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学习庄子艺术美育精神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20/4/13 10:03:22



学习庄子艺术美育精神 

孙永建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强调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先秦时期文艺精品《庄子》作为中华美育精神重要组成元素,激浊扬清,有品位,有格调,有责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战斗性和实践品格,在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上具有文艺原创力,反映了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的精神高度,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奠定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美育精神基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美育文化,对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美育建设和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庄子美育追求倡导的完美的理想人格有“神人”(《逍遥游》等)“至人”(《逍遥游》等)“真人”(《大宗师》等)“贤人”(《德充符》等)“全人”(《德充符》)“君子”(《大宗师》等)“廉士”(《刻意》)“善士”(《徐无鬼》)“清廉士”“贤良士”“忠圣士”“豪杰士”(《说剑》)“善人”(《胠箧》)“圣人”(《逍遥游》等,但《应帝王》《在宥》《天运》敢于揭示伪“圣人”过失)。

庄子文本是哲学文本、文学文本、美学文本,也是美育文本,给受教育者带来精神美感,进行审美熏陶,是树立中华美育精神文化自信的古籍载体。闻一多《古典新义·庄子》指出阅读《庄子》分不出哪里是思想的美,哪里是文字的美,外型与本质极端调和,思想文字浑圆成不可捉摸的统一有机体,已经是文章家所能达到的极致顶点了。南宋高似孙《子略》评庄子“法度森严,文辞隽健,自作还新”,认为是“一代之奇才”。明末清初金圣叹《〈三国志演义〉序》指出六大“才子书”:《庄》《骚》《史记》、杜甫律诗、《水浒》《西厢》。诸多先贤大家对庄子高度点评赞赏。

具体来说,庄子通过文本语言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活动的描绘与创作,进行劝导教诲,期望人们正确认识大自然运行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生的幸福美好平安生活,塑造品格高尚的时代新人。

一、文学艺术美育

(一)语言艺术美育

庄子文本语言表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理于事,以事释理,寓言构思奇特,注意文采,比喻、对比、排比、想象、夸张、层递、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用典、象征等,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逻辑论证的形象性、审美教育的生动性,接地气,吸引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爱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寓言》)如同古代欧洲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的文艺作品都通过具有特色的语言风格和逻辑论证对剧变的社会、百态的人生开药方,包含治国理政新智慧和美好人生新规划。

语言艺术是思想艺术的载体。庄子更加重视思想精神、最高价值追求的沟通交流与传播分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

(二)形象艺术美育

庄子通过创造文学艺术形象,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让人们和谐相处、尊重人性、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万物生灵和青山绿水,寻求人的自由解放。庄子塑造的文学形象中有大量的人物形象和动植物等自然界形象。

庄子通过正面典型人物塑造,弘扬正能量,提倡新风尚,积极引导受教育者,向榜样、向先进、向最美人物看齐。最美人物有两种。

一种是外貌与气质俱佳,最纯真,最高超,最完美,有真人、至人形象等,形神兼备。他们学习并掌握了自然与社会运行发展规律,具有形体的优美纯美和思想的纯洁先进,具有强大的引领力、号召力、影响力。庄子以此引导人们不要满足于外貌外形,更要追求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都美好。至人:言行合乎道德,能神奇地胜任一切工作任务而不伤人伤己伤自然,“至人神矣”(《齐物论》),心地纯净透明,没有城府,坦诚公平做人做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应帝王》),毫不隐瞒什么,杜绝迎来送往,也没有任何私利,“至人无己”(《逍遥游》),不搞个人主义、结党营私、团团伙伙,不浪费国家资财、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讲排场风光、人情世故,反对假仁假义、繁文缛节,因为他能保持战略定力、政治定力,具有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坚定理想信念,“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天道》),不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等。《大宗师》《天道》《刻意》《田子方》《徐无鬼》等对“真人”给予较为详细的解释阐发,主旨相似。

