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子学苑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庄子》蝉声亦逍遥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18/12/26    点击:1323



《庄子》蝉声亦逍遥

张建同

 

三伏盛夏,蝉声盈耳。推而及之,笔者想起了《庄子》中的“蝉”,静心品味,依稀领悟到庄子蝉声中的逍遥来。

《庄子》中写到“蝉”的地方共有三篇六处,不妨,我们先找出来读读。其一,《逍遥游》篇中:“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蝉与小灰雀讥笑大鹏说: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树,常飞不到目的地,就落在地上罢了,为什么到九万里高空而飞向南呢?”)

其二,《逍遥游》篇中: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智慧比不上大智慧,短寿命比不上长寿命。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懂得一天的早晚,寒蝉也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

其三,《达生》篇中: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孔子前往楚,行走在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熟练地像捡拾东西一样。

其四,《达生》篇中: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很多,而我就只知道有蝉翼。

其五,《达生》篇中: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我心不旁骛,世上万物我都不换蝉翼,这样还有什么得不到呢!

其六,《山木》篇中: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捕捉蝉,到眼前利益而忘掉了自的存在;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丧失了自身的真性。)

这一读,便发现疑问来了:三篇文章,六处写蝉,但叫法却有很大的不同,第一、三、四、五处叫“蜩”,第二处叫“蟪蛄”,第六处叫“蝉”。先哲为什么要变换着说法来写?这三种名称又有怎样的区别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深入了解一下生活在庄子故里蒙城的“蝉家族”。

如果把蝉比作“大自然的歌手”,那么,从春到秋都是他们歌唱的季节。首先登台的是一种小蝉,这种小蝉体长约2厘米,多为黄绿色,有黑纹,从早到晚发出“嗞嗞——”的叫声声音连贯,但很脆弱。接着亮相的是蚱蝉,就是知了,因声音如“知了——知了——”而得名。蒙城俗称知了为“蝔蟟子”,是“蝉家族中个头最大、数量最多的,体长4—5厘米,混身漆黑发亮,鸣声高亢响亮,是歌手中的男高音。

蝔蟟子,蒙城人非常熟悉,几乎人人都有关于它的故事。蝔蟟子成虫在树上交配产卵,随后便双双死去。蝉卵随风雨落在地上,钻入土中,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吸食树根的汁液,渐渐发育成幼虫,因其形如小狗,故俗称“蝔蟟狗子”。蝔蟟狗子从地下钻出来,爬到树上或其他高处,脱去外壳就变成蝔蟟子,这就是它的一生经历。油炸蝔蟟狗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因此,夏季傍晚捉蝔蟟狗子是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

蝔蟟狗子脱下的壳叫“蝉蜕”,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清热、解表、清音、明目等功效。蒙城蝉蜕更是地方特产,远销海内外,知名度很高。老中医开药方时,常常特注“蒙蝉蜕”,以区别其他地方的蝉蜕,可见蝉与蒙城关系之不同寻常。

夏至以后,蚱蝉便逐渐结束短暂一生,随后登台的则是伏了,与知了一样,因其叫声如伏了——伏了——”而得名,蒙城叫做“伏了子”。伏了子一叫,标志着伏天到了,秋天不远矣,所以蒙城有“伏了子一叫,穷汉子吓一跳”的俗语。紧跟着伏了子登台的还有一种寒蝉,古人也叫“蟪蛄”,它一直“嗞嗞——”叫到深秋。

对号入座,基本上可以确定,《庄子》中的“蟪蛄”就是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一直发出“嗞嗞——”鸣叫的小蝉,不过,将其统称为“寒蝉”是不恰当的,因为春生夏死的蟪蛄与“寒”字没有关系。“蜩”应该是知了或伏了,佝偻丈人说他要经过五六个月的锻炼,才能达到“犹掇之也”的程度,从春天算起,五六个月后也是秋季了。而“蝉”则应该是俗称“蝔蟟子”的蚱蝉。

《庄子》的开篇《逍遥游》便揭示主题,即“逍遥”。庄子之逍遥,并非一般性理解的“自由自在,安闲自得”,而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理想境界。在先哲看来,自然万物无小无大,无贵无贱,只要做到“淡然无极”(《庄子·刻意》),“安时而处顺”(《庄子·大宗师》),就是逍遥。文中第一处的“蜩”和第二处的“蟪”,就是用以表明小有小的精彩,短寿有短寿的逍遥。不是吗?一只蝉历经几年十几年的地下生活,才有阳光下几个月的展演,怎不“让它一次唱个够”,“潇洒走一回”!至于延伸理解庄子写蝉的逍遥是何用意,那则是哲学研究者的功课了。

《达生》中叙述了一个“佝偻丈人承蜩”,也就是一个驼背老人捕蝉的故事。关于捕蝉,蒙城人也很熟悉,用一根竹竿或秫秸竿,在上端粘上粘性的面团;或在上端固定一个透明的袋子;或上端劈开,用小棍撑开,再缠上蜘蛛网,也可做成一个捕蝉网,小时候都做过这类游戏。而《达生》中的驼背老人捕蝉达到了逍遥的境地,在他的眼中,纵然天地很大,纵然万物之多,但他只看到了蝉的翅膀,心中只有捕蝉这件事,所以,闻声而动,手起蝉定,捕蝉熟练地像捡拾东西一样,轻松愉快,潇洒自如

第六处则是《山木》篇中的蝉,也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出处。这里的蝉本来是逍遥的,“得美荫”嘛,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呀,可是,它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这不是蝉的过错,而是身后的螳螂给它带来的厄运。而此时等待它的正是与蝉同样的命运,所以,这条成语中讽刺的对象是只顾眼前利益的螳螂,一点也没有影响到蝉的形象。

《庄子》逍遥博大精深,而一只小小的蝉却也能带我们沉醉其中,有人说“蝉”乃“禅”也,“知了”乃“明白了”,嗯,有道理。

 


上一篇:暂无上一篇     下一篇:鲲鹏之歌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