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学研究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古今论道者无数,却只有庄子,讲透了无为的真谛

来源:网络    时间:2022/8/10    点击:560



古今论道者无数,却只有庄子,讲透了无为的真谛

 

李明昌

 

2022-08-09 辽宁“百家号,匠心计划创作者”

 

导读: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都以为自己的追求是对的,可实际上你也许根本就不知道所谓的对和错。因为只有那种心中无是非,眼中无对错的人,才能真正明辨是非和对错,而这种境界就是古时候道家所说的无为。

 

开启穿越模式

随着一阵光亮的恍惚与闪烁,你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之上。这时候你抬眼望去,只见庄子正在一块青石上安然静坐。

整个人的气息是如此的空明深邃,仿佛已经超然于尘世之上,然而随着你的逐渐接近,庄子也从那种状态中悠然转醒了过来。

你问庄子方才是怎么回事,为何会给人一种飘渺出尘之感。庄子告诉你说,他在观察大道的运行,体察无为的真谛。

这时候你有些纳闷地问:

无为?就是向您刚才那样,停止一切生理活动,包括自己的思维吗?

然而庄子却跟你说:

你所看到的,只是无为的表象,真正的无为其实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为所欲为。

听着庄子的话,你越发觉得迷惑:

像你们这样的修道者,不应该是讲究无欲无求吗?怎么又变成为所欲为了呢?

庄子呵呵一笑,告诉你说:

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欲望呢?人只要有活着就会产生思维,有思维就会有想法,有想法就会有欲望,有欲望才会有行动。所以说一个人只要有自己的言行举止,心中就必然有欲念的存在。

这时候你已经完全迷糊了,觉得庄子所说的这些,跟你之前理解的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于是你非常不解地问道:

我记得老子曾在道德经里说过,损之又损,以至无为。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在强调要减损心中的欲念,达到那种空明虚静的状态吗?

庄子说:

那是坐忘之境,只是一种短暂的状态,根本无法长久去保持,毕竟你作为一个活着的人,总是需要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如吃饭睡觉,和各种实际的事情要去面对。

又怎么可能一直停留在那种没有任何思维波动的状态中呢?

所以说真正的无为,根本就不必苛求什么空明的状态,而是如同你的呼吸一样,是一种自然的习惯。你在呼吸的时候,难道还需要把自己调整到什么特殊的状态吗?

你听了庄子的话,有些似懂非懂的说:

您说的这些我也不是完全不懂,但问题是呼吸是人生而自带的一种本能。所以即使我放任不管,这项功能也可以自动运行。

但无为对我而言,却是一种非常高远的境界,所以我总是需要时刻甄别自己的言行,是否违背了无为的准则。而且即便如此,我都经常分不清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算不算无为。

庄子听你这么一说,当即哈哈大笑了起来:

想不到你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在这件事上也会犯糊涂,如果你实在想不明白的话,那不妨听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从前孔子的弟子子贡在游历晋国的时候,看见有一位老者,正在菜园里抱着水瓮浇水灌地,看样子非常吃力,而且效率很低。

于是子贡就走上去告诉对方:

“如今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上百个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颇多,老先生你不想试试吗?”

种菜的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问他应该怎么做。

子贡说:

“用木料加工成机械,后面重而前面轻,提水就像从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犹如沸腾的水向外溢出一样,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

可是种菜的老人听了之后,却讥笑着说:

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

机变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纯洁空明的心境就不完整齐备;纯洁空明的心境不完备,那么精神就不会专一安定;

精神不能专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实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办法,而是不屑于那样去做啊。

说到这里,庄子忽然停止了讲述,转过头来问你:

你觉得他们两人,谁的做法更加符合你对无为的认知呢?

这时你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

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子贡的做法应该是没问题的。运用这个世界上的一些规律来改造自然,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无疑都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原始时代一步步演变到如今这个时代,再到未来的科技时代,其实就是因为开启了灵智的缘故。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

但是从精神层次的角度来讲,种菜老人的担心其实也不无道理。因为人们在利用自然规则的同时,的确也引发了很多不良的变故。

从某些程度上来讲,也的确打破了人们内心中那种淳朴天然的状态。因为人的物质生活越丰富,精神层次所曝露出来的缺陷也就越多。

人类的智慧越高级,所能运用出来各种手段,也就越发的卑劣,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他把智巧看作是祸乱之源,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可是站在他们两个的中间来看,我也确实无法做出一个明确的定论,到底是谁对谁错,此时此刻庄子也看出了你内心里的迷茫。

挥手打断了你的话说:

你知道为什么你面对这个问题,难以给出一个决断吗?

