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庄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综述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19/11/22 15:56:17



庄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综述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李季林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伴随着《庄子》不断地被解读、被诠释,在方法上庄学研究由传统的文本法、主旨价值法、文字、训诂学、阶级分析法等研究,到现代的诠释学、现象学、范畴学、文献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社会学、统计学等诸多研究方法,以西学解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庄、以佛解庄、以庄解庄,或者以庄学关注时代,拓展了庄学研究的范围,深化了庄学研究的主题,勾勒出庄学与进化论思潮、现象学、经世致用思潮、自由主义、唯物史观、科学思想、现代佛学、新道家、现代文艺、现代美学、生态文明、生命科学、存在主义比较研究、庄学发展史、君子文化、中国精神、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等诸多关系,揭示了庄学中蕴含的虚无主义历史观、达观主义世界观、平等主义价值观、直觉主义认识论、相对主义方法论,以及赋有后现代性的现代生态文明思想、现代养生理念、现代法治思想、原自然主义道家哲学等,这些庄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无不显示了庄学丰富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不仅概述了当代中外庄学研究的主要前沿问题,还明确了当前庄学研究的方向、方法、水平以及未来。

关键词:庄学  前沿问题  现代性  展望

 

近代以来,伴随着《庄子》不断地被注释、被解读、被诠释,在方法上庄学研究由传统的文本法、主旨价值法、文字、训诂学、阶级分析法等研究,到现代的诠释学、现象学、范畴学、文献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社会学、统计学等诸多研究方法,研治庄子的专家学者以西学解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庄、以佛解庄、以庄解庄,或者以庄学关注时代,拓展了庄学研究的范围,深化了庄学研究的主题,勾勒出庄学与进化论思潮、庄学与现象学、庄学与经世致用思潮、庄学与自由主义、庄学与唯物史观、庄学与科学思想、庄学与现代佛学、庄学与新道家、庄学与现代文艺、庄学与现代美学、庄学与生态文明、庄学与生命科学、庄子与存在主义比较研究、庄学与庄学发展史、庄学与君子文化、庄学与中国精神、庄学与新时代、庄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等诸多关系,揭示了庄学中蕴含的虚无主义历史观、达观主义世界观、平等主义价值观、直觉主义认识论、相对主义方法论,以及赋有后现代性的现代生态文明思想、现代养生理念、现代法治思想、原自然主义道家哲学等,这些庄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无不显示了庄学丰富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1、新世纪庄学研究:20年来,在宽度和深度、内容和方法上,庄学研究均有较大的进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庄学的现代性、庄学的未来、庄子文化归属、庄子思想与儒佛道的相关研究、庄子与其他中国思想家的比较研究、庄子思想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庄子思想的具体命题研究等。

2、庄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学术界把庄子与伊壁鸠鲁、尼采等西方哲人作横向的比较研究,是近年来比较哲学、比较文化研究在庄学研究上的一个应用。

王英娜在“西学与庄学的互动——论钱穆对伊壁鸠鲁和庄子哲学的比较性诠释”中,综述了近代以来在东西文化大论战的背景下,在庄学界,胡适以进化论解庄有明显的西学化倾向,而钱穆则以传统文化为根基,试图在中西文化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以庄子与伊壁鸠鲁为切入点, 钱穆从两者的思想宗旨、实践途径、对世界及人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并通过重新诠解庄子建立起了与伊壁鸠鲁思想的通道。
    屈海燕在“《庄子》与德里达解构思想比较”中,论述了二者理论基点分别是"道"与"解构思想",在思想上都表现出一种反传统的立场;其基本策略分别是"齐物论"与"解构二元对立",并且二者都通过对语言的批判以达到彻底消解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专制。但当二者摧毁一切时,二者表现出对真理的不同态度:前者是探寻,后者是颠覆。《庄子》力图去建设"道"的主导地位,而德里达则是纯粹的颠覆,没有重建任何东西,因为一切作为本体论的东西都会被"解构"而解构。

