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研公告: 关于成立2024年省社科党委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庄学研究

安徽省庄子研究会

电话:0558-7190258

邮箱:ahszzyjh258@163.com

邮编:233500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详情展示

庄子的人生美学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17/6/21    点击:1469



庄子的人生美学

                         朱荣智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提要:

    庄子生在衰乱之世,他所处的时代,由于封建制度的崩溃,诸侯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王钢废弛,名教坠地,庄子置身在悲苦的现实世界,眼睁睁的看着充满杀戮、饥饿、流亡的战祸,以及诸侯间的篡夺、凌虐,穷兵黩武,庄子心生悲悯,使用诙谐、幽默、嘲讽、讥刺的文字,假托虚构的寓言故事,阐述他的伟大思想,在揶揄声中,隐含着许多无奈和落寞。

    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要像展翅高飞的大鹏鸟,在九万里的高空,追求与造物者同游,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徜徉逍遥于无拘无束的自由世界。庄子了解人生的种种困惑烦忧,主要是因为太执着、太放不开,以及对外物、对别人的依赖心太重。因为太执着、太放不开,所以就有是非之争、善恶之辨,以及得失、祸福的理念,而对生死的道理,也不能释然接受。因为对外物、对别人的依赖心太重,所以在精神与物质上,便有层层束缚,而有许多烦恼与痛苦。

庄子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也是个很通达的人,他的文章,充满机智、富于谐趣、具有豪情。我们从庄子的人生美学,可以学到高度的智慧,可以学到旷达的人生哲理,也可以学到丰富的想象力和自由浪漫的情怀。

关键词:庄子     美学     人生美学     

一、前言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最著名的道家学者。道家的思想,以老子为宗,庄子承其学而加以发扬光大,庄子之于老子,犹如孟子之于孔子,对于儒家与道家学术的传承与宏扬,都有很大的贡献和成就。

庄子生在衰乱之世,天下沉浊,人心苦闷。庄子是个有心人,他了解人生的种种困惑、烦恼,主要是因为人心太执着、太放不开,对外物、对别人的依赖心太重。庄子主张去成心顺应自然,超越相对的现象世界,而逍遥于无限的绝对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求得心灵的安顿,不受情意的牵引,没有欲望的奔驰。庄子在《知北游》、《天道》、《天下》,多次提到“天地有大美”。庄子认为天地所以有大美,是因为天地体道而行,自然无为,不带有实用目的的活动,自由、无限。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 美是个抽象名词,何者为美?何者为不美?恒无定数,张三认为美的,李四未必也认为美;张三以前认为美的,现在未必还认为美;张三现在认为美的,以后未必认为美。美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虽然天下无不美,但是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才能见出事物的美。苏轼《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未必怪奇瑋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因为东坡能看出天下万物都有可观可乐之处,所以能够看出天下万物的可观可乐之处,因此,游山玩水,不必怪奇瑋丽,喝酒吃饭,不必琼浆佳肴。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子由也是了解一个人内心能自在自得,才能无适而不快,因为抱持一颗欣赏美的心,愉悦自得,所以才能见出人生之美、宇宙之美。

 

    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凡尔夫说:“美在一件事物的完善,这种完善能引起快感。”一般来说,凡是能引起愉快经验的,都可以称为美。在美感经验的刹那,我们只是全神贯注于我们所欣赏的那一个孤立的、绝缘的意向,而没有想到它的实用性或它与别的事物的关联性;就像我们在欣赏一棵古松时,我们觉得它很美,是因为古松的苍翠、劲拔,令我们产生愉快的心情,甚至设身处地,把自己想成一棵古松,高风亮节,傲笑群伦。在当时,我们并没有想到这棵古松是什么科的植物,它的特性如何?它值多少钱?美在刹那间,就是永恒。美是在有限中看出无限,心境越自由,越能享受美的存在。

二、展翅高飞的大鹏鸟

    庄子生在衰乱之世,他所处的时代,由于封建制度的崩溃,诸侯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王钢废弛,名教坠地,庄子置身在悲苦的现实世界,眼睁睁的看着充满杀戮、饥饿、流亡的战祸,以及诸侯间的篡夺、凌虐,穷兵黩武,庄子心生悲悯,使用诙谐、幽默、嘲讽、讥刺的文字,假托虚构的寓言故事,阐述他的伟大思想,在揶揄声中,隐含着许多无奈和落寞。

