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学研究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从宗白华谈诗画体味庄子之“道”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22/4/21    点击:737



从宗白华谈诗画体味庄子之“道”

安徽大学 哲学学院 刘捷

摘要宗白华熟悉中西方美学但他并没有用西方逻辑思辨思维构建文章而是立足与中国传统美学与文化浸透着浓厚的庄子哲学通过对具体美学艺术形式进行分析“空灵”空间中的虚白”和超脱现实追求自然中彰显庄子“心斋”自然”的哲学精神宗白华的阐释对庄子哲学的现代化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关键字宗白华;美学;庄子

 

宗白华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他将西方美学艺术理论与中国传统艺术融会贯通,创作出了许多令人醍醐灌顶的美学理论形成了极具传统特色的现代化美学体系我们可以从宗白华论述中国诗画的理论中看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尤其是其中庄子哲学生命创化过程中的美学力量

一、空灵的气韵

有学者曾提到宗白华通过空间的时间化阐释时空合一的宇宙意识,并将其通过诗画艺术互文呈现出来。这实际上与虚实相生的境联系在一起,因为诗画意义上的空间也就是“自虚空生”的境。[1]中国古人把时间和空间的融合运用的十分巧妙。在诗里可以感受到宇宙的浩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深远悠长。超脱时空的把握住了那种内心的激荡,生出了一种“境”,以至于无论何时何地读到都似乎看见了那位登高的老人。而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里,则很容易的把握住全局的构图和画家想要的心灵表达。在面对自己怡然自得的景物时,用胸中的情意去作画。面对震撼心灵的景物时,则带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态度去融合画面与诗意宗白华始终强调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

庄子将“心”“形”分成不同的层次去谈”只是一种外在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精神价值在于“心”不被外物所影响庄子提出要从外部走进内部去感受这个“心”就要进行“心斋”“心的完全虚静的状态心里面没有任何的东西[2]心斋”之心虽然没有任何东西却可以说空纳万境世人因为无法抛弃身边的一切所以没有办法做到“心斋”也就没有办法真正的做到由“形”到“心”的转变庄子在人间世中提到“心斋”的功夫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把握到生命的本原唯有通过“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3]不管是用耳朵堵、心还是气去听最终还是没有摆脱外在事物的束缚有这有形世界的束缚就不能达到真正的通达只有在“虚”的状态下打通所有的症结才能体悟到那个“道”的存在所以“心斋”的功夫要求的是整个人达到一种“虚”的境界摆脱世俗的一切束缚消除欲望的产生体现在艺术创作上尤其是诗画创作就更别有一番滋味

宗白华正是从庄子的“心斋”人生智慧中找到了“空灵”的文艺之美通过空灵的手法去解读魏晋的诗画创作这个空不是“空无一物”的“空”而是“空纳万物”的“空”。宗白华说,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4]。中国古代的诗画艺术作品在宇宙中是以一种超脱的、自由的形式呈现的。在自我的内部,诗人将宇宙囊括胸中,出入自然的掌握宇宙。自然而然的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以自我的感受为主体,在自己设定的规则中把握宇宙的妙义。但实际上还是对宇宙心怀敬畏,所以在中国画的表现中,再浩渺的天地都会有一个尽头。“孤帆远影碧空尽”,让精神有所归依。之所以说古人的宇宙观是高山仰止,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追求着能够让自己的心境悠然自得的漂浮在宇宙之间。诗人画家好游山水,在寄情山水中他们仰则观天,俯则临水,这种俯仰自得把从高处到低处的距离拉近。囊括宇宙,由自己出发,到目光所及之尽头然后再回归本心。带着对宇宙的敬畏,把宇宙和生命本真归为一体,便是中国诗画的境界。

空间中的“虚白”与道

庄子哲学是人生的哲学也是艺术的智慧世人要像“庖丁解牛”古诗中的庖丁熟悉牛的关节骨骼纹理一般清楚存在于人间的规则才能够挥洒自如庖丁的“不论是非善恶”是将自己刀和牛之间的规则融会贯通最终达到一种消除规则的境界这就是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空白”中呈现出的生命景象也构建了从“有序”到“无序”的美学艺术庄子的道是从具体的艺术活动中升华上去的[5]。宗白华认为中国的诗画都具有音乐化和节奏化,这种挥洒自如的创作方式实质上是对“道”的一种表述。“道”是一种“无”的境界,但艺术无论是诗还是画,都是有形的状态。那么“道”在哪里呢?宗白华先生指出那就是中国画中的留白:中国画中的虚空不是死的物理的空间间架,俾物质能在里面移动,反而是最活泼的生命源泉。一切物象的纷纭节奏从他里面流出来!我们回想到前面引过的唐诗人韦应物的诗:“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6]”不让画面变得拥挤,而是流出自如想象的空间。那是一种能够游心太玄的空间,是生命之气的流动。