邓绍秋从生态学的角度,比较了庄子与海德格尔:庄子的“物无贵贱”与海德格尔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两者都尊重自然,具有万物平等的生态价值观;两者“绝圣弃知“与”世界之夜”都批判技术知识;两者的“逍遥游”与“诗意栖居”,都追求自由的生存状态。只是一个主张“清静无为”,一个强调“艺术拯救”。 
    3、庄学与诠释学:从诠释学的视角关注、研究庄子,是一种新的方法。李耀南在“郭象删定《庄子》文本及其诠释学问题试析”一文中,从诠释学的视角阐述了现存《庄子》文本的相对性。郭象删定《庄子》的依据在于“庄子之意”。其删定《庄子》的诠释学意义在于,“庄子之意”是指作为作者的庄子之初意,郭象以“庄子之意”剔除不合庄子之意的篇章,删定符合庄子之意的文本,其间存有互为前提、递相促进的循环关系。由于《庄子》是包括庄子及其后学学派之作在内的一个文集,《庄子》除了庄子之意,还包括难以确定人数的其他作者之意,且“庄子之意”本是郭象理解和解释《庄子》的结果,如此郭象所认定的符合庄子之意的文本是否可以确定为庄子所作?郭象删除的那些不合庄子之意的部分是否就一定不是庄子所作?这些都是诠释学的视角下郭象文本所留下的问题。

4、庄子的文学思想:《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有人形容是哲学的文学、文学的哲学。庄子的文学思想是多方面的,体现在独特的“庄语”语言文字、“寓言”的文学体裁、“浪漫”的创作方法、“贵无”的留白艺术等。近年来,这方面的著作有:阮忠的《庄子创作论》,宋效永的《庄子与中国文学》 ,白本松、王连锁的《庄子与中国文化》,刘生良的《庄子文学研究》,孙克强、耿纪平主编的《庄子文学研究》,孙雪霞的《文学庄子探微》、刘生良庄子文学阐释接受史》、刁生虎庄子文学新探——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黄锦鋐的《庄子及其文学》、孙雪霞的《比较视野中的庄子神话研究》等。
    5、庄子的法治思想:在法律上,庄子于老子“道法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天贵真”的思想,即以自然、天性为原则,崇尚赋有自然主义倾向的自然法“天道”。
    李季林在“论庄子的法治思想”一文中,认为庄子的法治思想具有虚无主义和自然主义倾向。庄子不仅批判了当时的仁义道德伦理,更批判了刑罚礼法制度,把老子对法治文化的批判,滑向了法律虚无主义,主张绝对的人格平等、精神自由,追求个体自我的心放逍遥境界。庄子对有法伤天的人道社会的认识和揭示是深刻的,批判是有力的,他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法律制度的怀疑是合理的、有根据的。这些体现了庄子思想的平民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富有时代性。庄子肯定人的自然生存权利的思想,虽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有某些相通之处,但是他们所设置的消除不平等愿望的路径却截然不同:卢梭从客观社会着眼,试图通过社会契约、人民权利的有条件的部分让渡,从而实现社会的平等和个人自由;庄子则从主观自我着眼,以无己、坐忘、泯灭自我的方式,实现自我的内在的精神自由和人格平等,虽然更彻底,但是未免虚幻无力。
    6、庄子的生态文明思想:庄子以自然为原则,以天人合一、人乐天乐至乐、得道体道为目的,阐述了道法自然、知常、知止、适性、知足、逍遥, “游心于淡”、“顺物自然”,“与物为春”、“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享的和谐关系,物我一齐的平等观,无用之用的价值观,以及人在自然界的非中心位置即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等,这些无不赋有现代生态文明意义。
    刘隆有在“听庄子讲生态文明”一文中,论述了庄子重视生态文明的思想,强调人应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与万物和谐相处;遵循自然故有的秩序,自然的自在性,便是最高的境界,一切强加于自然之上的行为,即便是像孔子那样从“仁义”之心出发,也会破坏物的本性。