    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要像展翅高飞的大鹏鸟,在九万里的高空,追求与造物者同游,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徜徉逍遥于无拘无束的自由世界。庄子了解人生的种种困惑烦忧,主要是因为太执着、太放不开,以及对外物、对别人的依赖心太重。因为太执着、太放不开,所以就有是非之争、善恶之辨,以及得失、祸福的理念,而对生死的道理,也不能释然接受。因为对外物、对别人的依赖心太重,所以在精神与物质上,便有层层束缚,而有许多烦恼与痛苦。

    庄子是个非常豁达的人,他看待人生,就像是一场梦,而且认为一死一生,都是天命。《斋物论》中,庄子提到人夜晚做梦饮酒作乐,一觉醒来却在哭泣;有时梦中哭泣,醒来却开开心打猎。一个人在作梦的时候,往往不知在作梦,在梦中又有梦境,直到醒来才知道是在作梦。

    《大宗师》中,庄子说:死生,命也。白天与晚上的更迭运行,是自然的现象,人的生死,就像白天与晚上的变化一样,也只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来是偶然,死亦必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偶然的结合而来,而有生必有死,是人人都要走的路。人生像是一趟旅行,我们只买单程票,不是买来回票,一口气呼出去而吸不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下辈子。人与人之间,就像搭一列火车,有人先上车,有人先下车,有人同时上车;先上车未必先下车,后上车未必后下车,同时上车未必同时下车。车抵终点,大家都会下车。

    庄子的观念,天地万物的成毁、死生,都是气的流衍、聚散,人的生死,也是如此“通天下一气”,人之生,气的凝聚;人之死,气的消散。死人与活人的不同,不就是差一口气吗?

    死亡的阴影,是令人恐惧、害怕的。《至乐》中,庄子用诙谐的笔调描写一个髑髅自述死后的快乐。人死之后,没有长辈、部属等等人际的纠葛,没有四季冷热的变化,没有人间工作的劳苦。《斋物论》篇中,庄子举丽姬嫁到晋国,起先不乐意嫁过去,悲伤哭泣;等到嫁到晋国,与晋王共同享受荣华富贵,才后悔当初为什么要悲伤哭泣,说明死者怎么不会后悔以前要求生呢?

三、人生的至境

     庄子的人生至境,是要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谓至人无己,就是解除一己之我执。执着是痛苦的根源,人常常执着于一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以不能与万物冥合,不能乘御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随缘自在。人要解脱烦恼与痛苦,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私心和贪念,连“我”的名分都没有了,世俗的得失、祸福、名利,又有什么值得挂记的呢?

     庄子描述的神人,是肌肤像冰雪,姣好文静如处女,只是吸风饮露,不食五谷,能够随物变化,与造化同游。庄子所指的圣人,不是儒家的尧帝,而是道家的许由。神人不讲事功,圣人不求虚名,虚己待物,不受物累。至人、神人、圣人,都能无心而不自用,随物变化,忘怀得失,无己无私,与大道相通。

     人类的生活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两大主体。吃饱喝足是人类物质生活基本需求,但是人类的生活,不只是追求吃饱喝足而已,而且进一步要求满足安乐,甚至希望拥有很多的财富、很好的声名。其实,真正的财富,并不适看得见的金钱、地位,而是内在生命的满足宽厚、愉悦舒适。名与利的追求,是可得可不得,不是有求必得,更不是得而不失,一颗安定的心、满足的心、感恩的心、宽厚的心,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一个俯仰不怍,问心无虚的人,顶天立地,气象干云,是天下最富足、最尊贵的人。

    人生有三大困境,一方面是形体的有限,生、老、病、死,是人生无可奈何的结局。另一方面,人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日益纷杂的群体社会中,人际关系十分复杂纠葛,各种利益的冲突,往往产生误会、猜忌、权谋、攻许、倾轧,是非、得失的争议,造成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敌意,甚至发生冲突、战争。当然,人自身对欲望的追逐,也是痛苦的来源之一,永无止境的贪求,使人疲于奔命,牺牲健康、性命。各种病痛、疾病的产生,都是来自个人欲望追求的不知节制。

