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蒙城发布 时间:2023/9/4 点击:354
蒙城发布 2023-09-02 22:05 发表于安徽
《工人日报》8月30日刊发《农民工赛技能》
(滑动查看)↓↓
8月29日,在安徽省蒙城县第二届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参加电工组比赛的选手在比赛中。当日,50多名怀揣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在电工、焊工、砌筑工三个竞赛项目中一试身手,展风采、赛技能。
据悉,该活动由蒙城县人社、总工会、住建等单位联手举办,旨在弘扬工匠精神,加快新时代农民工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8月29日,安徽省蒙城县第二届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参加电工组比赛的选手在比赛中。
8月29日,安徽省蒙城县第二届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参加焊工组比赛的选手在比赛中。
8月29日,安徽省蒙城县第二届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参加砌筑工组比赛的选手在比赛中。
8月29日,安徽省蒙城县第二届农民工职业技能大赛现场,评委对焊工组参赛选手完成的焊接作业进行现场评判打分。
(工人日报通讯员 胡卫国 摄)
《中国农网》8月28日刊发《安徽蒙城:实现蔬菜种植全产业链》
(滑动查看)↓↓
8月25日,安徽省蒙城县小辛集乡农民正在采摘秋葵,准备供应长三角市场。近年来,蒙城县围绕“一县一业”蔬菜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找到了新出路,今年上半年,全县蔬果种植面积20.99万亩,产量达51.12万吨,有力地助推了农民增收。胡卫国 摄
《安徽日报》8月31日刊发《“追光者”,竞速新赛道》
(滑动查看)↓↓
日前,无人机拍摄的正在运行的蒙城县坛城镇张集村大型光伏发电站,该电站年发电量2400万千瓦时。本报通讯员 胡卫国 摄
《人民网》安徽频道8月31日刊发《安徽蒙城首届“乐土牛”文化艺术节开幕》
(滑动查看)↓↓
牛郎神遇鹊桥会,乐土达生富民牛。近日,为期两天的安徽省蒙城县首届“乐土牛”文化艺术节开幕,展示庄子故里厚重的养牛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这次“乐土牛”文化艺术节活动,集中展现蒙城牛文化、牛经济、牛美食、牛传说,通过传统文化展演、主题音乐会、非遗展示、全牛晚宴等活动,做精“牛”特色,做足“牛”文章,拉动“牛”经济,为广大群众送上精彩的精神文化大餐。
“乐土牛”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充分展示庄子故里厚重的养牛文化,彰显农业大县黄牛养殖产业的独特优势,充分体现新时代蒙城黄牛养殖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实现签约养殖大户、宣传黄牛政策、展示牛肉产品、文化服务大众、助力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
“本次活动能够让更多的游客观赏我们乐土的人文自然风光,享受乐土的特色美食,感受到我们乐土特色农业强镇、活力创客小镇、休闲文旅城镇的无穷魅力。”乐土镇党委书记袁雪峰说,“下一步,将认真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将肉牛产业打造成乐土镇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品牌产业,大力推进‘一年万头打基础、两年翻番上台阶、3年养殖3万头’的肉牛振兴目标。”(蔡超)
《中安在线》8月29日刊发《蒙城县生态环境分局:“三举措”强化水生态环境安全》
(滑动查看)↓↓
蒙城县生态环境分局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聚焦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
加强执法监管。县生态环境分局强化重点涉水行业企业和入河排污口明察暗访,组织开展全县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医疗机构、养殖场等涉水行业企业专项执法检查,与相关部门联勤联动,聚力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2023年以来,全县共出动人员700余人(次),检查企业300余家(次),发现并解决问题70余个,消除环境风险隐患5个。
加强环境监测。县生态环境分局每月对全县五条过境河流及主要支流15个地表水断面开展常规6项指标监测;每月对城区水系11条沟渠、引洪道黑臭水体23个断面开展一次常规7项因子监测等,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分析预警变化情况,为党委、政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举报查处。县生态环境分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综合运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装备,通过“线上+线下”精准识别问题线索,快速查处各类投诉,及时把问题化解在最小状态,做到精确溯源治理,确保治理成效。2023年以来受理涉水举报案件37件,全部办结。(马文照)
《中安在线》8月29日刊发《蒙城县立仓镇: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滑动查看)↓↓