因为你想得太多了,在意的东西太多了。

你既想着人类应该如何发展,又想着怎样才能不损害本真的天性。结果却只能把自己夹在重重矛盾之中,反倒迷失了原有的判断能力,更体会不到无为的真谛。

在这一瞬间,你觉得颇为尴尬,有些局促地说到:

其实我也不想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我也想用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去分辨是非和对错。但问题是我越是努力地思考,就越容易陷入那种无休止的思辩当中。这种左右矛盾,来回拉扯的感觉,总是让人觉得非常迷茫和困惑。

这时候只见庄子摇了摇头跟你说:

其实说来说去,你就是太过于刻意,在这个世界上就越容易迷茫,你越是追求什么,就越容易受困于什么。

像那林间的猿猴,就是因为身姿灵巧,善于跳跃,所以才被人们捉来,用绳子拴住,拉到街头上去卖弄。

还有那猎犬也正是因为善于奔跑,所以才被人驯养不得自由。而你就是因为太善于思考,太善于分辨,所以才会陷入思维的陷阱,苦苦挣扎而不能真正明了。

你就觉得自己有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才会尝试着去思考,去分辨,结果才会越陷越深。这难道不是一种作茧自缚吗?

听到这里你若有所思,而后又接着问庄子,接下来又该如何呢?

庄子告诉你:

要想打破这种自我的束缚,你就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放下那一颗分辨是非对错的心。因为如果你太过执着于无为,其实也同样是一种有为。

人们对放下的执着,也同样是一种执着,而且是一种不自知的执着。这样的状态,与无为相差甚远,真正的无为实则是无心而为。

就比如一个会游泳的人,在水里面,从来不用考虑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动作才能不沉下去。一个会行走的人,也从来不用思考,自己到底应该先迈哪一只脚。

而世人之所苦恼,也正是因为陷入了这些看似重要,但是则却没有任何意义的分辨之中。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是非对错非此即彼。

但是站在大道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彼此之分,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一个人跟整个宇宙时空相比是那么的渺小,却又总想着用自己的个人之心,来衡量这个世界,你不觉得太可笑了吗?

听完庄子的这一番话,你终于忍不住跟着点头说到:

经过先生您的指点,现在我终于能够理解您说得无心之境了。

作为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无为的真谛,就必须要学会站在大道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而要想体验大道的角度,首先就需要打破自己那一颗狭隘的个人之心。让自己的思维跟天地自然交融在一起,不再执着于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

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我心即是天地,我即是万物。对待世间的一切,就像是在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哪里还有什么是非对错的分别,和彼此之间的界限。这也就是您所说的那种无心而为的境界吧。

而且说到无心这两个字,也的确让我想起了一个名为邵雍的人。他就曾经提出一种叫做“以无心观物”的理念,如今想来与您所说的应该都是同一个意思。

此时你回过头来再看庄子,却见他露出一副欣慰的神色,从那块青石上站起身来,一边自顾远去,一边说到:

我虽然不认识你口中的邵先生,但料想此人应该也是一位不寻常的人物。千百年后依旧能觅知音,看来吾道不孤也,而随着庄子飘渺的身影远去,你的思绪也终于再度回到了现实之中。

 

回归现实

其实对于庄子天地这一篇文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道理,就是人们对于是非对错的执着,以及对于彼此的分别之心。

我们总是认为这个世界上就该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一面是阴,一面是阳,一边是对,一边是错。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个世界上的阴阳两面本就是一体,天地万物都是同宗同源。所谓的是非对错,也都是相对而言。

真正的无为,就是将这一切界限都包含在内,而不是成为其中的某一个对立面。我们作为一个个体,虽然被包含在宇宙之内。但是我们却可以把自己内心的界限,进行一个无限的延伸。

当这个界限,延伸到和大道一样无所不包的层次,那么也就达到了庄子所说的那种境界。以无心而为,故能为所欲为。

 


上一篇:《庄子·养生主》之“生”之三层含义     下一篇:“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论庄子万物平等思想中的道德观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