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研动态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充分认识淮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来源:安徽社科界    时间:2024/5/6    点击:264



充分认识淮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安徽社科界 2024-05-01 13:17 安徽

  

吴春梅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点,安徽形成四大文化圈:淮河文化、庐州文化、徽文化、皖江文化,各具特色,影响深远。淮河文化的持续发展史,在中华文化起源和传承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历史上的淮河流域曾是中国的富庶地区,也曾是文化高地,产生了《老子》《庄子》《淮南子》等影响深远的哲学和文化经典,培育出管仲、华佗、曹操等文化名人,到宋代,一大批文人如欧阳修、苏轼等在此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思考淮河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加强淮河流域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阐释和开发利用,助力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53063be0fb99763da18a77d22a2a290.png


淮河文化的内涵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要冲,为中华文化交融之区。生于斯、长于斯的淮域先民创造了丰富璀璨、绵延不绝的淮河文化,其内涵之丰、时间之长、影响之广,素为世人称道。  

上善若水的价值观念。淮河文化因淮河而成,其底色与水密切相关。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子重视道德教化,并以水比喻道德养成的重要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品质在于胸怀广阔。做人,就要学水之“心善渊”,做水之“与善仁”,以宏远之心看待世界,以淡泊之心看待自己,以仁厚之心看待他人。《老子》同样认识到社会治理尊重规律的重要性。《老子》第六十六章则以江海的形成为例指出,社会治理有容乃大:“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水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凝聚力。正因如此,滴水成溪,溪流成河,浩浩荡荡,奔腾入海。作为人民的公仆,从政者必须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坦荡处事,宽容待人。  

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河流的生命力在于流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老子》《庄子》《管子》等成为我国文化思想上的高峰,淮河流域成为先秦时期思想和文化的高地。受此影响,“淮泗之间,惠庄隐士昔所游处,淮南宾客集而著书,风流所被,文辞并兴”。一部集大成的《淮南子》横空出世,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的二十四节气应运而生。芍陂等水利工程的兴建,促进了淮域经济的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隋唐时期,淮河流域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近代以来,随着棉纺织业对优质原棉的需求增长,出现了垦殖公司这种新型生产方式,开始形成了农业与工商业发展的良性互动。20世纪初,随着津浦铁路、陇海铁路、京汉铁路的建设和陆续开通,海州、郑州、济宁、徐州、蚌埠自开商埠,淮河流域开始了开放发展的历程。

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淮河流域一望无际的平原塑造了淮河流域粗犷豪爽的民风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为消除洪涝灾害,大禹挺身而出,“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不仅侧重对河流的疏导,而且“会诸侯于涂山”,重视与诸侯的合作,协力治水。对此,梁启超指出:“故大禹之事功,为中国物质上统一之基础;大禹之德行,为中国之精神上统一之基础也”。北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苏轼担任颍州知州,上任伊始,为疏解陈州(今河南周口市)水患,开挖八丈沟的谕旨,在实地测量的基础上,苏轼逐条反驳,指出此项工程不仅无法缓解陈州水患,而且颍州还会深受其害。苏轼不仅阻止了劳民伤财的八丈沟工程,同时还加固城墙,疏浚颍州西湖。虽然苏轼担任颍州知州时间不长,但其敢于担当的精神令人称赞。晚清以来,面对政治腐败,淮河流域人民奋起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辛亥革命时期,“革命之运大启,皖人参加者有三系焉:曰寿凤系,曰合肥系,曰颍州系……数十年间,屡仆屡起,历经艰苦,百折不回”。抗战时期,淮河流域人民保家卫国,同仇敌忾。解放战争时期,淮河流域民众全力以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淮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淮河流域英杰辈出,各领风骚。淮河文化守正创新、力开风气的特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推进淮河流域特别是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资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加以利用。  

淮河文化崇尚自然的理念是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动阐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万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老子》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高度契合。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淮河流域经济社会文化的演变历程,充分说明了生态环境变迁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打造淮河流域特色文化产业高地的重要支撑。淮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资源种类繁多。欧阳修关于颍州西湖的诗就有150余首。这些诗词形象反映了淮河流域优美的自然风光,是淮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淮河流域的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等资源丰富多彩。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加强对淮河流域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讲好淮河流域创新发展的故事,可以提升淮河文化的影响力和向心力,擦亮淮河文化品牌,有效推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助力打造淮河流域特色文化产业高地,推进淮河文化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淮河文化积极进取的精神是激发淮河流域发展的内在动力。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融,孕育了流域人民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春秋时期开挖的陈蔡运河是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隋唐至北宋时期,通济渠及汴渠的建成,加强了东南与西北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沿淮地区经济的繁荣。清末民初,张謇开始用科学方法对淮河流域进行测量,发表《江淮水利施工计划书》,创办了我国近代第一所培养治淮专业人才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新中国治淮取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工程技术方面的诸多创新。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片坦途,我们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深度挖掘淮河文化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深入推进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是激发淮河流域发展活力的应有之义。  

淮河流域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无论从历史的视角,还是现实的需要,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等待着我们深入探讨。  

 

(《安徽日报》2024年4月30日第10版,作者系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系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AHSKZD2020D04]研究成果)

 


上一篇:安徽涡阳举办“老子文化大讲堂”     下一篇:【美好安徽】韩俊强调: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