近年来,蒙城县立仓镇坚持以“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强化项目带动,着力建设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的美丽乡村,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聚力绘就乡村振兴幸福新图景,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乡村建设。立仓镇进一步强化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坚持将“开门编规划”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投资200万元开展冬修水利工程,安装路灯300余盏,境内主干道路基本实现了“亮化”。积极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投入120万元为罗集水厂和立仓水厂主管道进行维修和改造。全镇已完成40多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村民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强化项目带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立仓镇坚持以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项目,整合涉农资金,加快推进农房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完善道路、自来水、农田林网配等配套基础设施,着力构建产业配套、设施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目前,全镇共硬化通村通庄道路180多公里,基本实现“庄庄通”。新建大小桥涵60余座,机井102眼,新建电灌站1座、闸1座,疏浚河渠40多公里、整治沟塘80余亩,基本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铺设饮水管线主管网7公里,支管网38公里,实施县域城乡一体化供水8公里,有效解决了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建立健全机制,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立仓镇深入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农村清洁工程、“百村示范、千庄整治”等活动,严格按照“任务清单化、监督网格化、保洁长效化”的要求,全面建立完善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农村人居长效管理。目前,全镇完成植树造林2300亩,整理私搭乱建、强弱电线,覆盖385个自然庄,先后打造宜居村庄14个,拆除旱厕及废弃圈舍768处,完成卫生厕所改造4700余户。(王龙飞 王浩)
《中安在线》8月31日刊发《蒙城县小涧镇:育出“莓”好产业》
(滑动查看)↓↓
近日,走进蒙城县小涧镇郭店社区蔡曹宋村民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钢构大棚,在大棚一侧,育满了郁郁葱葱的草莓苗,长势喜人。十余名工人正在对草莓苗进行管护、采挖,一幅繁忙的劳作景象。
据了解,这片草莓园的是由郭店社区群众宋登军创办的。多年前,外出务工的他在江苏南通偶然接触了草莓种植,便跟着老师傅学习种植技术。“我学会技术后,先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到江西九江种植了几年的草莓。后来觉得家乡的土质、气候也很不错,就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宋登军说。
2021年,宋登军回到家乡后在自家承包地里搭建了两个棚,尝试种植草莓,当年就给他带来了10万元左右的收入。2022年,尝到甜头的他拿出多年积蓄,新建标准化大棚16个,扩大了种植规模。
由于宋登军懂技术、会管理,繁育的草莓种苗质量很高,慕名到他的草莓园的购买种苗的客户非常多。所以他逐年扩大草莓育苗面积,因此从栽种、管护到采挖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宋登军的草莓种植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等形式,吸纳了相当一部分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我把自家的几亩承包地租给宋老板种植草莓,他看我在家里闲着没啥事,就主动提出让我在草莓园里务工。一天60块钱,还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正在摘除草莓苗老叶的工人侯从艳开心地说。
目前,合作社的几亩草莓苗已被周边草莓种植企业和种植户全部订购,即将获得丰收。“现在就开始挖苗,主要是在自己的草莓棚栽植,其他客户的订单陆续采挖,基本上要持续到10月份。我今年在育苗基地育了大概15万棵种苗,全部是红颜草莓,按照目前的市场价0.8元一棵,预计可收入50万元左右。”宋登军高兴地说。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在小涧镇,类似宋登军这样的返乡创业人士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带来了新思想、新市场,还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激活了留守经济,进一步助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
下一步,小涧镇将立足实际、强化服务,不断加大返乡创业引导力度,吸引更多的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以更贴心的服务、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为他们打造发展的“沃土”,培育出符合他们实际的美好产业,从而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魏冉)
蒙城广播电视台(蒙城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 工人日报 中国农网 安徽日报 安徽广播电视台 人民网 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刘 淼
编审:王爱荣|审核:张治国
上一篇:【社科动态】全省第十九届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月在合肥启动 下一篇:“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开展“我正在读的一本书”主题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