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来源:网络 时间:2023/8/31 点击:327
庄子:面对名和利,如何与人相处?人生终极处世之道的三重境界
作者:有画说艺
2023-08-29 12:21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列国争雄、诸侯混战的时代,社会充满了尔虞我诈,无数人为了生存与名利,周旋奔走于列国之间,人性的善恶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展现出了激烈而残酷的对抗。庄子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这乱世当中努力探寻一种终极处世之道,如何让生命在这复杂的世界找到心灵的安放之所,这也是千百年来无数思想家哲学家想要寻求的答案。同样,即使在今天这样的繁华盛世,我们也依旧要面对人性的挣扎与名利的诱惑,身处复杂的社会当中,面对名和利,如何与人相处?《庄子》向世人揭示了人生终极处世之道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虚者,心斋也
《庄子人间世》里,讲了一个孔子与颜回的故事。颜回听说卫国国君独断专横,百姓流离失所,于是想要前往卫国,向国君进谏自己的治国方案。在出发之前,颜回前来和老师孔子拜别,孔子哀叹道:颜回呀颜回,你此去卫国,恐怕凶多吉少。颜回不解其意,孔子于是向他解释:
现在可不光是你想去卫国建功立业,还有很多才学之士也和你一样,希望通过彰显自己的道德与才智去获得“名”和“利”,这样的人卫国国君一定见过很多,所以,如果你跑过去和国君讲道德,他会觉得你是想用他的恶来彰显自己的德,他身边的小人必定会对你群起而攻,这样你就会惹上杀身之祸,比干被纣王杀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假设卫国国君是一个仁贤的君子,那就用不着你去进谏,现在,就算你说你不是为了名利而去,又有谁会相信你呢?
颜回听了不服气,就说:那我真诚一点,对国君坦诚一点,做到让人挑不出刺来,总行了吧?孔子说:还是不行,你这样做最多不会触怒对方,但却达不到你想要改变对方的目的。颜回只好向老师请教有什么办法。孔子回答:只要你达到“心斋”的境界,就可以前往卫国去做你想做的事儿。
颜回不懂,孔子只好继续解释:虚者,心斋也!所谓心斋就是摒除杂念,放空自己对名利追逐的私欲,以虚无空明的心态、去和卫国国君交流,如果他采纳你的思想,你就大胆地说,如果他听不进你的话,那就闭口不谈,不要试图寻求其他彰显自己的途径,人可以不在道路上行走,但只要你上路、就难以不留痕迹,即便满腔热血,也依旧可以不为名利所动,这就是心斋之境。
值得说明的是,庄子当中所有关于孔子的故事,都并非真实的历史,而是借孔子之名、表达道家的思想。比如颜回问道“心斋”的这个故事,颜回想要劝谏卫国国君,代表的是想要通过才智和道德彰显功名的儒家思想,而孔子的言论,则代表的是道家思想。
面对世间的名利,庄子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如果你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是为了功名利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即便你想说想做的都是正确的事情,也会陷入斗争和危险,现实生活中很多口口声声主张公正道义的人,其实都只是想藉此博得名利而已,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深陷名利是非的旋涡无法自拔。
所以,在一个复杂的社会想要远离是非凶险,就要给自己的心做一做减法,去除心中对名利的执念,达到“心斋”之境,才能做出真正正确的选择。
第二重境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淡泊名利,自然能远离是非,但是,人生命运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楚国大夫叶公子高,在庄子笔下,就曾陷入这样困境。有一次,楚王交给叶公子高一个出使齐国的任务,但是这件事让叶公子高感到非常棘手,如果按照楚王的命令执行,就会得罪齐王,如果不执行,又会受到楚王的责罚,总之,无论楚王齐王、两边都得罪不起,稍有差池,就会惹来杀身之祸,但他又不敢不去,所以叶公子高非常苦恼,只能求助于孔子。
于是孔子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他说: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
也就是说,既然你的身份是替楚王办事,就要坦然接受自己该做的事情,哪怕你明知事情的艰难,虽然无可奈何,但也要顺其自然安之若命,人生本来就会面临很多不得已的事情,只要忘掉个人的名利得失,其实任何事都不是问题。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容不得自己选择,面对一件棘手的事情,人往往会权衡利弊,从而犹豫不决,陷入思想挣扎的精神内耗,但无论怎样,你都无法摆脱,而且必须完成,既然这样,那就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因为你无法逃避,就像命中注定,所以倒不如抛开利弊权衡、坦然面对,当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掺杂个人名利得失的时候,就可以专注于事情本身,反而能做到公正无瑕,问心无愧。
那么通过叶公子高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人生很多困境,都是因为对个人名利得失的权衡所导致的精神内耗,当你跳出一己私利的束缚,反而能轻松寻找到破解困局的答案!
第三重境界:无用之用
庄子人间世里的第三个故事,讲的是一棵树!但这不是一棵普通的树,而是一棵超级大树,粗有上十丈,比一座山还要高,引得四面八方的民众都前来观赏。这个时候,有位木匠带着他的徒弟从树下经过,但是木匠头也不抬,而他的弟子都被眼前的大树吸引,有的说自己这辈子从没看到过这样大的树,还有的说要是用这棵树造船,不知道能造多少。
当他们缓过神来,师傅已经走了很远,于是他们追上去问这是一棵什么树。师傅回答:这是一棵无用之树,用来造船会沉没,用来做家具会腐朽,所有的木匠都对它不屑一顾,没人愿意砍伐、它才长得如此之大。
晚上睡着以后,木匠梦到这棵神树开口对他说话,神树说你凭什么说、我是无用之树,那些果树因为果实鲜美被人折断树干,那些可以做家具的树木遭人砍伐,它们因为有用,才招致灭顶之灾,你所说的无用,却正是我得以生存的大用,你看待事物如此片面,又怎会懂得事物的真相!木匠听完以后、恍然大悟。庄子由此向世人传达了“无用之用”的思想。
我们看待事物,往往是站在自身的立场去评判,对自己有没有利?对自己有没有价值?对自己有没有好处?一切出发点,都是基于名和自私的主观判断,但是这样去看待世界,就容易被名利和欲望,蒙蔽双眼,导致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只有从名利的诱惑当中抽离出来,人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质、从而活出真我,当一个人能看到无用之用,让自己拥有一颗无用之心,也就悟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上一篇:庄子:心灵的自由是人生第一要义 下一篇:庄子最通透的5个故事,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