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小议庄子的豁达人生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20/10/5 15:55:49



             小议庄子的豁达人生


庄子,战国时代人,与老子并称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七子之一,所著《南华经》为道家经典著作,庄子也被后人奉为南华真人。根据汉朝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庄子曾为蒙漆园吏,只是一名小官吏,不像老子曾为周朝守藏室之史,身分十分尊贵。庄子的家境并不富裕,生活非常贫苦,但他在清贫的生活中甘愿淡泊名利,自得其乐,而不醉心于功名利禄,不让名缰利锁束缚自己的豁达精神,确实值得世人学习。

1、人穷有志。庄子的家境并不富裕,生活非常贫苦。但他是个很有骨气的人。《庄子·外物》:有一天,他穷得没有米下锅煮饭,要向监河侯借米。监河侯推辞说:等到收租之后,就借庄子三百两金子。庄子很生气,回答说:在他来的路上,有人呼叫他的名字,左顾右盼都没看到人,最后在车轮下见到一条鱼,鱼脱离了河水,希望庄子给牠一点水活命。庄子说:好呀!等我南游吴越,激起西江的水来盛大迎接。鱼说:算了吧!倒不如早一点到卖鱼干的市场找我吧!庄子求助不成,以故事来讽刺监河侯的奚落。

《庄子·山木》:有一次,庄子穿着一件粗布大衣,身上有许多补钉,鞋子只有用粗绳绑着,跑去见魏王。魏王见他一副落魄的样子,说:你怎么这么困顿呢?庄子回答说:我是贫穷,不是困苦。穿破旧的衣服是贫穷,有志难伸才是困顿。庄子并不以自己的贫穷为意,反而讽刺魏王说:处在昏昧的国君和暴乱的臣子之中,想要不遭受困顿的命运,办得到吗?

人和为贵。庄子强调天人和,全神贵真。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天人和谐,庄子认为要达到“天人和”的状态,就需要“养神”,乃至“全神”。精神状态能影响甚至决定形体的健康状况,精神修养到一定程度,达到“全神”还能使形体保持稳定性而趋于长生。庄子还认为“真”是比“神”更内在于人的东西,只有守护住这一人的本质,人才成其为人,“贵真”就是珍重人与生俱来、自然天成的真性情。

《庄子寓言篇》: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胡适认为,“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这11个字“竟是一篇‘物种由来’”!即万物同本一类,后来才以“不同形”“相禅”(“相嬗”,承继转化),从而一代代进化成万千的物类。庄子的人与万物平等共生和谐观,是一种普适、博大的生态情怀。后来,荀子在高喊“制天命而用之”的同时,不忘“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以实现“不夭其生,不绝其长”的可持续发展。

淡泊名利 在庄子看来,功名利禄的束缚是精神的巨大负累,是导致人的心灵不能自由的重要原因。因此,人不能被外在的功名利禄所诱惑、役使,以至于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庄子本人始终保持不求显赫富贵、只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他说,荣华富贵何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人们为谋取功名利禄所付出的最大代价,就是丧失真性、迷失自我,使精神不得自由,更无法超脱、升华。在庄子看来,这是用极巨大的代价换取极微小的利益。《让王》云: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隋侯之珠是举世闻名的宝珠,用它作弹子来打千仞高山上的鸟雀,即使能够打下来,也不过是用重大的代价换取微不足道的区区小利而已。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即一个人如果一直能保持朴实无华的本性,那么他将是这世上幸福指数最高的人,也是最完美的人。这句话也一直跟我们强调,欲望越大,烦恼越多,但是倘若你能看破这一切,做个朴实无华的人,那么你就会发现一切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庄子说:“为善无近名。”做好事不要为了名声、利益去做,那样会适得其反。

有几则故事,足以说明庄子对于富贵的生活,看得非常淡泊。《秋水》:楚王曾经派二名大夫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见庄子,希望把楚国的政事委托给庄子。庄子正在濮水钓鱼,笑着对二名楚国大夫说: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牠的龟壳被楚王用丝巾包裹存放在庙堂。这只神龟愿意死后龟壳被藏放起来,还是活着拖曳尾巴在泥地里爬行呢?二名楚国大夫说:当然愿意活着在泥地里爬行。庄子说:那么,你们就请回去吧!我也要在泥地里爬行,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不要受当政者的束缚。

《秋水》中还有一则寓言,即庄子把梁国宰相的职位,比喻为腐烂的老鼠,不屑一顾,以此来讥讽惠施将其视为珍宝,怕被抢夺的小人行为。

庄子对一般以富贵为骄矜的人,尤其是不假辞色,大肆嘲讽。《列御寇》:宋国有一个人名叫曹商,为宋王出使到秦国,得到秦王百辆车子的赏赐。曹商洋洋得意,对庄子说:居处在陋巷,穿破旧的衣服,面黄肌瘦,这不是我的专长,我的专长,是能开悟国君,一下子就能得到百辆车子的赏赐。庄子说:听说秦王生病找医生,能替他治疮的人,可以得一辆车,替他舐痔的人,得五辆车,所做的事越卑下,得到得赏赐就越多。你是不是替他做很多卑下的事呢?你走吧!