我们称无穷之境为太虚。古人把我们的宇宙归纳为阴阳相生的生命,在这个宇宙里有虚有实,虚实结合,气韵流动。在艺术上,宗白华先生将这虚实归为传统诗画中的留白与空间:“这个虚白不是几何学的空间间架,死的空间,所谓顽空,而是创化万物的永恒运行着的道。[7]”画上的空间并非是物理上的框架,宗白华先生认为其中融入了艺术家的心灵和乐感的节奏。这是太虚之境里生命之气的运行,是无形的“道”。艺术家将客观的事物融入心灵的感知加以打磨,将其变幻成有形的“道”。中国画向来从整体上观事物,随后加以渲染,并不重视细节上技巧的过分雕琢,这就是水墨画的气韵——只把事物的本质面貌显露出来,而不加以雕饰,有形即可。“正是以无形之‘道’为表现对象,使得中国画在形式上趋于简洁空灵。而所谓简洁则表现为对于物象特征的筛选,超越了物体的具体局部细节,从而进行整体的概括化呈现。”中国画线条简明,很多画作只用寥寥几笔就表现出一个事物。齐白石的名画《画虾》,对虾的画法就是掌握住了它的精妙之处。大量留白让人们能够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这种简洁空灵的表现同样也出现在诗的创作中,不直截了当的说“愁”,而写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表现出“愁”的气韵生动。

三、超脱与回归

庄子通过对“自然”之境的阐释强调要摆脱“形体”的外在束缚去追求“心”的自由以获得人生中的生命活力庄子笔下的圣人至人和神人所处之地多是自然世界而不是俗世自然”是庄子的理想世界在俗世的代名词只有在“自然”之境中人才能超脱“形”的束缚无拘无束的感受生命的活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和禅宗都很看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只有庄子认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是由人去支配物质达到一定要求的关系。《大宗师开篇便提到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9]便是在强调只有把天和人看作不是相互对立才能叫做“真人”真人”在庄子这里是一个抽象化的象征它代表的是天万物本然存在的这种概念用在人要达到的理想标准上那就是超越所有外在束缚最终达到质朴本然面貌的样子由于这种超越性才使其具有美感人和自然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说必须要达到忘记自己作为“人”的欲望才能够感受那种人和宇宙的一体感人和宇宙互相融通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之外开出了一条通向精神理想的生活道路这就是回归自然的生活道路[8]宗白华从外在的物质世界中超脱的角度出发再去体悟生命的“自然”之境感悟出生命之动人和物在自然之境中是共同生长的所以人和物自然而然的会发生互动宗白华先生提到:中国人看山水不是心往不返,目穷无极,而是“返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10]。在节奏感和音乐感的带领下,回旋往复的空间运转,是一种有归属感的审美体验。也有学者提到释德清讲的应物之际春然和气发现令人煦然而化也明确揭示了与物游戏会导致人的“煦然而化”也就是人的更新和化生或者人的本质的丰富境界的提高[11]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也就是审美的特性是有回旋往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其中的这也造就了中国人“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空间意识。天地间的自然现象,有去必有回,这是大自然的运转法则。中国人向来追求与自然融合,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这样的空间意识。无尽空间是每一个艺术家的精神追求。中国古人在对尽头的表达上加入了限制,在画面的尽头必加上远峰两点或孤舟一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老友的孤舟渐行渐远,直到消失,但也不忘给整个画面加以限定:看见一线长江,向着遥远的天际奔流。哪怕是“行到水穷处”这样的绝境,也要加上“坐看云起时”的空间结构使之完整。我们追求的空间不是无穷尽的空间,而是有一个遥远的目标的,宗白华在这里指出,这个“遥远的目标的行程”就是所谓的“道”。

 

宗白华重视艺术之美更重视艺术背后的人认为生命的内涵要从创造艺术背后的人开始说起书法艺术能反映生命的运动得益于能够表现出一个生命单位展现人的精气神宗白华用笔结构和章法三个方面来分析比如说笔法上宗白华强调人心之美以人心之美体察万物接纳万物如庄子哲学般以齐万物之心观察自然永字八法”都是“人”摄万象纳万物而成标出了晋人对美的最高理想在这样一个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时期王羲之这一精神风度显得格外重要

宗白华的文章同庄子的一样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精神这种浪漫主义精神是宗白华对中国传统美学最好的理解宗白华的艺术世界里少不了生命律动他在“虚”中寻“实”空间中寻找生命流动目的就是寻找艺术世界中美的生命力因此宗白华不只是在美学中“散步”也像庄子一样散步于自然之中

 

 

参考文献

[1]韩清玉.文学图像学视域下的宗白华诗画关系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11):141.

[2]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8.

[3][9]陈鼓应 注译.庄子今注今译最新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5):139,200.

[4][6][10]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48,116,145

[5]王德胜.20世纪的中国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91

[7]汤拥华.宗白华美学思想中诗画统一的难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49.

[8]陈宁宁.庄子十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89.

[11]刘玉.“与物为春庄子的自然审美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6(7):103.

 

作者简介刘捷22安徽大学哲学学院美学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18269862750.


上一篇:浅探“逍遥”境界之路径     下一篇:渊作为言道方式的喻象以及道境深渊的原初机制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