    快乐是自找的。愉快的性格,是一个人家庭与事业成功的关键,没有一个自己不快乐的人,而能使别人快乐。庄子的人生理想,就是要能够超脱充满悲苦的现实世界,而逍遥于无限宽广的精神领域,乘御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与万化冥合。我们要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呢?庄子主张“一生死”、“齐万物”、“混善恶”、“泯是非”,要做到“心斋”、“坐忘”,把一切的名利、得失、祸福、生死的概念,全部放下、忘掉,然后就能超然远引,与大道通。

    庄子的人生至境,是要像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之上,自由自在的翱翔飞舞。我们要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人生境界呢?庄子提出“心斋”与“坐忘”两个法门。什么是心斋?心斋是指人心的斋戒。人生的困苦,往往来自心知的痴迷,修持心灵的清明,人心才不会迷失方向、执迷不悟。孔子告诉颜渊,不要用耳朵听,要用心听,不要用心听,要用气听。耳朵所听、心知所想,都是有限的,只有用气去听,才能接纳无限。气是心境空虚的形容,大道存于空虚之中,只有用空虚的心境才能体悟到的存在。

    心斋是虚而待物,坐忘是同于大通。庄子强调坐忘的功夫,堕肢体,就没有形体的痛苦;忘记了心知,就没有心知的困惑。没有形体的痛苦,也没有心知的困惑,那就是人生的至乐。  

四、勇敢面对生死

    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长久以来,一直是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不解的谜题,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主张,而宗教家的主张,科学家仍然无法承认、确认。古人常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虽然因为科技与医疗的发达,现代人也非常注重养生,但是百岁以上的人瑞,到底还是少数,一般而言,都是活到七十、八十岁上下而已。在有限的岁月里,人生充满很多烦忧。庄子《养身主》中,强调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心智的逐物是无穷的,以个人有限的生命去追求心智无限的欲望,是非常危险的。

    人生没有回头路。希腊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带领学生到果园摘苹果,每个人只能摘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等到学生们都走出果园,学生们纷纷希望能有再一次的选择,因为没有一个学生满意自己的选择。

    庄子说:死和生,都是天命,像白天与夜晚的变化一样。圣人体悟这个道理,内心像一面镜子,物来不乱,物去不留,随缘自化。明朝洪应明《菜根谭》:“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自然界的景象,不都是如此吗?

 庄子对人生的观照,非常通达,他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关系,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现象。人生也是如此,人的生死,就像白天与夜晚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庄子认为,人最初是处在天地混沌之中,后来有了气,气依附了形体而有的生命,生命消逝则回到自然。

 庄子并不是无情的人,人对亲友的生离死别,总是不忍与不舍,非常难过。庄子妻死,庄子始哭而后歌,是因为他对生命有深切的体悟。庄子将死的时候,弟子要厚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木,日月、星辰、万物为陪葬品,葬具就都完备了。弟子们说:如果把老师的尸体丢到荒郊野外,会被鸟兽吃掉。庄子回答说:尸体暴露在地上,被鸟兽吃掉,尸体埋藏在棺木,棺木坏损,也会被蝼蚁吃掉,何必偏心呢?

    人生最看不破的是生死障,很多人贪生怕死,执迷贪求,所以烦恼痛苦一辈子。所有存在的都会消逝,只是迟早而已。如果天地万物都不会死亡,这个世界就不再存在了。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珍惜所有,全力以赴。

    一般人怕死,是不知道死后会怎么样?其实,尘归尘,土归土,人来自大自然,又回归大自然,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们空手而来,也空手而回,我们什么也没带走,什么也带不走,有什么好计较、罣碍的呢?庄子的人生智慧,为芸芸众生,提供一个方便法门,寻觅一方人间净土。

天下事一得一失

    庄子《齐物论》中,提到毛嫱、丽姬是人间的美女,但是游鱼、鸟兽见了,纷纷被吓走。另外,厉是古代的丑女,西施是古代的美女,而从道德观来看,并没有区分,因为万物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气的流衍。美的东西是气的流衍,丑的东西也是气的流衍,通天下一气,腐朽可以变神奇,神奇也会化为腐朽。