孟蝶认为庄子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自然无为的生态发展观以及知足节制的科技发展观。

傅秋涛从生态经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庄子以本源性的直观思想方法为出发点,对经济发展如何产生了破坏自然、分裂社会、奴役心灵的消极作用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探讨了以"不益生"为经济发展目标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理想途径。

刘华军认为,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审美的。

7、庄子的养生思想:养生是道家和道教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养形(身)、养气、养神(心)、养德、养志等,其目的是全身保命、长生久视、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等。庄子站在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审视文明对生命的异化,主张自然、自我、自在,以人性自然、虚静恬淡为养生的原则,以心放逍遥、精神自由为养生的目的,通过“心斋”“坐忘”, 以“无欲”上承老子的“寡欲”、列子的“纵欲”,下启《吕氏春秋》的“适欲”等,以忘形、乐气、适性、主神、颐德、快志、逍遥等阐述了其全性保真的养生思想,进而实现其保身(自然生命)、全生(精神生命)、养亲(人伦价值)、尽年(个体意义)的目的。神全、至乐、快志(“以快我志”)不仅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也是其养生的最高境界。

白兆麟把庄子以自然哲学为出发点、以人生哲学为落脚点、以相对主义哲学为路径的养生观,称之为“养生哲学”。

姚春鹏把《庄子》的养生思想概括为六个方面:万物生于阴阳之气的世界观、“精神生于道”的生命观,“形本生于精”的身体观、“因自然而不益生”的养生原则和“缘督以为经”的中和养生方法论、“心斋”、“坐忘”的养气论、“形全精复”的养神论等。

如何在形为物役、心为利诱、环境污染的现实状态下保持身心自在、健康幸福,依然是生命哲学、养生学在当今的一个课题。王会儒等以《庄子·庖丁解牛》为例,阐述了庄子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的养生智慧,其要在于“重道”、“养心”、“顺世”。

在当代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人们的社会生活与自然本性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表现了物质时代人们心灵的诸多困惑。庄子尊生、卫生、达生的养生思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智慧,彰显了其超越时空的现代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学者从体育的视角,论述了庄子的养生思想,认为“庄子讲养生、治身有其治国安邦的目的。”庄子讲体育,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个人健康,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促进了全民健康。这种观点与当时所提倡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全民健身运动有关。

8、庄子的工匠精神:《庄子》中的匠人都是赋有技艺的,是得道、体道者,如庖丁(《养生主》)、匠石(《人间世》)、伯乐(《马蹄》)、轮扁(《天道》)、佝偻者、梓庆、东野稷(《达生》)、郢人(《知北游》)等,他们的技术不仅近乎艺术,更近乎道理。

张明国、田一涵的试论《庄子》的技术观及其当代价值 阐述了《庄子》赞美的技术是符合“道”的技术;《庄子》的技术观在认识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价值。

谢永鑫认为,庄子尚技的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对于真、善、美内在统一的精神境界的崇高追求。梁晓萍、张晋旗从“技”与“艺”之美,阐述了庄子的技术审美主体观

9、庄学与君子文化:庄子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一位君子,他影响了陶渊明、王维、苏轼等诸多后之君子。但是《庄子》中的君子不同于孔孟儒家以仁义立身行事的君子,而且儒家所谓的君子还是庄子嘲讽的对象。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庄子·大宗师》)“今世俗之君子,多为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庄子·让王》)庄子所谓的君子,近乎至人,自然、无为、无己,以德配天,是天之君子。
    陈红梅认为庄子的“体道”“全德”君子之交淡若水”的君子人格赋有逍遥自得的形象,其关于君子的论述和塑造的“君子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了古代的君子文化