另一种是形丑神美。庄子塑造畸人、畸物艺术形象,让人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之美、思想之美、理论之美。如果形体外貌不美、残缺,不在意于整容整形,不灰心放弃气馁,通过提高思想境界、认识觉悟、审美修养,塑造心灵美、精神美、人格美、品德美,成为“全人”“全德之人”(《德充符》)“全德之君子”(《田子方》)。庄子塑造众多肢体残缺、形貌丑陋的人物形象,但心灵道德却大善完美精神高尚。如,断足者“兀者”王骀“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断足者申徒嘉,支离疏、叔山无趾、佝偻丈人、无唇、大瘿(肿瘤)、“恶人”哀骀它等,形体丑,外貌丑,但展示了更为高贵的精神美、心灵美,因而化丑为美,化缺为全,形缺德全。犯罪分子“盗跖”(《胠箧》)“盗人”(《田子方》)“罪人”(《天地》)“小盗者”(《盗跖》)等为利为财违法违规而受刑受罚有污点,但真实凸显了其本性真情的德性,反映了社会治理和治国理政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很好,经济社会命运共同体没有建设的很好。

庄子通过塑造众多反面人物形象,进行了批判否定。如,假圣人伪圣人非圣人,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唯我独尊,你输我赢,阳奉阴违,做两面人,造成社会乱象,造成官场病态、病态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恶化,人性扭曲,社会道德败坏,“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悬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马蹄》)。“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胠箧》)好的方针政策落实不下去,好的法律法规执行不了,注重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违背公平公正规则,违背人情法理,必然道德沦丧,“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胠箧》)

庄子还通过大量动植物等自然界文学艺术形象,承载着庄子美育思想,传播审美情怀。如“鲲”“鹏”“大瓠”“大树”(《逍遥游》)“螳臂当车” (《人间世》)、断鹤续凫 (《骈拇》)井底蛙 (《秋水》)、呆木鸡 (《达生》)、得鱼忘筌 (《外物》)等。

二、音乐艺术美育

音乐离不开感官体验,但不能仅限于感官享受,还需要超越感官刺激,不能沉溺沉沦于感官层面。“至乐无乐”(《至乐》)。“乐”的繁体字“樂”加草字头为“药”(藥)。音乐如草药可治疗疾病,让人恢复心情快乐。音乐制作和传播要净化心灵,抒发情感,释放情绪,积极向上,感化人、塑造人,而不能扰乱本性和真情,不能造成精神紧张与痛苦,渲染扭曲人性的“毒音乐”、无道德底线的不良音乐。“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马蹄》)音乐表现、创作、传播,要符合人的真正的健康的情感需求,符合公序良俗。通过艺术思考,坚持工匠精神,冷静琢磨,扎根生活,努力奋斗,追求创作高品质的音乐艺术作品,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因为人们对音乐艺术精品的欣赏与感受具有共性普遍性。人民群众对“短平快”的平庸的无病呻吟的假艺术非艺术反艺术深感苦楚。“夫天下之……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苦者,……,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至乐》)对假丑恶的音乐存在有忧虑焦虑,还不够,而要担起责任,采取措施,追根溯源,加强整改,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通过音乐表达实现新探索与新认知的快乐心境。配偶亲人好友的亡故、经济生活极端困难和事业追求遭遇彻底失败等,让活着的人开始产生极端悲愤倦怠,但是,经过深入考察和深入思考,“内省”反省如何经得起人生时时考验处处考验,自我革命,破除思想意识束缚,认识到人生的生死悲欢离合、有无得失、成败兴衰,是大自然规律和常态,因而,精神解放了,思想达到了新高度,认识达到新境界,于是停止了悲痛抑郁颓废迷茫,心胸开朗,眼界开阔,更为从容、更为公正、更为客观面对现实生活,树立人生自信。

庄子通过妻子离世这个家庭重大变故,经历了痛苦迷茫烦躁焦虑,经过反思生命,形成正确认知,接受生命循环不息的现实,通过音乐疗法,调整心态,尽情享受生活。“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至乐》)通过介绍庄子心理变化调节的过程的案例,让人受教育,长见识,得升华。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位好友,志同道合。子桑户亡故。孔子委托子贡吊丧。两位好友一个“编曲”,一个“鼓琴”,“相和而歌”:“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批评质询指出:“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反问:“是恶知礼意!”子贡回来向孔子汇报,孔子对子贡进行了思想教育,指出他们思想自由,“游方之外者也”,不受生死方面繁文缛节、陈规陋习的思想束缚,“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志同道合的人,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大宗师》)

