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指竹”画家苏廷煜 及三星街由来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17/6/25 23:10:32




“指竹”画家苏廷煜

                         及三星街由来

 

苏廷煜(1756-1843),字文辉,号虚谷,又号九九老人,堂号曰耕礼堂。蒙城县东马店苏庄人。乾隆丁酉科拔贡。任巢县教谕,继调江宁府教授,未赴任,即告老还乡。

苏自幼勤奋读书,苦练书法,尤爱丹青。善画竹,“晴竹”、“雨竹”、“风竹”、“雪竹”皆佳。后习指画,又以“指竹”造诣最深。乾隆年间,苏廷煜进京会试作画,试官出题名《深山隐古寺》。苏廷煜所绘画境:丛峦叠嶂,苍松翠竹,烟云缭绕,唯独不见古寺,只见一僧,肩背木鱼,攀行在崎岖的山道上。试官评其“匠心独具”,高中榜首。有一年,朝廷征集名画,进呈御览。苏廷煜的一幅“晴竹”入选。一天,乾隆观“晴竹”,见画面中画一蜘蛛,在竹间结网,栩栩如生。正看得入神,有宫人献一杯茶,放在几案上。待赏画后要喝茶时,茶已凉,又看茶色混浊,验之有毒。“苏竹”救了圣驾。“苏竹救驾”的故事,从此流传到民间。“苏竹”救驾之后,乾隆命人将这幅“晴竹”送入宫廷画库收藏,并诏示臣下:此画非世家不准悬挂。从此,“苏竹”名驰京都。

苏廷煜第三子苏士墉,善画梅兰竹菊。父子皆入《中国绘画史》。后人苏廷煜的画和赵地山的诗云:“万壑云烟虚谷画,一腔热血地山诗。”苏廷煜常教育子孙躬耕田园,以礼待人。后人评论苏廷煜:功名不及字,字不及画,画不及人,赞他人品高尚,其实三者俱佳。

苏廷煜晚年,居城里马道街,与邻人姚显相、熊体仁为友。姚字修野,是塾师;熊事著述。姚、熊二老均系一介寒儒,虽学识渊博,一生未入仕途。三人皆年逾八十,积善街坊,时人尊称“三寿星”。三位老人闲暇时,常在门前相互招呼、谈笑,有时相邀游乐,有时聚在一起吟诗作画,相互切磋学问。姚显相年逾九十,仍耳清目朗,尚能在家教私塾,为本县培育人才。熊体仁致力于收集文献资料,广征博采,私人续修《蒙城县志》数卷,为官修蒙城县志提供了大量翔实资料。

三位老寿星非但学识渊博,品德也很高尚,素为乡里绅士所敬重。姚、熊二老虽家境贫寒,亦乐行善事,每遇桥梁、道路损坏,便带头劝捐修葺;有时家里穷得待米下锅,也不私动用大家分文捐款。某年,苏廷煜的父亲于旧历年三十夜病故。当地有一家财主急等补苏廷煜父亲廪生的缺位,备了一份厚礼,前往苏家吊祭;此向苏廷煜求告说:“令尊生前是本邑廪生,仙逝时在年三十上半夜,就算去年的事了,今年我便可补个廪生。此事你知我知,日后必当重谢!” 苏廷煜一听这话,勃然大怒,将其礼物甩出门外,怒斥道:“你想行贿欺取功名,又想叫我家老父亲少活一岁,我岂能答应你?快滚!”这家财主见势不妙,灰溜溜地去了。街坊邻居闻此事,都赞苏廷煜品行高尚。

嘉庆二十一年(1816)七月一日,颍州知府左辅访得“三老”贤德,特在马道街立“三寿里碑”,亲为题记,表彰三位老寿星;将马道街更名“三寿里”街,人们俗呼为“三星街”,意为三寿星的居里,延传至今。

苏画及其诗稿《鸠居集》,蒙城已无流传。近在“网”上看到,苏画在北京画市出现,且不只一幅,也是幸事。

 

                              (熊承恩整理

 

全站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