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研动态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2022年,在《庄学研究》《大众庄学》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七)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22/11/23    点击:686



2022年,在《庄学研究》《大众庄学》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七)

 

 

赵德鸿

 

各位同仁,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应胡文臻主任之约,借此《大众庄学》发布会,让我谈谈国学在高校的传播和弘扬问题。所以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高校弘扬国学的四个坚持”。

二十一世纪,特别是2012年十八大之后,国学再次跃居到人们关注的视野,这要归功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力倡导和亲身实践。顺应形势和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阶段的国学教育都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发展要求。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树立中国精神、提升全民文化自觉、增强国家文化力量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引用诗词和用典阐发治国理政思想,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这都给国学发展树立了榜样,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对于我们目前的国学的现实指导就是国学文化必须要瞄准三个维度:一是传统文化、二是革命建设文化、三是改革开放文化。三者都应该是今后国学关注的文化血脉,也是注入国学的精神源泉。国学是一个不断注入的过程,犹如百川归海。我们不能做停留主义者,更不该刻舟求剑,认为国学仅仅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国学包含着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经历和认识,传统文化、革命建设文化、改革开放文化都是被我们经历过的,他们也共同铸就了我们今天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国学发展向何处去?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思考。基于国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当前的时代发展需要,高校的国学建设必须明确时代的文化使命,坚持主题不偏离,坚持经典不放松,坚持共通不动摇,坚持普及不迟疑。让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切实成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中国精神的捍卫者,中国自信的创造者,中国文化的展现者。

首先,坚持主题。国学必须将秉承国家发展意志,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题,深入贯彻新时代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造共同的“精神家园”。正如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概括的“三工程、四件事”。“三工程”就是国学是一个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底色工程。“四件事”就是:教材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拓展,研究和阐释,推进国际传播。

其次,坚持经典。国家现在花大力气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形式复古,更不是仿古,尤不可守旧,而是要把中国原创的刚健的优秀精神和品格加以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强调“民惟邦本”的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天下为公”的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德不孤,必有邻”的品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等等,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梁启超说过“四书五经”等经典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们既做这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彻底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说过:“经典就是时时被提起的那些伟大著作。一到了历史的转折时期,我们总是要重新提起和阐释这些著作”。因为这是永不干涸的精神源泉。李克强总理也曾强调:“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积累,虽然其中也有糟粕、更遭受过破坏,但其主体和精华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就像我们这个民族经历的一把秦火,焚烧掉了大量先代典籍,但是还是流传下来了,就足见其经典的力量,优秀的魅力。

再次,坚持共通。就是处理好不同文化的差异与碰撞,处理好国学与西学的关系,处理好各家各派的门户之见。钱穆曾经说过:“东西文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此一问题围困住近一百年来之全中国人,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问题内。……余之用心,亦全在此一问题上。”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何去何从?怎样去衡估中西文化的优劣短长?这是当今中国知识分子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都要采取取长补短、择善而从的态度。诚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说的那样:“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共通精神。

最后,坚持普及。吴晗 《学习集·历史剧是艺术,但是和历史有关》:“从观众方面来说,历史剧是起了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同理可证,国学只有实现普及大众,才能发挥国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就像种子必须寻找到大地才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国学不是束之高阁的古纸黄卷,而是在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闪烁着思想光芒的日月星光,照亮我们这个民族前进的道路,是我们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火把。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我们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我们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这里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大众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大众提高。这也是关于学术与应用研究的科学指导方针,重视应用研究,是高校科研工作中的基础研究工程项目之一。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所以,国学普及始终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工作任务。这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安徽省庄子研究会组织各方力量出版的《大众庄学》,就是很好一次向全民普及提高的过程,大家集思广益,作品也终于和全国人民见面了。曾经神秘的庄子,变得十分亲切,曾经遥远的庄子,就在我们的面前。希望国学都能够走下神龛,变成思想的灯火,照亮祖国大地上奋勇向上追求真理和光明的每一个灵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诚然,无论是现实热点,还是网络舆情,高校的个别老师和个别学生都出现过不当或是错误言论,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对于文化的无知和价值观的错位,这就更加需要高校对于国学工作加以引领和规范,通过国学的文化自觉,让国学入脑入心,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坚守的精神本色,以便更好地繁荣和铸就新时代中国国学的新风尚。谢谢大家!

 

赵德鸿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科研处处长

 


上一篇:2022年,在《庄学研究》《大众庄学》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六)     下一篇:2022年,在《庄学研究》《大众庄学》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八)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