孟子也有同感,他的齐人一妻一妾就是对封建官场的揭发、鄙视和嘲笑:一个齐国人,有一个大老婆,一个小老婆,他每天外出,都是酒足饭饱后回来,大老婆问他和谁一起吃饭,他都说是富贵人家,大老婆怀疑,对小老婆说:“咱老公每天外出,都是酒足饭饱后回来,问他和谁一起吃饭,他都说是富贵人家,但到从来没有富贵之人拜访过我们家,我要跟踪老公的行踪。”第二天一早,老公一出门,大老婆就在他身后跟着,发现街上没有一个愿意和他说话的人,后来,跟到城东郊的墓地,发现老公走到祭坟的人跟前,讨要剩菜剩酒,不够吃,又到别处讨要,原来这就是他酒足饭饱的方法。大老婆回到家中,把情况如实的告诉小老婆,说:“老公是我们一生的依靠,现在他却这样没出息。”两人相拥而哭,可是,老公不知内情洋洋得意的回家,又在老婆面前摆谱。

孟子总结说:其实,现实生活中,那些追求荣华富贵的人,他们在外的丑态,能不让让家人羞愧哭泣的,太少了。

4、耐住寂寞。寂寞是无人相伴的旅程,是没有星光的夜空,它使空虚的人孤苦,使浅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人深沉。《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在庄子看来,寂寞是万物的根本,人也只有在寂寞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认识自己。庄子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寂寞,是一种逍遥,是静守自己的一方天地,是一种安于其间。他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内篇·人间世第四》)命就是遭遇,当大势所趋,非个人力量可以左右时,就要视为自己的命运,安于其间,不要螳臂挡车。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外篇·山木第二十》)心役使万物,而不是成为外物的奴隶。享受寂寞,不为外物所奴役,但是也不必让自己的心走向枯寂。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芳华。耐得住寂寞,才能对真正所爱好的事情专注持久。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不见异思迁,向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总会有所收获。总之,寂寞是万物的根本,在寂寞中,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沉淀自己、成为自己。

5、坦然生死 。生命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走向老死的过程。庄子对人生的观照,非常通达,他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关系,有始必有终,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现象。人的生死,就像白天与夜晚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他认为,生死本是一体而平等的,生和死都只是生命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就其中的某一个过程来说,生与死是有区别的,但就整个生命大的循环过程来看,生死实际上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交替过程,“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达生》),因此,不论是生还是死,人都应该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齐物论》)

庄子妻死,庄子始哭而后歌,是因为他对生命有深切的体悟。庄子将死的时候,弟子要厚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木,日月、星辰、万物为陪葬品,葬具就都完备了。弟子们说:如果把老师的尸体丢到荒郊野外,会被鸟兽吃掉。庄子回答说:尸体暴露在地上,被鸟兽吃掉,尸体埋藏在棺木,棺木坏损,也会被蝼蚁吃掉,何必偏心呢?

庄子还讲过一个寓言:“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大宗师》)把船藏在山谷里面,把山藏在海洋里面,自以为很牢固了,谁知却有一个人力气很大,半夜三更不知不觉地把山和海洋都背走了。每个人对生命中的一切,往往都想把握得很牢,其实永远都把握不住的。人类喜欢收藏,喜欢占有,可是藏得住吗?纵然能藏得一时,到头来还是要归于自然。即便自身这个臭皮囊,也是藏不了,何况身外之物!唯有不想占有万物,万物才能为我所有;唯有把个体的生命托于自然,才真正能跳脱生死的锁链!庄子的“道”,就是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尊重万物众生平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才能其乐融融,感觉天人合一的和谐。

陶渊明可谓得到庄子的真传,他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生死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害怕也没有用,所以不必欢喜,也不必畏惧,尽心享受生命的欢乐,到了该结束的时候就随自然而化。

6、尊重他人。在庄子《至乐》一篇中,有一个“鲁侯养鸟”的故事,这个故事原文如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鲉,随行列而止,委虵而处。

