属,说明其国属有争议,至少不宜清晰表明。纵观战国历史,国属有争议的庄子故里之“蒙”,不在今河南商丘附近,而在今安徽蒙城。正是因为庄子生活时期的安徽蒙城,前期属楚,后期属宋,所以,司马迁才为庄子国属问题困惑不解,不得已以“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定性,也才让张松辉、张景二位先生在庄子是“之”是“反”上煞费苦心。

庄子生活的年代,群雄逐鹿,国界不定,故曰“战国”。此时,蒙地(今安徽蒙城)处于楚与宋轮流控制之下。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第八》记载: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王偃立四十七年,齐愍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宋亡于公元前286年,是年为宋王偃立四十七年,据此推算,君偃十一年应为公元前322年。

由此可知,公元前322年,宋王君偃夺取了楚国蒙地(即使从宋都城商丘算起,蒙地也在“取地三百里”之内),蒙结束了属楚的历史,开始由宋控制。按照马叙伦先生的研究,庄子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宋亡的公元前286年,这就是说,庄子48岁的前半生属于楚,后半生36年属于宋。如果是朝代更替,像施耐庵、罗贯中,说他们是元末明初人;可庄子是国别更替,该怎么定论呢?这正是司马迁的为难之处。

关于《庄子·至乐》中“庄子之楚”句中的“之”字,多说两句,因为这里的“之”最能说明问题。吴腾凰、陆立之两位先生将其注释为“于”,就是解释为“到达”也无妨的。《至乐》为庄子的后学所作,从称呼庄周为“庄子”可以看出这一点,《至乐》的作者对庄子的国属是非常清楚的。后学所记,必为庄子后半生之事,此时蒙地已属宋,“庄子之楚”,何惑之有?

顺便说说“蒙”。有人说今安徽蒙城的“蒙”,从唐天宝元年(742年),才由“山桑”更名而来,这是一个无知的观点。《江南通志》、《寿州志》、《颍州志》、《蒙城县志》均有记载,安徽蒙城殷商时名曰“冡”,古“冡”与“蒙”相通,说明从殷商时代,安徽蒙城便称为“蒙”了。

至于《庄子》的楚文化特征,前人之述备矣,毋庸赘述。此文不当之处,敬请张松辉、张景两位先生指正。

                     

 

 


上一篇:怀念庄子     下一篇:浅谈庄子《逍遥游》中的几个哲学问题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