    美与丑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一定要强分彼此,只是增加烦恼和痛苦而已。美丑只是形貌的不同,内在德性的好坏才更要,内心的漂亮才是真正的漂亮。形貌的美丽只会令人羡慕,内在德性的修养,才会令人尊敬。庄子《山木》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娶了两个妾,一个长得漂亮,一个长得不漂亮,他喜欢长得不漂亮的妾。因为长得漂亮的妾自恃其美,骄傲自大,反而让人不知其美;长得不漂亮的妾自知其不美,谦卑柔和,所以得人喜爱。

    庄子《人间世》、《德充符》,描述不少身体残缺  、畸形,外貌丑恶的人,如支如离疏、兀者王骀、兀者申徒嘉、兀者叔山无趾、哀骀它、支离无脤等人,这些人有的是驼背,有的是双腿弯曲,有的是腿被砍断,有的是脖子着大瘤……,总之,都是一些长相怪异丑恶的人,但是这些人却得到很多人的尊敬和喜爱。譬如兀者王骀,跟随在他身边的人,和仲尼一样多。哀骀它这个人,男人和他相处,都不忍心离去,女人见了面,宁可当他的妾,也不愿意当别人的妻。支离无脤游说卫灵公,深得卫灵公的欢喜。为甚么这些长相怪异、丑陋的人,能够得到许多人的爱慕呢?因为他们自己并不在乎自己的形貌怪异、丑陋,而努力进求自己的学问、能力、智慧、德性,别人看重他们的学问、能力、智慧、德性,也就不在乎他们形貌的丑恶、怪异了。

    庄子“齐万物”、“泯是非”、“混善恶”的思想,推本朔源,是来自老子的自然哲学。老子认为,道不只是宇宙的本源,也是自然的秩序,道的运作,是相反而相成,宇宙万事万物的各种现象,都是相对的,是相生和相成,万物一体,物我不分。

六、蜗角之争不足可取

    人生是争不完的。争字,在甲骨文中想两个人各持物的一端相争之形。争名利、争得失、争胜负,都是起于分别心。人人却希望求福而辞祸,可是因为人心不足,物欲难求,在争名夺利的过程中,往往却求祸而辞福。没有得到福的好处,先得到祸的坏处,即使得到了福,满足了欲望,也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人生都有一些不圆满,实在没有什么好计较、算计的、物戒太满、太盛。老子曾说:“祸或莫于不知足,疚就莫大于欲得。”人生的痛苦,主要因为私心太重,欲望太多。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胸。”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宽。人生是计较不完的,为了一点点的得失、利益,或是意气,而逞强斗狠,是划不来的。争强好胜的结果,即便赢了面子,却可能输了里子。吵架没有赢家,不管是输?是赢?都会失去珍贵的感情,是两败俱伤。

    我们不是不争、不求,争要争大的,求要求久的。“利计天下计,名求万世名。”不止要求一己、一时的目的。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滴水,景露在阳光下的一滴水,很容易就干掉,只有将它储放在大海中,才会永久存在。个人的生命有限,社会的事业无穷,把个人有限的生命融入社会无穷的事业,个人有限的生命,才得以绵延不尽。

    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较贵,而不是有钱叫富,有身分地位叫贵。一个不满足的人,再多的钱、再大的官,都嫌不够。不满足的人,永远不快乐,只有不争、不求好人,才能得到心灵的快慰、富足。

七、人生贵在顺其自然

    庄子《至乐》记载,从前有一只海鸟栖止在鲁国的郊野,鲁候抓后,把牠供养在庙堂之上,弹奏最美妙的音乐,喂食最好的佳肴,提供最好的饮料。可是这只海流露出忧伤的眼神,不吃不喝,三天之后就死了。海鸟的死是因为鲁候用养人的方法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养鸟,用错了方法。以养鸟的方法养鸟,就应该把这只海鸟放生,让牠回归深林,任意翱翔,随意取食,自由生活。《养生主》也说:生长在水泽中的野稚,走十步才能找到一口食物,走百步才能找到一口水喝,虽然生活很艰难,却不愿意被畜养在笼子里。

     庄子《骈拇》中,水鸟的腿虽然很短,把牠的腿拉长了,就很不舒服;白鹤的腿很长,把牠的截短了,也很难过。该长就长,该短就短,凡事要顺其自然,如果拂逆其性,则将弄巧成拙,反成弊害。

