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学研究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略论庄子的“君子之交淡若水”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20/5/6    点击:930



略论庄子的“君子之交淡若水”

安徽蒙城  张建同

 

“君子之交淡若水”,是《庄子》中最典型的名言名句,也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关于“君子”意象最直观最生动的表述。那么,庄子心中的“君子”有何意涵?庄子心中的“君子之交”有何特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深刻理解“君子之交淡若水”又有何意义与价值呢?针对这些话题,笔者不揣谫陋,略论如次。

 

一、“君子之交淡若水”概述

庄子·山木》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意思是说:以利相合,遭遇困穷灾祸危难则相互抛弃;以天性相合,遭遇困穷灾祸危难则相互容纳。相互容纳与相互遗弃相差甚远,而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美如甜酒。君子淡漠而相亲,小人甘美而易断绝,那些无故相合的,也就无故相离。

这就是庄子的“君子交友观”,或者说是庄子的“交友观”。众所周知,“君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设的理想人格,是千百年来受儒学正统思想影响的人们孜孜追求的道德标杆和人生目标。然而,与儒学相去甚远的道家学派,也有着关于“君子”的定义和诠释,在庄子著作《庄子》的33篇文章中,就有13篇30句出现“君子”一词,如“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庄子·大宗师》)睹有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庄子·在宥》)“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庄子·天下》)等等,可见“君子”的历史地位之崇高和社会影响之深远。

30句36处的“君子”可以分为两类来理解,一类是庄子的引述,其中的“君子”皆为儒学君子,指统治者、贵族男子或德才出众的人;引述的目的是为了树立批判的靶子,通过对儒学君子崇尚取义成仁实则戕害生命、损毁本性的深刻揭露与批判,从而构建起庄子逍遥、齐物、无为的思想体系。另一类是庄子的论述,其中的“君子”皆为庄子心目中的君子,他们遵道求真,淡泊名利,随性天然,他们与至人、神人、圣人心脉想通,是庄子的理想人格“真人”在人世间的道德标准的代言人。

 

二、“君子之交淡若水”的基本意涵

(一)庄子之“君子”

作为庄子理想人格的“真人”(庄子又称之为“至人”“神人”“圣人”等),最大的特点就是超然物外,逍遥自然。他们“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飞,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他们“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高,不善求,不缘己”(《庄子·齐物论》),他们“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彻底摆脱人世间的一切束缚,获得了精神与生命的绝对自由。然而,在那个战事频仍、礼乐崩坏的时代,严酷的社会现实告诉庄子,“真人”的精神境界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而已。回归现实社会的庄子,借用儒家“君子”的瓶,装上自己理想的酒,构建起属于道家的君子形象与君子品格。

庄子之“君子”,遵道求真,顺势而为。他们深谙一件事的利与害,不学学君子做尧舜堵塞式的治水,而像大禹那样顺着水流方向开渠导流;不幻想做力挽狂澜式的所谓的英雄,而是顺着自然、社会及人生规律去探究救世之道,在庄子看来,利害不通,非君子也。”(《庄子·大宗师》)庄子之“君子”,顺物自然,包容从容。他们也许相貌丑陋,也许肢体残缺,如王骀、申徒嘉、滑介叔、湮跂支、哀骀它等,他们或被有些人视为不值一提的社会小人,但他们不卑不亢、技艺超群的表现顺乎于天性,遵循万物齐一、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等同于自然,他们却是真正的君子,正所谓“天之小人,人之君子”(《庄子·大宗师》)。

庄子之“君子”,崇尚无为,保生守性。儒家倡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在庄子看来,这些人损害生命,破坏本性,不应该成为君子,甚至就是小人,真正的君子应明于道,顺乎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庄子·盗跖》)庄子之“君子”,追求逍遥,不为物所役。他们懂得舍得,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他们迎合世俗,不掩饰本性,不苛求于人,不违逆众,“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庄子·天下》)。

(二)庄子之“君子之交”

庄子向往“与天地之交”,梦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在庄子看来,人一旦摆脱了外物的役使,超越了死生、世俗、自我的一切羁绊,游心于无穷,人的精神就会像宇宙天地一般自由辽阔。那样的话,痛苦就可以得到消弥,心灵就可以得到安顿。当然,这也是只有“真人”才能达到的精神境界。

