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明朝时期蒙城学子的辉煌

来源:政协蒙城县委员会    时间:2023/11/21 11:04:09



明朝时期蒙城学子的辉煌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读书做官一直是知识分子毕生追求的目标。“读也,禄在其中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隋朝以前,做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世袭,所谓“龙生龙、凤生凤”;一是举荐,就是要有地方官员推荐,全凭官员的主观判断,能上任的都是官员的亲朋好友或门生故吏。因此,官职被士族垄断,下层知识分子很难进入仕林。一个人再有本事,如果没有官员举荐,只能是“藏在深闺人未知”。

根据蒙城县志(明万历《蒙城县志》、清《同治蒙城县志》、民国四年《重修蒙城县志》)记载,自从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到满清末年的1904年光绪甲辰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1300年间,蒙城共有33人考中举人,其中明代27人,清代6人;8人考中进士,其中宋代1人,明代7人。清朝260年间,蒙城没有一个人考中进士。民国《重新蒙城县志》虽然记清光绪末年有一个人考中进士:“葛成修 光绪甲辰(1904)科。翰林院编修。寄居河南固始。”但是,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金榜”名单中,查无此人。说彻底一点,榜中连一个姓葛的也没有。据倪立峰《清代安徽进士研究》,清朝一代,安徽省60个州、县共考中进士1182人。刘佰合 高刘《清代安徽进士群体区域分布之考察》和盛菊《清代安徽沿淮地区进士群体之考察》两文的统计是1192人,比倪文多出10人(其中六安州增加1人,颍州增加9人)。三者共同的结论是:全省60个州、县中,太和、亳州、涡阳、蒙城四个州、县没有一个人考中进士。这些数字有力地说明:整个封建社会,明朝是蒙城学子最辉煌的时代,考中的举人、进士最多。

明朝时期蒙城考中的举人、进士:

举人27人:陈天民(洪武年中式),张敏德(科分无考),郁文(洪武年中式),郎彧(科分无考),陈朴(永乐甲午科),张泰(永乐甲午科),赵时敏(宣德丙午科),孙仲显(永乐丙午科),陈显(宣德己酉科),张楫(正统甲子科),张朴(景泰年中式),刘斌(景泰丙子科),张价(成化甲午科),陈钊(成化年中式),潘孟时(成化癸卯科),李青(成化丙午科),潘相(弘治乙酉科),许廷桂(正德丙子科),陈瀛(嘉靖乙酉科),王文翰(嘉靖辛卯科),何维憼(嘉靖己酉科),姜涌(嘉靖壬子科),于子英(嘉靖乙卯科),李维(嘉靖年中式),戴日强(万历戊子科),陈我德(科分无考),李东生(崇祯壬午科中式京闱)。

进士7人:张敏德(洪武乙丑科),郎彧(洪武甲戌科),许廷桂(嘉靖癸未科),王文翰(嘉靖庚戌科),何维憼(嘉靖癸丑科),李维(嘉靖丙辰科),陈我德(崇祯甲戌科)。

明朝时期,蒙城有各类贡生208人。洪武年间16人,永乐年间12人,宣德年间9人,正统年间7人,景泰年间3人,天顺年间4人,成化年间14人,弘治年间9人,正德年间8人,嘉靖年间24人,隆庆年间4人,万历年间28人,天启年间14人,崇祯年间5人;例贡51人。这些贡生中,有不少成就斐然,如张思恭、陈居敬二人,都官至侍郎,成为朝中大员。石璞,官至少卿,也是朝中较高的职官。刘连,任中书省参政,为地方高官。

明朝时期,不仅考中的举人、进士远远超过其他朝代,而且进入仕途的学子数量之多也是其他朝代不可相比的。民国《重修蒙城县志》记载,蒙城有214人在朝廷或地方为官(其中16人没有注明职务)。具体级别和职位如下:

在朝中做官的约30多人,最高官职为侍郎:张思恭(贡生),刑部侍郎;张居敬(贡生),户部侍郎(侍郎是朝中的高官。明朝中央废掉了中书省,不设丞相,六部直辖于天子,六部成为中央行政的核心机构,六部尚书为长,正二品,左右侍郎为副佐,正三品。六部之中还有顺次,以吏部为首部,次于吏部者为户部,次于户部者为刑部)。石璞(贡生),官至少卿,也是朝中较高的职官(明朝中央的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鸿胪寺都置少卿一职,为各寺副职。蒙城史料没有记载石璞在哪一寺任职)。潘孟时(举人),任刑部郎中转户部郎中;王存志(永乐年间贡生写为王存智),任郎中;许度(贡生),任员外郎;陈我德(进士),任礼部主事(郎中、员外郎、主事,都是六部的司级官员,分别是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张敏德(进士),任御史。何惟憼(进士),任经历司经历(正六品)。何文质(贡生),任浙江道御史(张敏德、何惟憼、何文质3人属于都察院的官员。都察院职掌弹劾百官,辨明冤枉,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官。御史是中央政府监察官)。陈天民(举人),任给事中(明朝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明史·职官三》:“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六科给事中属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的所谓“品卑权重”者)。还有在藩王府中任职的:张来麟,任唐府护卫经历,为从七品(唐王朱桱,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建藩国于河南南阳府);丁廷矩任周府(周王朱橚,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洪武三年被封为吴王,建国于浙江钱塘府;八年后改封为周王,建国于北宋故都河南开封府)奉祠祀正,为正八品。其他如任行人司的行人,户部、刑部照磨所的照磨、检校(照刷文卷,计录赃赎),各部大使,王府长史司的伴读和仓大使,太常寺和太仆寺的吏目等,为正八、九品或从八、九品,其姓名不一一列举。

在地方做官的约有120多人。任中书省职官的4人:陈岱(乡举),王文翰(进士),刘连(洪武年贡生)。这3人职衔最高,任中书省参政,从三品(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把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改为十三布政使司区,简称为十三省,另设南北两直隶。明朝在各省置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负责民政和司法。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分领各道,为地方长官的辅佐官,品级较高。《明史·职官志》:“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从二品,左、右参政,从三品”)。陈嶷,宣德中举贤良方正,后擢升陕西按察副使(明朝在各省省设置有监察兼司法的机构——提刑按察使司,地位略低于布政使司。《明史·职官四》:“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一人,正三品;副使,正四品。”按察副使也是地方上较高的官职)。

任府中职官的11人:丁成(举茂才)、戴日强(举人)、赵定(贡生)、王敷(贡生)、李锦(贡生)5人任府同知;陈岩(陈嶷的父亲)、蔡端、李核、王思成4人任府通判;陈瀛、葛垣2人任推官(《明史·职官志》:“知府一人,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无定员,正六品;推官一人,正七品”)。

任州中职官的7人:张泰(举人)任开州(现在重庆市的开州区)知州;陈钊(举人)任知州(没记州名);李访(贡生)任肇庆府德庆州(现在广东省肇庆市的德庆县,明代该州辖封川、开建二县)知州;丁敬、姜思谅、万钦、李桂荣4人任州同知(《明史职官志》:“知州一人,从五品;同知,从六品”)。另外,还有张璧、王素、汪峤3人也任同知,但是都没有注明是府级同知还是州级同知或其他同知(州同知是正六品,比府同知低一级;都转运盐使司也有同知,则是从四品,级别较高)。

任知县者16人:张孝宗、张茂林、郎彧、姜涌、于子英、任复、张蔚、萧有源、许志、张道宏、陈瀚、马伟、李朴、赵文焕、张文旆、何起龙(知县都是正七品)。任县丞者21人,任主簿者15人,任典史者3人。有12人任巡检司巡检(《明史·职官志》:“巡检、副巡检,俱从九品,主缉捕盗贼,盘诘奸伪。凡在外各府州县关津要害处俱设,俾率徭役弓兵警备不虞”)。还有在地方任盐大使、仓官、典史、驿丞等,品级比较低,不再列举他们的姓名。

任各级官府的学官共28人,这些学官有教授、教谕、学正、训导,为各级官府的教育长官。《明史·选举志》:‘’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俱设训导,府四,州三,县二。”

还有一部分人,其担任官职的名称,朝廷和地方都有设置,如“经历”等,因此,无法确定他们任职的地方。

朝明一代,蒙城还荐举12人,大部分在明朝初年。张孝宗,举孝廉方正;陈岩,初名益,字友谅,举孝廉方正,赐名岩;陈岱,乡举;陈嶷,举贤良方正;张茂林,举茂才;王敬,举茂才;张整,洪武八年举茂才;姜孟旭,永乐年举茂才;戴用,成化年举茂才;穰梦周,举乡饮大宾;蔡端,崇祯年辟以楷书;丁成,举茂才。陈岩、陈嶷父子都是举荐上去的,而且陈岩还得到朱元璋的赐名。明大学士杨士奇《通判陈公墓表》中提到:“君初名亮,既被荐入见,太祖皇帝悦之,赐名岩,其字维石。”他们都担任了不同的官职。如陈岱,任中书省参政,为地方高官。

 


全站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