庄子反对刻意的作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伯乐善于治马,伯乐为了驯服马匹,又是烧、又是刻,加上马勒、鞭策,而且刻意让马又饿、又渴,以及各种严格的训练,不堪训练的马,死了一大半。

古代的真人,顺天应人。《大宗师》里,庄子指出真人的修养是不违逆失败、不追求成功,不计是非,错过时机而不后悔,行事得当也不觉快乐。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就会登高不战栗,下水不觉湿,入火不觉热,睡觉不做梦,醒时无忧无虑。庄子又说,古代的真人,不知道悦生,不知道恶死,活者的时候不会很开心,死的时候也不难过。忽然来了,忽然去了,看待死生不过如此罢了。总之,庄子心目中的古代真人,能够顺应事务的变化,随遇而安,不忮不求,老天给予怎样的安排,就怎样的接受。

八、学习庄子不羁尘俗的睿智

    庄子生在衰乱之世,,置身于悲苦的现实世界,眼睁睁的看着充满杀戮、饥饿、流亡的战祸,以及诸侯间的篡夺、凌虐,穷兵黩武,庄子心生悲悯,使用诙谐、幽默、嘲讽、讥刺的文字,假托虚构的寓言故事,阐述他的伟大思想,在揶揄声中,隐含着许多无奈和落寞。

    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要像展翅高飞的大鹏鸟,在九万里的高空,追求与造物者同游,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徜徉逍遥于无拘无束的自由世界。庄子了解人生的种种困惑烦忧,主要是因为太执着、太放不开,以及对外物、对别人的依赖心太重。因为太执着、太放不开,所以就有是非之争、善恶之辨,以及得失、祸福的理念,而对生死的道理,也不能释然接受。因为对外物、对别人的依赖心太重,所以在精神与物质上,便有层层束缚,而有许多烦恼与痛苦。

    庄子是个非常豁达的人,他看待人生,就像是一场梦,而且认为一死一生,都是天命。《斋物论》篇中,庄子提到人夜晚做梦饮酒作乐,一觉醒来却在哭泣;有时梦中哭泣,醒来却开开心打猎。一个人在作梦的时候,往往不知在作梦,在梦中又有梦境,直到醒来才知道是在作梦。

 

 

    庄子的时代,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但是他的人生智慧,对我们现代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启迪和引导的作用。没有一个时代比现在变得这么快、这么大、这么多,很多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工作、生活都很疲惫、沮丧;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也逼得许多青春少年对人生失去信心,难以适应,栖栖皇皇的忙乱生活中,迷失奋斗的方向、努力的目标,以至发生各种脱序、脱轨的不正常现象,带给自己、家人、学校、社会,许许多多的困扰。

庄子的一生,处在忧患之中,但是他没有退避、堕落,他用自己超然的态度,把痛苦的人生,提升出来,凝炼成不羇尘俗的睿智,举世滔滔,庄子把自己从凡俗中抽离出来,追求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逍遥世界。我们学习庄子的精神,就是要能无求、无待,超越种种人为或天然的限制,表现最大的自由空间。

九、结语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求得一颗安定的心、一颗富足的心、一颗自由的心,一个人的心灵,越宽、越广,才能越自在、越快乐,越能享受人生之美。庄子的思想,对浮浮沉沉于名利世界的成人,大有帮助,是一帖消暑解渴的清凉剂;庄子的思想,对正在求学进修的青春少年,也有引导启发的作用。

庄子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也是个很通达的人,他的文章,充满机智、富于谐趣、具有豪情。展读庄子的书,可以学到高度的智慧,可以学到旷达的人生哲理,也可以学到丰富的想象力和自由浪漫的情怀。

参考书目:

《庄子的美学与文学》 朱荣智   明文书局    19923

《庄子集解》        王先谦       三秦出版社     20053

《改变一生的庄子名言》 朱荣智    德威出版社   200811

《老庄智慧谈职场逆中求胜法则》    朱荣智   万卷楼出版公司  20117

《与庄子有约  朱荣智   山东济南出版社         20161

 

上一篇:用心若镜与消极自由* ——《庄子·应帝王》习读(提纲)     下一篇:论庄子道德修养对审美体验的转化

地址:安徽省蒙城县博物馆电话:0558-7190258邮箱:ahszzyjh258@163.com

版权所有:安徽省庄子研究会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ICP备案编号:皖ICP备17003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