子桑因多日暴雨极端气象而生活困难,“霖雨十日”,好友子舆前往救济帮扶慰问,“裹饭而往食之”。却听到子桑弹琴唱歌。“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一边“鼓琴”,一边唱歌“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歌声悲伤低弱,诗句短促,“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子舆进门询问为什么这样唱歌,“子之歌诗,何故若是?”子桑答疑解惑传道,进行了思想教育,“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大宗师》)生活条件受到家庭、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探究致贫原因,走上脱贫道路,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逐步解决贫困问题,逐步提升经济和文化生活水平。这对当前扶贫攻坚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增强扶贫脱贫责任感,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和信心信念。看问题不是静止的机械的片面的,而是看到变化,看到未来的好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实的困难,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现在和未来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永不灰心泄气、萎靡不振、丧失信心,而是时刻准备,增强本领,学习技能,积累实力,关注时局,艺术化生活,诗性栖居奋斗,不懈奋斗,艰苦奋斗,乐观奋斗,增强脱贫致富主体意识,发挥作用,逐步改变贫困现状和问题困难,逐步实现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齐心合力共创共享创造美好生活。

庄子通过师生音乐评论阐发审美理念。在追求伟大理想时遇到困境,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学生们子路子贡相互议论“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说明对伟大事业的信心、为伟大理想的信念、对所走的前进道路的信仰有动摇,对前途迷茫困惑。颜回因理论水平有限,无法回应解答重大现实的挑战,心情郁闷,于是向老师报告。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深感学生人是“细人”目光短浅,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急需审美思想教育,于是,面对学生对当前时局形势为“穷”的误判,对学生教育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对自己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充满信心,对未来的伟大理想充满信心,“削然反琴而弦歌”,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情绪得到释放,提升了学生审美认识与审美境界。子路深感幸福美满,“扢然执干而舞”,配合弦乐跳起舞蹈,表达欣喜之情。子贡发表感言“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由此,庄子指出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明白所处历史阶段,成为有觉悟的高度自信的先进分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让王》)。孔子依然通过弦乐器演奏音乐表达乐观心态,通过孔子对学生进行音乐说教,改变对音乐的认识,改变对当前时局、通达与困厄、昌盛与灾难等的误判,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荣辱观,结果学生们提高了思想觉悟,营造了健康科学向上的文化道德新风尚,一起唱歌跳舞。庄子以此说明在顺境与困境等不同的情境里都要保持乐观积极向上豁达的精气神,不懈怠不悲观,持续快乐奋斗,努力进取,永不放弃,为了伟大理想而不懈奋斗。

庄子通过萧类管乐器“籁”乐艺术进行审美教育。根据管乐器“籁”开展“人籁”“地籁”“天籁”三种格局的审美教育。“人簌”是人工制作的乐器“比竹”产生的美妙管乐声“乐出虚”。“地籁”是自然世界“众窍”产生的天然之声和原生态之音:“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陵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天籁”在前两种音乐类型基础上抽象提炼而成的具有普遍性共性的音乐理论模型,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吹万不同”,但都根据客观事物自身属性和发声规律产生的音乐艺术形式,“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齐物论》)庄子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达到“载”“道”目的,探索与反映大自然运行原理的神奇美妙。

庄子通过音乐演奏的三种变化,让人产生具有三种不同的审美体验,达到三重不同的审美境界。

北门成向黄帝请教在“洞庭之野”欣赏黄帝亲自导演的“咸池之乐”的大型音乐舞剧体验,刚开始感到惊讶惧怕,“始闻之惧”,然后感到懈怠放松,“复闻之怠”,最后感到疑惑,难以置信,如此美妙,“卒闻之而惑”,精神空荡荡,灵魂净化,没有烦躁喧嚣杂念,“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像接受洗涤,自我革新,化成新人。

黄帝就大型音乐舞蹈制作、演奏、导演过程进行了阐释,演奏中结合了人情、自然、秩序、宇宙元素,“吾奏之以人,徽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音乐变化无穷,让人感到敬畏惊讶。

