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蒙城祭孔与祭庄

来源:庄子研究会    时间:2017/6/24 11:43:32



 

蒙城祭孔与祭庄

 

蒙城人文特点:儒佛道三家并重,且创立了三教合一的先天道。创始者是檀城集孙蔼然和李营庄李鸿邦。该道派特点:持佛教戒,修道教功,行儒家礼。其影响达皖豫苏鲁等省。

民国三十二年(1943)统计,全县寺庙203座,僧257人,尼6人。

1953年统计,全县仅剩4僧5尼,1道士。

1985年统计,全县仅剩1僧4尼。政府每月补助其生活费40元。其中邱登云(女),在檀城李营庄虚无堂修行,任县政协委员。1993年病故。

1994年版《蒙城县志》记载,蒙城有庆贞观、崇仁观、清源观、丹观、华祖庙、城隍庙、海蟾祠等道观,有道士30人。新中国成立,仅剩康庙道士1人,1951年土改时划为地主,1963年病故。

蒙城于元代建孔庙,从此有了祭孔活动。

宋朝神宗元丰元年(1078),县令王竞建成庄子祠,祠在漆园城内。明英宗天顺年间,毁于黄泛。明神宗万历年间,县令吴一鸾于蒙城东关外(今棉麻公司后院)重建庄子祠,全用自己薪俸。至民国初年,毁于战火。今之庄子祠,乃漆园办事处献50亩地,于漆园旧址重建。

每年春秋二祭,皆在仲月上丁日。先祭孔,后祭庄,再祭名宦乡贤。祭礼用太牢(三牲猪牛羊)、清蔬。唯有功名者和诸生有资格参加,县令仅为主持,年高有功名者主祭。

祭孔、祭庄经费:

孔庙有地500余亩,皆善士所捐,以每年租粮作祭孔经费。

庄子祠有地540亩,是吴一鸾清丈全县田亩时,所得的瞒报地。吴一鸾明令作为庄子祠祀田。1951年土地改革,祀田全分给农民。

1924年,是蒙城旧时最后一次祭孔、祭庄。其后因战乱终止。

近十余年来,蒙城恢复祭庄活动,由我蒙城年轻学者张真发起,县委、政府支持,各界大力赞助。全国著名学者来参加者过百人,其影响亦大矣!新创祭庄仪式流程,已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城自1924年至今,尚无祭孔活动。

 

                                          (王克峰整理)

 

 

全站搜索
百度地图