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大宗师》义理探微

来源:《文史知识》2023年第6期    时间:2023/7/31 10:09:43



《大宗师》义理探微

 

孙明君

 

 大宗师

何梦瑶曰:“大宗师,谓道也。道至大无外,故曰大;生天生地,万物资始,故曰宗;人当法道,故曰师。”(方勇《庄子纂要》贰,学苑出版社,2018,800页)世人以真人为宗师,真人以大道为宗师。文章内许由称颂大道时说:“吾师乎!吾师乎!”明确以道为师。本篇除了描写古之真人外,也写了畸人的形象。真人是一种理想人格,畸人则是活跃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家人物。

 

 古之真人

《大宗师》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释德清曰:“此一节乃一篇立言之主意,以一知字为眼目。”(《庄子纂要》贰,812页)孙嘉淦:“自起至此为一节,乃一篇之总冒。下文皆分疏‘知天所为'‘知人所为',末乃归于天人之合一也。”(《庄子纂要》贰,815页)文章劈头提出:重要的是认识天与人,分清天之所为与人之所为。然而,由于事物变动不居,要认清天与人的关系很难,唯有真人才能知天知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是区别真人与俗人的标准。真人能够做到“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如火不热”。在道教徒眼里这是对神仙的真实描写,在非道教徒眼里,或以为是一种文学夸张描写,或以为是真人身处不同地位时的表现。

《大宗师》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郭象《庄子注》:“无意想也。当所遇而安也。理当食耳。乃在根本中来者也。气不平畅。深根宁极,然后反一无欲也。”释德清曰:“此一节言真人妙悟自性,是为真知者。”(《庄子纂要》贰,820页)真人没有欲望,所以既没有梦境,也没有忧愁。真人的呼吸不同于常人,常人用喉咙呼吸,真人用脚跟呼吸。如果一个人世俗的欲望越强烈,他距离道家的境界越遥远。

《大宗师》曰:“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人不距。倏然而往,倏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释德清曰:“此一节言真人游世,不但忘利害,而且忘死生。故虽身寄人间,心超物表,意非真知妙悟,未易至此,欲人知其所养也。”(《庄子纂要》贰,824页)死生是人生的大事。真人看淡生死,对于生死不用其心,不以生死为怀。

《大宗师》曰:“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郭象《庄子注》曰:“夫体道合变者,与寒暑同其温严,而未尝有心也。然有温严之貌,生杀之节,故寄名于喜怒也。无心于物,故不夺物宜;无物不宜,故莫知其极。”面对外物,真人未尝有心,他的喜怒与自然合拍。

《大宗师》曰:“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梅冲曰:“论道以‘天与人不相胜'句为主,古今论道者,莫如此语最明白的当。”(《庄子纂要》贰,801页)释德清曰:“此一节形容真人虚心游世之状貌如此之妙。……此一节总结前知天知人工夫,做到浑然一体,天人一际,然后任其天真,则在无而天,在人而人,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庄子纂要》贰,846页)真人虚心以游世。”天与人不相胜也”是庄子天人思想的高度概括,庄子第一次提出了无人合一的思想。此与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截然相反。

 

  死生

《大宗师》曰: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郭象《庄子注》曰:其有昼夜之常,天之道也。故知死生者命之极,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所系哉!夫真人在昼得昼,在夜得夜。以死生为昼夜,岂有所不得!死生属于命,不可违背。

《大宗师》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我们习惯于用相濡以沫比喻夫妻朋友同甘苦共患难,按庄子的思想,两个人与其相濡以沫,不如在道的怀抱中各自畅游,互相忘记对方。

《大宗师》曰: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李腾芳曰:庄子学问全在生死上勘得破,故每每以生死立论。上文既言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此又言死生命也,以下反复发明其意。(《庄子纂要》贰,865页)生死观也是《大宗师》要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庄子看待生死最为超脱。他认为大地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人与大地始终没有分开,天地是人类最值得敬仰和感恩的存在。

 

  夫道有情有信

《大宗师》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道是真实存在的,又是无为无形的,道自本自根,自己产生自己。鬼和天帝都是因为有了道才能活起来。道的产生非常久远,大道无处不在,且永远不会过时。释德清评“豨韦氏得之一节曰:此明大宗师者,所宗者大道也。以大道乃天地万物神人之主,今人秉此大道而有生,处此形骸之中,为生之主者,所谓天然之性,以形假而性真,故称之曰真宰。”(《庄子纂要》贰,885页)以上所举者皆为得道之人,得道之后使他们有了神奇的本领。对于这一段是否是庄子的原文,也有学者予以否认。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文史知识》2023-6


全站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