作为帝王后裔,贵族身份,作为漆园吏,庄子若想获得一份安逸幸福体面的生活应该不是难事,可他却身居穷闾陋巷,形象槁项黄馘,由此可见,物质在庄子那里意义了了,甚至可有可无。庄子提倡的“君子之交”,更多的是指精神和思想层面的交往,少有物质方面的迎来送往,庄子崇尚心灵沟通,精神交流,期望通过君子之交实现自我提升,从而逐渐接近于自己的理想境界。

其实,庄子是给“君子之交”下过定义的,那就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庄子·徐无鬼》中有“运斤成风”的典故,说的是庄子的好友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生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点石灰溅到鼻尖上,那点石灰就象苍蝇翅膀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匠人替他削掉。只见匠人挥动一把大斧,呼呼生风然后信手一斧劈下去,石灰全部削去,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捣石灰的人依旧神情自若地站着。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找来那位,说:你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匠人说:我过去可以,但现在不行了。因为能站着让我用斧子劈去鼻尖石灰的人已经不在了。’”可见,庄子的“君子之交”是心灵契合的诤友之交,知己之交。

(三庄子之“君子之交淡若水”

那么,“君子之交”有什么特征呢?庄子在《山木》篇中给出了答案。他打了一个比方:“君子之交淡若水做了一个对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同时,也揭示了不同交往的必然不同结果“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笔者认为,庄子将“君子之交”喻之于水,较之于,着重凸显其“淡”、“清”的特点。

君子之交,要“淡”。这里的“淡”不是冷淡、淡漠,而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配合后的宁静与幸福,是生活、是人生、是人与人之间原本的味道,让人轻松惬意;而不是经过加工酿制的美酒的甘甜与醇香,令人情迷沈醉。“淡如水”也不是平淡如水,索然无味,而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可以自由分合,特别是在精神层面上,既相互沟通,又各自独立,正因此,君子之间才会越来越亲近。如果朋友之间只有合没有分,只能合不能分,浓得像一团浆糊,一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式的义气哥们,那么,精神独立就难以实现,逍遥的境界就无法达到。

君子之交,要“清”。“清”就是清澈透明,纯洁无瑕。“淡若水”,即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像水一样清澈透明。纷繁芜杂的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人际交往中难免不受个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利益的影响,久而久之便会让友谊变质失色,最终沦为钱权交易的工具。而君子之交则不然,君子之交远离功利,跳出诱惑,赋情感以本真,予生活以原味;君子之交清纯如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因其清纯才确保君子能穿梭众生不迷失,俯仰于尘沙而不变色。

 

三、“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社会影响与当代价值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戮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在为政者队伍中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活动,着力构建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君子之交淡若水”无疑是人们净化灵魂、冶炼修养、升华精神境界的生动教材。

(一)“君子之交淡若水”,启迪人们淡泊名利

惠子与庄子的思想观点不同,甚至尖锐对立,但“惠子多方,其书五车”(庄子·天下》),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常与庄子激辩,留下了著名的“濠梁之辩”,但惠子却是庄子为数不多的思想与精神良性互动的好朋友,惠子死后,庄子很悲痛,常去惠子墓前哀悼。相反,楚威王想巴结庄子,为他送来了高官厚禄,却被庄子断然拒绝。并且以神龟为喻,表明自己肯做一只神龟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也不愿做一头披红挂彩作为牺牲的牛而丧失自然生命与自由精神。

《庄子》中的这两则故事告诉人们,君子之交以志同道合为基础,启迪人们忘却名利。庄子“淡若水”的交友精神,不仅深刻地影响着老庄后学者的精神空间,而且还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引领风骨的作用,这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表现得尤为突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一生仰慕庄子,隐居嵇山,白天灌园铸铁,晚上歌赋弹琴,一曲《广陵散》闻名天下。他昔日的好友山巨源要推荐他到朝廷里去做大官,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嵇康不为所动,写下了那封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不可否认,当下社会喧嚣,诱惑不少,导致有些人心浮气躁,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观”扭曲变形,总认为“做老实人吃亏”,于是言行不一,见风使舵,阳奉阴违,利益熏心,热衷于团团伙伙,搞“小圈子”,结“好哥们”,其结果必然是原则性被哥们义气替代,大局观被个人私利占有,不仅影响团结,更会破坏来之不易的大好发展形势。因此,我们要把提升道德境界作为终身课题,重操守,慎交友,淡名利,多一份心灵的沉静,少一些情绪的浮躁,始终保持着高贵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回首人生无怨无悔的当代君子。