10、庄学与中国精神:尊道重德、法天贵真、无为无己、适性逍遥,以及自由意识、批判思想、自然主义、相对主义、浪漫主义等是庄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革命精神、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奋斗精神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王国良从庄子大气磅礴、志存高远、积厚持久的鲲鹏精神,论述了庄子对中华文化精神的重大贡献。

11、庄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庄子思想含藏着超越时空的时代价值,赋有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元素。作为庄子故里,蒙城县从当代文化建设的高度,积极挖掘庄子思想的现代性,先后举办了多届国际庄子学术研讨会,分别以“庄子与现代文明价值”“庄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庄子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庄学与新时代新使命”为主题,出版了《庄子与中国文化》《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10余部书籍;开展了面向全国的“逍遥蒙城”内涵征集活动,并将其概括为“包容从容、自然自在、遵道求真、顺势而为”,其中 “自然自在”道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准则的渴望,“遵道求真”与遵纪守法、遵礼守信相通,“顺势而为”则是要求人们尊重规律、拼搏进取。实践证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庄子的精神要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庄子的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渊源之一。

12、庄学与庄学发展史:近年来,庄学发展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对象,得到了系统化的研究,其轨迹、特征、影响也日渐清晰起来,主要著作有:熊铁基《中国庄学史》,方勇《庄子纂要》、《庄子学史》,高深、王德龙《安徽庄学史》,刘固盛、刘韶军、肖海燕《近代中国老庄学》等著作,以及杜宇民魏晋庄学发展略论 周常江魏晋时期庄学发展探析等系列论文。

13、民国时期(1911——1949)的庄学研究:对民国时期庄子研究的研究,也是当前庄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民国时期关于庄子的研究,延续了清代庄子研究注重考据的传统,也借鉴了西方哲学的新方法和新思想,就庄子与启蒙、庄子思想的源来、《庄子》的作者、《庄子》外杂篇的真伪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拓宽了庄子研究的视域。

陈少明“启蒙视野中的庄子”,指出庄子对传统的批判、对理性的解构于近代启蒙的意义。谢伟民国报刊中的《庄子》作者考研究,进一步探究了《庄子》的作者和庄子的身份。

14、庄学与现代人生哲学: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价值多元、思想自由;同时,也存在着文明异化、物欲横流、理想淡漠、思想困惑等社会现象;在人生的大道上,人们逐物迷性,趋而忘返,正历经着心灵苦楚和精神伛偻的煎熬。基于绝对的相对主义和理性的豁达态度,庄子生死一齐、物我两忘、适性逍遥的人生哲学,为人们摆脱诸多“社会病”,提供了一种精神疗法。刘固盛认为庄子哲学的超越性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有益于人们解脱人性和心灵的异化、名位物欲的羁绊。孔令华认为庄子顺应天道、回归自然、揭示生命奥秘、发展个性自由、超然物外、清静无为的思想,对现代人的心理调适、精神修养等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柴忠月从庄子安时处顺的人生观出发,指出庄子通过“逍遥”破解了人生的三个困境--来自自然的生与死、来自社会的命与礼、来自自我的情与欲,进而达到精神自由的超脱。

因此,庄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正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喜,其与现代心理学、现代医学、现代养生学等学科的相互融合,也日渐紧密。

 

总之,近年来庄学研究不仅在方法、方向、思路上呈现了一定的前沿性和前瞻性,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拓展,除了哲学、文学、政治、社会、宗教、伦理、美学、艺术、文化、体育、养生、生态等传统的命题之外,还涉及了庄子的经济思想、庄子的法治思想、庄子的科技思想、庄子的旅游思想等,使庄学研究趋于多样、日益丰富,展现了庄学的生命力、延展性和现代性。

庄子的世界正在成为世界的庄子。

庄学的未来必将一片光明。

 

 

 (本文为安徽省庄子研究会2019年重大课题的部分成果,李季林执笔)

 


全站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