然后进入仿照自然宇宙的柔和幽明元素,让人感到轻松空灵。“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阬满阬;涂郤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倚于槁梧而吟。心穷乎所欲知,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

最后,音乐又发生了变化,让人忘我,精神进入音乐极乐巅峰境界,无法解释,产生审美疑惑。“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动于无方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不主常声。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无言而心说,此之谓天乐。故有焱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

音乐艺术的创作者和欣赏着,相互配合,深入互动,分享音乐承载的精神力量和情感体验。音强、音高、音长、音色模拟大自然万物,因而无穷无尽的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精品被创造出来,引起人们神奇的情感共鸣和美妙的审美体验.“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天运》)

庄子通过音乐创作者心灵路程与欣赏者内心体验,引导人们向大自然现象汲取智慧,打破固有思维理念,探索客观世界内在规律性,用以创新艺术活动,创作艺术精品,影响人激励人鼓舞人,承担社会责任,带给人们精美的艺术感受与共鸣,塑造有道德的灵魂。

三、绘画艺术美育

庄子通过绘画艺术活动进行审美批判和讴歌,有鲜明的正确的艺术立场。

庄子没有对绘画材料、技法进行具体讨论,而是抓核心,牵牛鼻子,注重画家的神情姿态的强烈反差,表明观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在这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斥的僵化的俗艺术氛围中,“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画师并不因权大势大而破规矩制度,并非“不懂规矩”,能做到甩开思想包袱和陈规陋习,集中注意力于原始创新、基础创新,把宝贵的时间、精力勇于干事创业上,而不是用于迎来送往、尊卑贵贱、蝇营狗苟、繁文缛节上,以实际行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敢于打破潜规则。这恰是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要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业绩,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敢于弘扬正气,施展才华。宋元君赞赏道“可矣,是真画者也”,(《田子方》)指出有良心和良知的艺术家进行真正的艺术劳动与创造时,要遵循艺术作品生产创作规律,不媚俗,不媚上,不媚人耳目,不媚功名利禄,只以真实为最高准则,求真务实,是艺术界楷模。

庄子用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形式,来思考社会问题、关注灵魂尊严,体验社会现实,批判文艺界和社会各界的假丑恶,追求风清气正,履职尽责,提升受教育者思想认识、人格境界和艺术素养,增强人们正义感和敢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

四、舞蹈艺术美育

庄子还对舞蹈等艺术活动进行简要描述,追求真实人性,和谐身心,独立自由。

神圣的祭祀或巫术等典礼仪式上的舞蹈“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的艺术样式成为一般职业劳动艺术的比照对象、参照标准。庖丁十九年职业解牛,手、肩、足、膝、刀的节奏韵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养生主》)。舞蹈艺术与长期职业劳动技艺具有内在一致性,都能达到一种娴熟、唯美而令人惊叹的艺术境界,带给人们审美享受,启迪人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成为具有高超技艺的艺术化劳动模范,造就艺术化人生。

通过艺术活动进行审美传播之外,庄子还通过自然活动、社会劳动进行审美引导,塑造美好心灵。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论费尔巴哈》)同样,庄子文本中通过艺术活动的描述、分析和解释,目的在于立新德树新人,通过传播先进的审美理念,引导和警示受教育者提高审美辨别力,高扬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变人民群众的命运,提升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加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培育积极向上、包容开放的情感情绪,鼓励自我革新,自我革命,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不懈,矢志不移,争做文明人,争做好人,推动个体身心自由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自由人生、精彩人生、别样人生,鼓励人们超越狭隘偏见和破除思想束缚,胸怀大局,拥有远见卓识,回答当代困惑,解决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中的焦虑与精神压力,为追求美好生活提供精神力量支持。

庄子艺术美育是我们审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想基础,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坚定我们更为基础、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坚定信仰、积极传播和模范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奋斗者,更有动力和创造力,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

 

作者简介:

孙永建(1980- ),男,安徽蒙城人,法学博士,

蚌埠医学院艺术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来源:安徽省庄子研究会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全站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