(二)“君子之交淡若水”,教化人们明辨是非

君子之交还要以“善”为根本,这或许就是庄子“君子之交 比作“水”的本意吧。老子说:“上善若水”(《道德经》),意思是说崇高的善良品质就像水一样,我们可以理解为“水”代表着“善”,而且是“上善”。庄子继承老子之道统,其“君子之交淡若水”一句,自然也应饱含着“善”意。在庄子的笔下,有许多肢体残缺、容貌丑陋的人,如王骀、申徒嘉、滑介叔、湮跂支、哀骀它等,但他们懂得天性天理,人格完善,德行高尚,所以庄子欣赏他们,视他们为君子。

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尔虞我诈、狗苟蝇营的黑暗社会现实,嵇康等人选择了隐居山林,来保持清风傲骨。然而,山巨源却被功名利禄所诱惑,是非不明,黑白不分,自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所以,嵇康才挥笔疾书,写下了两千言的绝交信。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虽然对山巨源的变节愤恨有加,但嵇康在《绝交书》中却无一言贬损其人格形象,依然坚守着“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善意原则和君子本性。

在当今的人际交往中,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不在少数,如若为政者也能与黎民百姓来个“君子之交”,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然而,现实往往是另一番景象。一些为政者私欲膨胀,放松了对自我的约束,把在酒桌上、赌局上、舞厅里向自己拉关系套近乎的人看作是“朋党兄弟”,以于忘记了肩上的责任,忘记了心底的道德,工作上讲关系不讲原则,讲交情不讲纪律,甚至“为朋友”可以丧失党性原则,为私利突破法律底线,最终沦为“阶下囚”,失去了做人起码的尊严与自由。如果这些人的“朋友圈”中多几个君子,时不时地扯扯袖子,拽拽耳朵,多几句逆耳忠言,少几句阿谀奉承,或许就能换回迷失的心灵,起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

(三)“君子之交淡若水”,指导人们不忘初心

薛仁贵与王茂生之间的友谊,可谓“君子之交”的典范。唐贞观年间,尚未得志的薛仁贵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全靠王茂生夫妇接济。后来,薛仁贵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劳苦功高,得到重赏,成为位高权重的王爷。面对文武大臣送来的琳琅满目的贺礼,薛仁贵唯一收下的是庶民王茂生夫妇送来的两坛美酒。当打开酒坛得知两坛“美酒”竟是两坛清水时,薛仁贵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碗。众人不解其意,薛仁贵道:“过去我饥寒交迫之时,王氏夫妇解囊相助;今天我荣华富贵之际,王氏夫妇送我清水,那是要我保全本性呀,这不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吗?”

古人云:时位之移人也。很多人在艰难困苦的初始阶段,本性良好,目标高远,理想坚定,确有“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但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随着官职地位的升迁,随着“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信念动摇了,道德滑坡了,理想崩塌了,本性变质了,到这时候才想起“独善其身”,不过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了。

初心是什么?初心是人生开始时心潮澎湃的念想,是征程坎坷时卧薪尝胆的理由,是事业遇挫时逆流而上的动力。对于为政者来说,不忘初心,就是坚持“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为政之道,就是牢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为官箴言,就是保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为官本色不因诱惑而失守,不因名利而失节,不因流光而失色。

多几个淡若水的“君子之交”,生活中就多了几面镜子,通过它可以时刻看清楚自己的本性;多几个淡若水的“君子之交”,人生中就多了几坛“清水”,通过它可以清醒头脑,不忘感恩。为政者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真正弄清手中的权利从何而来,为谁而用,如何去用才能自觉过滤掉痴迷心窍的官欲、贪心不足的物欲追花逐艳的色欲,才有可能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保得住本色

“君子之交淡若水”,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在事业发展的历程中,是指南针,是方向盘,是保险绳,我们受益终生。

 

 文章来源: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2018年第三次庄子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上一篇:政治哲学的中国本土资源     下一篇:新时代庄子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