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学研究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关于冯友兰人生哲学中的庄子思想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19/8/5    点击:1461



关于冯友兰人生哲学中的庄子思想

[关键词]冯友兰 庄子 新理学 自化思想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毕生致力于研究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想对于两种文化之间的矛盾作一种广泛的解答,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一种广泛的解释和评论”,其著作《贞元六书》,开创了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新理学”一派。

冯友兰的著作中与庄子思想相关的论述,主要集中于《人生哲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同时也散见于其各个时代的著述中。此外,冯友兰于1961年发表的《论庄子》、《再论庄子》、《三论庄子》三篇虽有不少偏颇之处,还是可以以之为借鉴。从这些论著中,我们可以看到冯友兰一生以庄子为东方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贯注的心血。

一 对于庄子幸福观的阐释

在早期研究中,冯友兰发觉,国力的差异与文化既息息相关,却又不能简单地将东方文明一概贬斥。近代自然科学无法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是“因为中国的哲学向来认为人应该求幸福于内心,不应该向外界求幸福”,而这一观念也恰恰来源于“中国道家老庄之流,以为现在的世界之天然境界即好,所须去掉者只人为的境界而已”。不过,东方哲学的内向趋势包含有的人生论和人生策略,尚“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处”。正如一个策略的两个方面:“一个致力于实践,以知识理解事物的性质;另一个致力于主观方面,以知识理解‘我’的性质” 。这种针对于现实人生而发出的哲学思想,最终的目的在于寻求人类的终极幸福。

冯友兰对于庄子幸福观的解释是由《逍遥游》一章中“大鹏与斥鴳”的故事开始的。在郭象注的基础上,冯友兰指出“大鹏与小蜩都完全满足,不去人为地互相模仿,所以在其自然状态中都是完全的。人为只会扰乱自然,产生痛苦”,“复旧自然”既然是道家思想的教义,那么在天地之间,万物就都可以得到自己的满足。按照这一价值标准,那么所谓的求存活、求发展,就是徒劳无功的。“道使万物各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工作”,“然人之所患,正在于不能安其性,不能绝‘羡欲之累’。小者慕大,卑者慕尊,愚者慕智,‘事不任力,动不称情。’故‘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欲使人免‘羡欲之累’,则莫如使人知大小、尊卑、愚智,根本上皆无优劣是非之分”,这样才能做到“小大自适”,每个人都能“遵循他的自然,满足于他的命运。”冯友兰在《人生哲学》中把道家归为“浪漫派”,冯友兰人生哲学中的庄子思想“不问人生之目的是什么,而自然而然地去生”,由此得到真正的幸福。这种幸福观,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因为,“使历史成为实际的理由是求生的意志和求幸福的******”,******的泛滥固然不可取,然而不思进取地“完全满足”,被动地等待更加无法取得进步。


冯友兰对于庄子人生观的另一个焦点在于对庄子“自化”思想的阐释。这些阐释基本上贯穿了冯友兰哲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更是其“新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 对庄子自化论的阐释

在《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便对庄子的自化思想有一定的论述。他引用《大宗师》、《天地》诸篇中的语句,进一步分析云:“道即天地万物所以生之总原理,有物即有道,故道‘无所不在’也” ,“道为天地万物所以生之总原理,故‘自本自根’,无始无终而永存,天地万物皆依之生生不已也。”冯友兰将道之作用与物之自化结合而论之,可以说是其哲学思想的一大创新。他又引用《齐物论》中的“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云“万物之所以如此,‘咸其自取’,所谓‘夫固将自化’也。惟其如此,故道可‘无而无不为’。”

庄子的自化思想也是冯友兰“新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在1939年出版的《新理学》一书中,冯友兰以哲学观念上的理、道、气来论世界的形成。所谓“理”相当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事物本然如此的规则;“气” (或进一步而言“真元之气” )即是料;而“道”则是“真元之气,一切理,及由气至理之一切过程。”因此,理有其自身的尊严,乃不可转变,先天存在,又必须通过道的实现过程,来使得万物得以自化。自然如此,人间社会也如此。所以老庄所谓的“无为”并非完全消极的等待,而是顺着自然之理、顺社会所必定有之势来做事。这样,于自然来说是“无为”,于我们自身来说是“自化”,却是合乎天理,合乎自然之道的。冯友兰在《新理学》中对这层意思有一段集中的论述:“看一个社会之如何变化,须将其社会作整个看。此社会中有许多事,是此整个社会所应负责者。《庄子·天运》‘人自为种而天下耳’,郭象注云‘大能大齐万物而人人自别,斯人自为种也。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其弊至于斯者,非禹也,故曰天下耳。言圣知之迹非乱天下,而天下必有斯乱’。‘承百代之流’是就社会所有之历史说;‘会当今之变’,是就其所遇之时势说。于其历史与时势交叉之处,此社会所经之变,非一二人所应负此责任也。例如中国之在今日,正所谓‘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者。有许多事,无论是好是坏,皆不能指定为哪几个人或哪几种人之功罪,我们亦只可说:‘其弊至于斯者,非禹也,天下耳’。”

从上面的论述中,冯友兰无在对庄子“自化”思想作阐释的同时,也加入越来越多的个人色彩。与其说这是传统作用上的“以儒解庄”,毋宁说是在宋明理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结合的基础上,将庄子的“自化”思想融入于其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之中。

冯友兰在人生哲学方面对庄子思想的阐释,在我们今天看来依然是很有启发性的独创。在其一生的研究生涯中,始终没有停顿过对于庄子思想的阐发,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中,我们也可以始终看到他对于现实的深切关怀。冯友兰对于庄子思想的重新审视,除了人生哲学外,更侧重于将庄子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而在《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其他篇幅中也涉及了对庄子版本的考证、庄子的籍贯、庄子思想与西方哲学流派的比较等话题。在此不一一列举。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友兰著,《三松堂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2]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3]方勇,陆永品著,《庄子诠评》,巴蜀书社,1998年第一版

作者简介:金琳,女,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2005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上一篇:20世纪90年代以来《庄子》神话研究综述     下一篇:关于冯友兰人生哲学中的庄子思想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