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子学苑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老子是道之骨,庄子是人之神,孔子是人之华

来源:网络    时间:2023/8/3    点击:382



老子是道之骨,庄子是人之神,孔子是人之华


一木豆丁

 

2023-08-02 18:27

 

前言

如果说,老子讲的是天道,那么庄子就是人类效仿天道的最高境界,而孔子则是人类失道之前最后的挣扎。

只此三者,深入研读,足以使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快意人生便不再是一种奢不可求。

这并不是什么故作高深的卖弄,也不是故作玄虚的夸张,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你尚未得知其中的妙处罢了。

因此,老子才会在高度浓缩的五千言中拿出专门的一章强调”之唾手可得: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什么意思?

我说的这个“道”其实很容易理解,做起来也不难,只是人心叵测,而且总喜欢化简为繁,所以也就难以做到了。

所以,在很多有所修为的修者眼里,都能接受并体验到心不死,道不生”的含义。

 

为什么说,老子是道骨?

所谓“道骨”,只是一种比喻。

按理说,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完整的描述”,同样的,任何华丽的语言也无法形容老子的成就。

我用“道骨”来形容老子,是因为他首先是一个人。

而他,又是人类第一个把那种神奇的力量用”描述出来的先知。

一个能把根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东西尽可能描述出来的人,可想而知他的思想境界和践行体悟的程度有多高!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修身格言,名言警句,从现有的文字追根溯源,终究是绕不开《道德经》的。

仅此一点,就足以奠定它中华文明之根的地位。

而作为它的创作者,称其为“道之骨”,也算相得益彰!

 

为什么说,庄子是人神?

如果说老子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道,我们该如何顺从大道,那么庄子就是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悟道的人是如何面对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用这种状态生活会带来怎样的从容!

虽然只有五千言的《道德经》多少也对悟道者的状态有所描述,但碍于篇幅,却远不如庄子留下的文章更为详尽周全。

在《道德经》中,直接体现老子对悟道状态的描写不过两章,分别是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两章的内容就是老子对一个悟道者外在表现的描述,至于其他内容则属于内在修为和提升认知能力的论述。

这些论述是一个标杆,虽然践行之会受益无穷,但是在生活中却不易为我们观察到。

而庄子却将一幅活生生的悟道状态展现了出来!

关于庄子的历史记载颇少,后世了解庄子,主要是通过《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以及《庄子》一书,而关于庄子的详细情况,大部分要来源于《庄子》一书。

庄子姓庄,名周,隋唐时期出现了字,叫“子休”,但后人习惯称之为“庄子”或“庄周”。

关于庄子的故事,常见的有“庄周梦蝶”“知鱼之乐”“庖丁解牛”“买椟还珠”“庙堂之龟”“鸱得腐鼠”“无用之用”“匠石之齐”“鲁王养鸟”“鼓盆而歌”“望洋兴叹”“死亦可乐”

这一个又一个的哲理故事,虽都源自《道德经》但又比《道德经》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贴近生活,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的、活灵活现的庄子。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悟道之后无需非要像老子说的那么小心谨慎,其实也可以活得像庄子一样逍遥自在……

老子本是一个凡人,却被后世神话成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存在,故而,很多人不把他的理论往深里研究、向玄幻中解读,似乎就不能体现它的神奇。

而庄子却毫不忌讳的说:道,无所不在!不但在天地间,还在瓦砾、蝼蚁、屎尿中……

欲求悟道,一定要先思考一下老子为什么要讲”?

答案是:因为人心惟危。

即,不看清人心,就难以悟道,这是修行的先决条件。

这个观点另起一文再论。

而庄子则是不折不扣的凡人,他的生平事迹有很多被记录在案,他的文章详尽而寓意深刻,他对人心的态度是如此的洒脱自如,他的状态无为而无用,却又深具无为之为、无用之用。

他不是人之神”是什么?

 

为什么说,孔子是人之华?

按照《道德经》的逻辑,”这个概念的出现,其实就意味着“失道”的开始,它是针对人心而言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人心若是不失道”,有没有“”又有什么关系呢?

天地有道,它知道什么是“道”吗?

水之似道,它知道什么是“道”吗?

婴孩近道,他知道什么是“道”吗?

人心图有,虽是失道之源,亦是有道之始!

放眼人类的发展史,在任何环境中,总有那么几个人救万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虽然很少,却能星火燎原。

孔子就是那个时代的星星之火!

老子如此描述人心失道的发展趁势: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孔子,就是那个想把人心失道”的趋势止于“仁义”的救主。

然而,人心的魔力太大了,而且非常聪明。

它把孔子的思想偷梁换柱,挂羊头卖狗肉,反倒是借用仁义的大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呜呼哀哉!

若是孔子上天有知,估计要气的吐血了……

不过,这也是一个比喻。依照悟道的境界而言,他一定不会吐血,顶多有一丝丝的悲伤。

得道者为道,失道者亦是道,顺其自然也好,自作自受也罢,自己选择的路,咬着牙也只能爬下去。

有道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兴衰散去还复来……

 


上一篇:庄子:无用之用,恰为大用!     下一篇:细读庄子:庄子思想的人生启示(四)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