“鲁侯养鸟”的故事,对我们最直接的启示,就是做事要掌握规律。鲁侯不知道海鸟的生活规律,胡乱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养鸟,结果很快把鸟养死了。如果再延伸一些,可以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的层面。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以一种“自我”的惯性,自己感觉好的东西,错误地认为别人也喜欢,而强加给别人,从而造成交往的不愉快,就会出现“鲁侯养鸟”的蠢事。

目光长远。《庄子》中有一则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这则寓言说明,唯有长远的眼光,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可是现实中,人们往往目光短浅,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总会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从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学会转弯。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寓言朝三暮四,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养猴子的人给猴子分果子吃,对它们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猴子们听后非常愤怒。于是养猴人马上改口说:好吧,那就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这样总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都非常高兴。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本质没有区别,猴子得到果子的总量并没有增多,养猴人不过是变换了一下早上和晚上的分配数量,就把猴子们给蒙住了,从而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也一样,不能一条路走到黑,有时候只要转个弯,换个角度考虑,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任何问题解决,都不一定只有一个途径,有时候,需要发散我们的思维,多方面想想,没准还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人生也是如此,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防转个弯想想,反其道而行之,或许你将看到不一样的美丽风景。

忘记是非。不活在别人的眼中,就是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不活在别人的评价中。这是一种智慧。只要不涉及原则对错,别人说什么听听就好。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又何必为了别人委屈自己。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齐物论》)从道的角度看,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是可以相通为一而被认识的。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人生的境界也不同。何必活在别人的期望、评价里?我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反思一下,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是否“深深”地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评价中。庄子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这又是一种人生高度。他告诉我们,人生的精神支柱,完全在于自己的内心,在于忘记物已,忘记是非,而不在于外物。

10、游戏人生。庄子对文学的贡献,主要有山水自然和游戏人生两个方面。他认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不要认真对待这个世界,也不要认真对待自已,当然画画也不要当真。《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舔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矣。”即是宋元君要画图,所有的画师都来了,受命跪拜作揖后就站在一边,他们把画笔濡湿,调好墨。在外面等待进殿的还有一半人。有一个画师后到,他外貌安闲,不急着挤进殿去,他受命跪拜作揖,却并不站立,而是立即返回了住所。宋元君派人去看,他正解去衣服,露着身体,交着脚坐着。宋元君说:“行,他才是真正的大画师。”即宋元君认为这个怪画家才是他想要的。庄子强调这个画家的放当行为,是对世俗行为观念的反叛,是对自然的回归,是超越世俗的精神价值。后来这种详狂、游戏人生的秩序在南北朝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根据。

11、做好自己。庄子的“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还可理解为,事物原本就有正确的一面,事物原本就有应该认可的一面;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正确的一面,也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应该认可的一面。理念不同,做法不同,活法就不同,没必要去改变别人,做好自己就可以。

做好自己,要以不变应万变。庄子说:得其环中,以应无穷。(《齐物论》)所谓“环中”,就是连环的中心。世界就像一个连环套,无穷无尽的变幻让人眼花瞭乱。做好自己,才能应付无穷无尽的事。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超越于现实,不被外物左右。对任何人来说,活着的心态最为关键,心态就算不能决定你的一生,至少可以影响你的一生!生活中的幸福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感受到的。以不变应万变,做好自己,一切便是最好的安排;守住初心,就可以重返自由,从而达到闲适之境界!

做好自己,要在实践亲证中悟道。庄子《养生主》讲过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用“游刃有余”来形容庖丁的才华,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庄子说: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注焉而不满”,指永远注不满;“酌焉而不竭”,就是永远取用不完。庖丁解牛过程虽然迅速,但在解牛前却是庖丁慢慢十九年的实践亲证。在当下这个繁华的社会,我们只有静下心来,不断地积累,完善自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才能将自己做到极致,进而自带光芒。此外,庄子《达生》中抓蝉的故事,《知北游》中大马之捶钩的寓言等,都说明了专注做好自已的道理。

人生最看不破的是生死障,很多人贪生怕死,执迷贪求,所以烦恼痛苦一辈子。所有存在的都会消逝,只是迟早而已。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珍惜所有,全力以赴。庄子的超脱人生是其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是对精神本然状态的自我认识,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无任何约束的精神自由境界。其豁达超脱的人生观,对历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下我们经常谈论幸福感,而幸福与人们的心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心胸不够宽广的人,无论他的物质生活条件多么优越、多么高档,都不会具有强烈的幸福感,他的生活质量都不会达到很高的幸福指数。而庄子的豁达人生态度,正是这样的一剂良药,他为芸芸众生,提供一个方便法门,寻觅一方人间净土。


作者简介:孟祥运撮镇镇副主任科员、记者站站长

文章来源:安徽省庄子研究会2018年第三次庄子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全站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